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冬梅

作品数:59 被引量:28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绿尾虹雉
  • 11篇植酸
  • 11篇植酸酶
  • 11篇酸酶
  • 11篇繁殖
  • 9篇营养
  • 8篇蛋鸡
  • 7篇蛋壳
  • 6篇蛋壳质量
  • 6篇肉鸡
  • 6篇饲料
  • 6篇人工采精
  • 6篇精液
  • 6篇壳质
  • 6篇采精
  • 5篇饲养
  • 5篇繁殖期
  • 4篇血液生化指标
  • 4篇血液生理
  • 4篇柠檬

机构

  • 39篇西华师范大学
  • 11篇教育部
  • 10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四川畜牧兽医...
  • 2篇北京动物园
  • 1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雅安市农业局

作者

  • 59篇陈冬梅
  • 28篇周材权
  • 12篇张龙
  • 8篇张克英
  • 8篇何松
  • 8篇韦毅
  • 7篇李云
  • 6篇张龙
  • 3篇刘维德
  • 3篇陈耀
  • 2篇曾令江
  • 2篇张敬
  • 2篇苏军
  • 2篇苏学辉
  • 1篇邰秀琳
  • 1篇陈代文
  • 1篇李云
  • 1篇卢婷
  • 1篇董文英
  • 1篇袁施彬

传媒

  • 4篇饲料工业
  • 4篇动物营养学报
  • 2篇饲料博览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畜禽业
  • 2篇中国饲料
  • 2篇四川畜牧兽医...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内蒙古畜牧科...
  • 1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国水产
  • 1篇饲料研究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水利渔业
  • 1篇四川畜牧兽医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水虻虫卵添加量对蚕沙生物转化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黑水虻虫卵添加量对蚕沙生物转化的影响,本试验以5龄蚕蚕沙为原料,每吨蚕沙发酵后分别投喂黑水虻虫卵60 g(T1)、80 g(T2)、100 g(T3)、120 g(T4)、140 g(T5)孵化育雏后的4日龄幼虫,每处理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1)T1、T2、T3、T4、T5组的幼虫历期分别为10、10、12、14、14 d,T1、T2、T3组100头幼虫重量显著高于T4、T5组(P<0.05);T1组的鲜虫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T2、T3组高于T4、T5组(P>0.05),T2组鲜虫产量最高,为1.27 kg。(2)T1组蚕沙减重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T2、T3组高于T4、T5组(P>0.05),T2组的蚕沙减重率最高,为61.17%。T1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降幅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蚕沙残渣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12)技术要求。(3)蚕沙喂养的黑水虻幼虫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0.36%、10.25%,氨基酸组成比例符合FAO/WHO理想蛋白质要求。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蚕沙可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目的,每吨蚕沙投加80 g黑水虻虫卵对应的幼虫较适宜。
陈冬梅陈冬梅张龙陈耀周材权
关键词:蚕沙残渣
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8年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陈冬梅何松韦毅陈黎刘中良周材权
关键词: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性能光照制度孵化方式人工授精
蛋鸡饲粮中维生素D_3与碳酸氢钠水平组合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运用两因素五水平二次正文组合设计.以饲粮中维生素D_3和NaHCO_3水平为决策变量,以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和破软蛋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采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解析。结果表明,饲粮维生素D_3与NaHCO_3水平对蛋壳厚度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欲使产蛋鸡群蛋壳厚度高于0.37mm,蛋壳相对重在11%~12%,破软蛋率在3%以下,饲粮维生素D_3和NaHCO__3水平组合为:维生素D_3 2250~2270Iu/kg,NaHCO_3 0.27%~0.73%。
苏军陈冬梅曾令江
关键词:维生素D3碳酸氢钠蛋壳品质
饲料营养与肉鸡体脂沉积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综述了营养对肉鸡体脂沉积的影响,包括能量、蛋白质、添加剂。
陈冬梅张克英
关键词:饲料营养肉鸡体脂沉积
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烘干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烘干设备,涉及烘干技术领域,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侧设置有外支架体,外支架体的内侧滑动安装有饲养架体,外支架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外支柱,外支柱的表面转动安装有辅助滑杆,烘干箱的内侧固定安...
陈冬梅张龙陈耀杨廷榜周材权
植酸酶和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本试验以正常营养水平饲粮为对照,研究在营养水平降低6%的低营养水平饲粮中,植酸酶和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和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2个处理,处理1为不加酶的正常营养水平饲粮,处理2为不加酶的低营养水平饲粮,处理3添加200g/t植酸酶,处理4~处理12为纤维素复合酶(400g/t,200g/t,100g/t)和植酸酶(300g/t,200g/t,100g/t)的配合处理,试验用27周龄的海兰灰蛋鸡1728只,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36只蛋鸡。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中植酸酶与纤维素复合酶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最适配合量为:每吨饲料添加植酸酶200g和400g纤维素复合酶。
陈冬梅张克英陈代文
关键词:植酸酶纤维素复合酶蛋鸡蛋壳质量
一种黑水虻集卵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黑水虻集卵装置,包括防护箱和盖板,所述防护箱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口,所述盖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产卵板,所述产卵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灯管,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所述盖板的...
陈冬梅
笼养绿尾虹雉痘病的诊断与防治被引量:3
2017年
禽痘病在禽类中比较常见,常在禽类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水沟笼养绿尾虹雉饲养场,2016年8月20日、8月25日、9月5日相继发现3只绿尾虹雉出现类似禽痘症状:眼部、头部周围出现灰白色粒状小结节,个体精神萎靡,拉稀。经一系列治疗措施,分别在25 d、7 d、15 d全部治愈。目前对于绿尾虹雉痘病的预防和治疗报道较少,本文旨在为包括绿尾虹雉在内的野生雉类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陈黎邓江宇陈冬梅马红韦毅周材权
关键词:绿尾虹雉禽痘
画眉鸟人工饲养繁殖初探
2015年
很多鸟类在繁殖期间因天敌或人为干扰等原因造成的雏鸟散失,亲鸟可能会进行再次繁殖.迄今,尚未见在人工增加光照的条件下画眉鸟(Garrulax canorus)年繁殖次数增加的相关报道.根据画眉鸟野外观察,画眉鸟在自然条件下有进行二次产卵繁殖的现象.本文在实验室进行人工补充光照强度、增加光照时间、控制环境温度,模拟野外条件下,研究了一对亲鸟在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进行的10次繁殖,共产卵31枚.试验结果表明:画眉鸟在雏鸟死亡或人为移走一周左右(9±4d)之后很快就会继续发情,并利用旧巢或建新巢进行再次繁殖;育雏过程中,亲鸟的换孵时间间隔主要在30min-1h(很少超过1h),其中雌鸟在巢时间较雄鸟在巢时间长;亲鸟在喂食幼鸟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2.34±15.00min.
何松陈冬梅袁施彬周材权
关键词:画眉鸟人工光照育雏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被引量:34
2005年
试验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试验用1800羽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只鸡进行90d试验。处理1为笼养(对照组),处理2为放养,处理3先笼养30d再放养60d,处理4先笼养45d再放养45d,处理5先笼养60d再放养30d,处理6先笼养75d再放养15d。在本试验条件下,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时间长可提高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放养时间长有利于腿肌率、胸肌率的增加。②笼养和放养对肌肉pH值、肉色、肌肉蛋白质无显著影响;全期放养(处理2)的肌间脂肪、嫩度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而肌肉水分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
陈冬梅周材权苏学辉
关键词:饲养方式屠宰性能肉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