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松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绿尾虹雉
  • 7篇繁殖
  • 4篇激素
  • 4篇繁殖性
  • 4篇繁殖性能
  • 3篇血液生化指标
  • 3篇血液生理
  • 3篇生殖
  • 3篇生殖激素
  • 3篇繁殖期
  • 3篇繁殖效果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生理生化
  • 2篇血液生理生化...
  • 2篇血液生理指标
  • 2篇营养
  • 2篇营养水平
  • 2篇授精
  • 2篇饲养
  • 2篇人工繁殖

机构

  • 11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动物园
  • 1篇雅安市农业局

作者

  • 11篇何松
  • 8篇陈冬梅
  • 6篇周材权
  • 4篇韦毅
  • 1篇张敬
  • 1篇袁施彬
  • 1篇甘小洪
  • 1篇陈黎
  • 1篇张龙
  • 1篇曹玲玲

传媒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照对绿尾虹雉血液生化指标、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为从机理上探讨光照对繁殖期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2016年2月26日~5月26日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重大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早).每组...
陈冬梅何松韦毅符明泰陈黎邓江宇周材权
关键词:光照绿尾虹雉繁殖期血液生化指标
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0月8日—11月8日进行绿尾虹雉饲养试验。试验选择8只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4♂(雄)及4♀(雌)],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及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及1♀)。对照组日粮为绿尾虹雉饲养场饲料(玉米+颗粒料),试验组日粮为参照我国雉鸡(环颈雉)种雉休产期营养需要标准配制的全价饲料。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白细胞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葡萄糖、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的生理生化指标。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血液白细胞数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
陈冬梅何松韦毅陈黎邓江宇周材权
关键词:营养水平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
光照影响绿尾虹雉繁殖效果初报
陈冬梅何松韦毅陈黎邓江宇周材权
画眉鸟人工饲养繁殖初探
2015年
很多鸟类在繁殖期间因天敌或人为干扰等原因造成的雏鸟散失,亲鸟可能会进行再次繁殖.迄今,尚未见在人工增加光照的条件下画眉鸟(Garrulax canorus)年繁殖次数增加的相关报道.根据画眉鸟野外观察,画眉鸟在自然条件下有进行二次产卵繁殖的现象.本文在实验室进行人工补充光照强度、增加光照时间、控制环境温度,模拟野外条件下,研究了一对亲鸟在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进行的10次繁殖,共产卵31枚.试验结果表明:画眉鸟在雏鸟死亡或人为移走一周左右(9±4d)之后很快就会继续发情,并利用旧巢或建新巢进行再次繁殖;育雏过程中,亲鸟的换孵时间间隔主要在30min-1h(很少超过1h),其中雌鸟在巢时间较雄鸟在巢时间长;亲鸟在喂食幼鸟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2.34±15.00min.
何松陈冬梅袁施彬周材权
关键词:画眉鸟人工光照育雏
绿尾虹雉人工繁殖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陈冬梅韦毅符明泰何松周材权
关键词:绿尾虹雉人工饲养光照人工授精繁殖性能
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8年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陈冬梅何松韦毅陈黎刘中良周材权
关键词: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性能光照制度孵化方式人工授精
营养、光照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人工繁殖的影响
本论文研究光照制度和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的采食量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从机理上探讨光照制度和饲料营养水平改善绿尾虹雉繁殖性能(开产期、产卵期、蛋重、蛋壳质量、卵受精率等)的可行性。选择体重大小相近的...
何松
关键词:绿尾虹雉人工光照饲料营养水平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
文献传递
不同种源及基质对水青树种子萌发及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通过对4个不同种源地的水青树种子进行形态与生理特征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种源、基质及温度对水青树种子萌发和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以了解该物种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的原因。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的种子,其千粒重、饱满度及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种源的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74.67%(雷波)、41%(马边)、67%(九寨沟)、0%(美姑),对应的发芽势分别为38.33%、10%、27.33%、0(P<0.01);(3)在不同的萌发基质中,腐殖土中的萌发率、萌发势及幼苗的长势均优于生境土和沙土,而沙土中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最差,因此水青树生境地的土壤不是其自然更新的限制因素;(4)常温下不同基质中,水青树种子的萌发率均高于恒温条件,表明适宜的变温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5)综合分析可知,雷波的水青树种子品质较好,马边的则较差。
曹玲玲甘小洪何松
关键词:水青树种子萌发幼苗
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解人工饲养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特点,以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的9只成年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血液总蛋白雄性显著低于雌性(P<0.05),血清尿素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血液中的其他有机物(白蛋白、球蛋白、肌酐、葡萄糖、尿素、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及无机离子(钾、钠、镁、氯、钙、磷、铁)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实验条件下,笼养绿尾虹雉非繁殖期血液生理指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含量可能与性别有关。
陈冬梅陈冬梅何松张敬张龙张敬
关键词: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
光照影响绿尾虹雉繁殖效果初报被引量:7
2017年
为探讨繁殖期增加光照时间改善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繁殖性能的可行性,于2016年2月26日—5月26日进行了人工补充光照试验。选择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1♂、1♀)。对照组为自然光照,试验组为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结果表明:试验组雌鸟血液雌二醇、雄鸟血液睾酮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液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雄鸟的求偶行为较对照组出现更早,频率更高;试验组开产期比对照组提前了26 d,产卵期延长了2 d,受精率提高了80%,平均卵质量增加了3.0 g,产卵数增加了1枚。在绿尾虹雉季节性产卵习性的基础上,本地日照环境下利用自然光照结合人工补充光照达到每天16 h(16L∶8D)的光照时间,可以使绿尾虹雉产卵早、产卵期延长、卵质量增加、受精率提高。
陈冬梅何松韦毅符明泰陈黎邓江宇周材权
关键词:绿尾虹雉繁殖期繁殖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