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肥胖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摄入
  • 1篇摄入量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市售
  • 1篇主要致病菌
  • 1篇转座
  • 1篇综合征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状况
  • 1篇凉拌菜
  • 1篇料筒

机构

  • 4篇湖州市疾病预...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朱幸
  • 3篇袁瑞
  • 2篇付云
  • 2篇张思潮
  • 1篇黄铮
  • 1篇闻栋
  • 1篇何艳宏
  • 1篇张鹏
  • 1篇杨中荣
  • 1篇宋臻鹏
  • 1篇朱益民
  • 1篇丁晶莹
  • 1篇李婧
  • 1篇王芳

传媒

  • 2篇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体型人群代谢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不同体型人群的代谢异常情况。方法根据排除标准,从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10 241人的资料中筛选出7 849人纳入分析,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数据。按照BMI水平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按照代谢状态分为代谢正常组和代谢异常组,结合体型和代谢状态分组产生6种表型,比较不同体型者代谢异常患病率及不同表型者体格和血清生化指标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7 849人中,超重及肥胖者分别为2 554例(32.54%)和822例(10.47%),代谢异常5 091例(占64.86%)。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人群中代谢异常者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2.32%、60.31%和72.31%。在各体型人群中,男性代谢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代谢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地区体重正常和肥胖人群代谢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东北地区代谢异常患病率最高,西南地区最低。不同表型者的年龄、体格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国人群中代谢正常肥胖(MNO)流行率较低,而超过40%的体重正常者伴有代谢异常。
朱幸朱益民张思潮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肥胖
一种智能定量出料、记录反馈摄入量的调料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定量出料、记录反馈摄入量的调料盒,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旋转机构、真空吸料机构以及克重盘,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屏、核心处理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克重盘内设置有称重模块,转盘上表面设置有三个盒体,...
杨中荣张鹏袁瑞梁茵茵朱幸李婧王芳丁晶莹张思潮付云何艳宏
湖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超重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3年9—11月抽取湖州市5个区(县)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收集基本信息、饮食习惯和运动情况等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中小学生7573人,其中男生3791人,占50.06%;女生3782人,占49.94%。小学2754人,占36.37%;初中2744人,占36.23%;高中2075人,占27.40%。检出超重肥胖2166例,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8.60%,其中超重1186例,超重检出率为15.66%;肥胖980例,肥胖检出率为12.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0.546,95%CI:0.493~0.604)、含糖饮料摄入频次(≥1次/d,OR=1.349,95%CI:1.102~1.650)和奶及奶制品摄入频次(>0~次/d,OR=0.742,95%CI:0.577~0.954)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湖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8.60%,与性别、含糖饮料和奶及奶制品摄入频次有关。
梁茵茵袁瑞朱幸付云
关键词:超重肥胖影响因素
湖州市市售凉拌菜中主要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快速定量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了解湖州市市售凉拌菜中主要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并初步评估其健康风险,为食源性疾病防制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和2020年随机采集市售凉拌菜461份,对其开展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以及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检测,依据相关标准对其进行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并运用食品微生物快速定量风险评估(sQMRA)模型初步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凉拌菜中大肠埃希菌不合格率最高(48.94%,46/94),其平均污染水平为104.34 CFU/g,主要在农贸市场和网店等流通环节污染严重(P=0.004)。食源性致病菌中,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9.54%(44/461)、5.21%(24/461)、1.30%(6/461)和1.06%(1/94),金黄色葡萄球菌≥104CFU/g和蜡样芽孢杆菌≥10^(5)CFU/g的比例均为零。经评估,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年估计总发病数为2208例,总发病概率为7.21×10^(-4),风险等级均为中风险。结论湖州市市售凉拌菜整体卫生状况不佳,尤其是大肠埃希菌污染严重,4种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也存在一定风险,建议加强监督、评估与优先管理。
袁瑞黄铮宋臻鹏闻栋朱幸
关键词:凉拌菜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