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纯岩

作品数:38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射线
  • 5篇肿瘤
  • 4篇蛋白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神经保护
  • 4篇神经保护作用
  • 3篇乙酰化
  • 3篇乙酰化酶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去乙酰化
  • 3篇去乙酰化酶
  • 3篇去乙酰化酶抑...
  • 3篇周期
  • 3篇组蛋白
  • 3篇组蛋白去乙酰...
  • 3篇组蛋白去乙酰...
  • 3篇组蛋白去乙酰...
  • 3篇酰化

机构

  • 35篇吉林大学第二...
  • 17篇吉林大学
  • 5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吉林省妇幼保...
  • 2篇长春市中医院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长春市双阳区...

作者

  • 38篇刘纯岩
  • 6篇王珍琦
  • 6篇乔俊华
  • 5篇张萱
  • 4篇刘扬
  • 3篇董辉球
  • 3篇国志义
  • 3篇刘颖
  • 2篇王晶莹
  • 2篇梁萍
  • 2篇陈鹏
  • 2篇韩雪立
  • 2篇刘文烈
  • 2篇王生生
  • 2篇邵国光
  • 2篇马忠森
  • 2篇刘建华
  • 2篇曲丹华
  • 2篇龚守良
  • 2篇王志成

传媒

  • 11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吉林医学
  • 2篇长春中医学院...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脏囊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CT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扫描发现的10 4例肾脏囊性病变。结果 :发现肾脏恶性囊性肿瘤 12例 ,肾囊肿 72例 ,梗阻性肾积水 16例 ,肾结核并脓肿形成 4例 ,上述各种肾脏囊性病变各有不同CT影像特征。结论 :了解各种不同性质肾脏囊性病变的CT特征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李丽萍刘纯岩乔俊华
关键词:囊性病变肾脏CT诊断CT影像CT特征梗阻性肾积水
多原发肺癌一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年4个月”于2013年9月2日入吉林省肿瘤医院治疗,该患者1年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体温最高到39.0℃,胸部CT示:两肺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局...
刘纯岩
关键词:肺癌
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血液回流障碍性下肢静脉疾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下肢血管性疾病中静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动脉性疾病,静脉疾病病程长、疗效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方案制定的前提。目前影像学检查仍是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首选,多普勒超声、传统X线顺行造影、CT静脉血管造影(CTV)、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刘洋王晶莹刘纯岩刘迪
关键词:下肢静脉疾病多层螺旋CT血液回流障碍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性疾病
丁酸钠联合X射线照射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丁酸钠(NaBt)单独或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并分析其联合X射线照射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10、15、20和25 mmol·L^-1)NaBt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不同浓度(5、10、15、20和25 mmol·L^-1)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分别在作用后24、48和7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10 mmol·L^-1 NaBt组、20 mmol·L^-1 NaBt组、4 Gy X射线照射组、10 mmol·L^-1 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和20 mmol·L^-1 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作用后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A549细胞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作用48 h后5、10、15、20和25 mmol·L^-1 NaBt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作用72 h后5、10、15、20和25 mmol·L^-1 NaBt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分别与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及相对应浓度NaBt组比较,15、20和25 mmol·L^-1 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作用72 h后,分别与对照组和4 Gy X射线照射组比较,不同浓度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且20和25 mmol·L^-1 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相对应浓度NaBt组(P<0.01)。细胞周期检测,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10和20 mmol·L^-1 NaBt组G0/G1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4 Gy X射线照射组和10 mmol·L^-1 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G0/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NaBt对A54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NaBt和X射线的联合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其机制可能
李官虎郎庆旭刘纯岩刘沁耿梦柔李晓倩王珍琦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表观遗传学
颈部神经源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 MRI)对颈部神经源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肿瘤的 MRI1 3例 ,包括神经鞘瘤 8例 ,神经纤维瘤 4例 ,恶性神经源肿瘤 1例。结果 :依据肿瘤引起的附近间隙、血管、肌肉等移位方向进行肿瘤定位。神经鞘瘤病理上有不同组成成分 ,因此可根据磁共振的信号特点及增强后表现对其作出定性判断。结论 :MRI是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的有效方法 ,最有价值的诊断指征为肿瘤的部位。
韩雪立张宇晨刘纯岩
关键词:颈部肿瘤磁共振成像
