韦毅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了解人工饲养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特点,以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的9只成年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血液总蛋白雄性显著低于雌性(P<0.05),血清尿素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血液中的其他有机物(白蛋白、球蛋白、肌酐、葡萄糖、尿素、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及无机离子(钾、钠、镁、氯、钙、磷、铁)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实验条件下,笼养绿尾虹雉非繁殖期血液生理指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含量可能与性别有关。
- 陈冬梅陈冬梅何松张敬张龙张敬
- 关键词: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
- 一种黄粉虫多级烘干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粉虫多级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储料箱、提升装置和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支脚在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所述机体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一...
- 陈耀陈冬梅韦毅周材权张龙
- 文献传递
- 绿尾虹雉人工繁殖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 陈冬梅韦毅符明泰何松周材权
- 关键词:绿尾虹雉人工饲养光照人工授精繁殖性能
- 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为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0月8日—11月8日进行绿尾虹雉饲养试验。试验选择8只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4♂(雄)及4♀(雌)],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及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及1♀)。对照组日粮为绿尾虹雉饲养场饲料(玉米+颗粒料),试验组日粮为参照我国雉鸡(环颈雉)种雉休产期营养需要标准配制的全价饲料。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白细胞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葡萄糖、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的生理生化指标。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血液白细胞数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
- 陈冬梅何松韦毅陈黎邓江宇周材权
- 关键词:营养水平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
- 笼养绿尾虹雉痘病的诊断与防治被引量:3
- 2017年
- 禽痘病在禽类中比较常见,常在禽类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水沟笼养绿尾虹雉饲养场,2016年8月20日、8月25日、9月5日相继发现3只绿尾虹雉出现类似禽痘症状:眼部、头部周围出现灰白色粒状小结节,个体精神萎靡,拉稀。经一系列治疗措施,分别在25 d、7 d、15 d全部治愈。目前对于绿尾虹雉痘病的预防和治疗报道较少,本文旨在为包括绿尾虹雉在内的野生雉类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 陈黎邓江宇陈冬梅马红韦毅周材权
- 关键词:绿尾虹雉禽痘
- 川中丘陵地区不同生长高度巨菌草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为研究川中丘陵地区不同生长高度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对生长高度分别为50~100 cm、100~150 cm、150~200 cm、200~250 cm的巨菌草取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单宁含量。结果显示:巨菌草的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质含量则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下降(P<0.01)。150~200 cm和200~250 cm巨菌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50~100 cm和100~150 cm巨菌草(P<0.05)。不同生长高度的巨菌草钙、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巨菌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以50~100 cm巨菌草最高,并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生长高度巨菌草(P<0.01);50~100 cm巨菌草的(甜味氨基酸+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值最高。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蛋白质值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 6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单宁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地区巨菌草与其他地区巨菌草的部分营养成分变化规律不同。单胃动物宜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下的巨菌草,反刍动物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上的巨菌草较适宜。
- 陈冬梅陈冬梅张龙陈耀周材权
- 关键词:营养成分氨基酸
- 光照对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采食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为从机理上探讨增加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繁殖期对笼养条件下的绿尾虹雉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重大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1♀)。对照组为自然光照;试验组为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生理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钙、无机磷、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尿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繁殖期的日平均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的结论是:在繁殖期利用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16L∶8D)可增加绿尾虹雉日平均采食量,但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有一定影响,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影响不明显。
- 陈冬梅陈冬梅张龙韦毅张龙周材权
- 关键词:光照绿尾虹雉繁殖期血液参数采食量
- 光照影响绿尾虹雉繁殖效果初报被引量:7
- 2017年
- 为探讨繁殖期增加光照时间改善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繁殖性能的可行性,于2016年2月26日—5月26日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1♂、1♀)。对照组为自然光照,试验组为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结果表明:试验组雌鸟血液雌二醇、雄鸟血液睾酮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液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雄鸟的求偶行为较对照组出现更早,频率更高;试验组开产期比对照组提前了26 d,产卵期延长了2 d,受精率提高了80%,平均卵质量增加了3.0 g,产卵数增加了1枚。在绿尾虹雉季节性产卵习性的基础上,本地日照环境下利用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可以使绿尾虹雉产卵早、产卵期延长、卵质量增加、受精率提高。
- 陈冬梅何松韦毅符明泰陈黎邓江宇周材权
- 关键词:绿尾虹雉繁殖期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