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Glu)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lu损伤组和奎硫平给药组。体外MTT法检测各组神经元存活率,酶学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50、100、200和500μmol.L-1)奎硫平应用前后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水平、谷胱甘肽(GSH)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Glu损伤组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约为正常的50%(P<0.05);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在200μmol.L-1时神经元存活率升高(P<0.05)。Glu损伤组LDH的释放急剧升高,是正常组的7.4倍(P<0.001);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组LDH的释放减少(P<0.01)。Glu损伤组的GSH的量下降,为对照组的9.2%(P<0.05),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给药组GSH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Glu损伤组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Glu损伤组比较,奎硫平给药组SOD活性均升高(P<0.001)。Glu损伤组MDA水平升高,奎硫平给药组MDA水平较Glu损伤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奎硫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GSH水平和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有关。
张萱刘颖刘纯岩王珍琦
关键词:奎硫平抗精神病药神经保护药谷氨酸神经元
基于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和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诊断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0例冠心病非心肌缺血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CCTA检查,获取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比较2组血清心肌缺血相关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分析研究组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与血清心肌缺血相关标志物、心肌缺血程度相关性,评价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FFR低于对照组,斑块长度长于对照组,总斑块负荷以及血清IMA、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FFR与血清IMA、H-FABP水平及心肌缺血程度呈负相关,斑块长度、总斑块负荷分别与之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FFR、斑块长度、总斑块负荷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IMA、H-FABP联合诊断,且诊断效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基于CCTA分析FFR、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滕菲刘纯岩姜海余韩庆贺
关键词: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缺血修饰白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于分层递进的线上线下教学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分层递进的线上线下教学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336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2021年152名住院医师为试验组,2020年184名住院医师为对照组,各自分为放射专业组和非放射专业组。试验组住院医师采取分层递进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对照组住院医师采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住院医师出科考核成绩评价培训效果,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在出科考核中,试验组中放射专业住院医师的理论和临床阅片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1.33±3.48)分比(86.27±6.08)分,(96.75±3.21)分比(85.59±11.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试验组中非放射专业住院医师的理论和临床阅片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6.87±7.99)分比(67.21±17.47)分,(87.79±8.12)分比(76.56±16.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结论: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分层递进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水平及临床阅片能力,进而提高培训效率。
弓婷婷刘建华李昕刘纯岩陈野胡海霞贾胜男
关键词:教学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互联网资源
丙戊酸联合X射线照射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丙戊酸(VPA)单独或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 mmol·L^(-1))VPA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 mmol·L^(-1))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于作用24、48和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5 mmol·L^(-1) VPA组、5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于作用24和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PA组和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4 Gy X射线照射组比较,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作用24 h后,2.5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低于2.5 mmol·L^(-1) VPA组(P<0.05);作用72 h后,2.5和10.0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增殖率低于2.5和10.0 mmol·L^(-1)VPA组(P<0.05)。5.0 mmol·L^(-1)VPA单独或联合4 Gy X射线作用MDA-MB-231细胞24和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4 Gy X射线照射组、5.0 mmol·L^(-1)VPA组和5.0 mmol·L^(-1)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4 Gy X射线照射组比较,5.0 mmol·L^(-1)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均明显升高(P<0.01)。作用48 h后,与5.0 mmol·L^(-1)VPA组比较,5.0 mmol·L^(-1) VPA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MDA-MB-231细胞自噬率升高(P<0.05)。结论:VPA对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VPA和X射线的联合抑制效果更优,其机制可能是二者联合引起细胞凋亡和自噬增加。
李官虎郎庆旭刘纯岩刘沁耿梦柔李晓倩王珍琦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细胞增殖自噬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
刘纯岩
关键词:肺栓塞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