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陆

作品数:83 被引量:298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疗效
  • 22篇腰椎
  • 22篇骨折
  • 18篇脊柱
  • 16篇内固定
  • 14篇手术
  • 13篇椎间盘
  • 13篇关节
  • 11篇腰椎间盘
  • 1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1篇椎间盘突出
  • 11篇后路
  • 10篇腰椎间盘突出...
  • 10篇突出症
  • 10篇椎间盘突出症
  • 9篇术后
  • 9篇椎弓
  • 9篇椎体
  • 9篇成形术
  • 7篇颈椎

机构

  • 81篇郑州人民医院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大庆市人民医...
  • 2篇泰州市中医院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吉林市人民医...

作者

  • 81篇张陆
  • 62篇刘志昂
  • 61篇高军胜
  • 38篇姜岩
  • 30篇刘军
  • 22篇姚帅辉
  • 19篇张冲
  • 5篇王东
  • 4篇尤笑迎
  • 4篇张保龙
  • 4篇符孔龙
  • 3篇高明堂
  • 3篇蒋电明
  • 2篇高春雨
  • 2篇陈勇
  • 2篇高文山
  • 2篇高景华
  • 2篇杨文魁
  • 2篇杨克新
  • 2篇罗杰

传媒

  • 12篇医药论坛杂志
  • 7篇中国卫生标准...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中国伤残医学
  • 5篇中国实用医刊
  • 4篇实用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外医疗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
2011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9月~2009年10月,对病理活检确诊的38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采用Rosen T19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化疗4~6个疗程.其中,按Enneking分期为IA期2例,IB期3例,IIA期23例,IIB期10例.结果:38例中,3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成活,无假体松动和折断.膝关节按ISOL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4例,良6例,差7例,本组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8%.结论:对于早期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有效措施.
高明堂蒋电明刘军鲁培符孔龙张陆高松明
关键词:化疗骨肉瘤保肢
一期三柱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一期三柱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30例,年龄4~35岁,平均15.3±8.3岁;46例具有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行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脊柱裂神经量表(SBNS)对患者的估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对患者进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后凸Cobb角、躯干偏移,计算矫正率及丢失率。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与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5.3±140.8min、3570.6±1855.4ml;术后3个月平均冠状位Cobb角为41.7°±17.7°,平均矫正率为(62.5±13.8)%;平均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38.5°±11.2°,平均矫正率为(66.4±22.6)%;末次随访时平均冠状位Cobb角为43.7°±16.6°,平均丢失率为(1.9±1.1)%;平均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39.7°±11.3°,平均丢失率为(2.3±1.4)%;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躯干偏移、SBNS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前28例SBNS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恢复至Ⅰ级,9例SBNS分级为Ⅲ级的患者恢复至Ⅱ级;14例腰骶部疼痛患者、9例下肢肌力下降患者、8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及4例下肢细小患者得到改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包括3例脑脊液漏、2例伤口感染及3例泌尿系感染。结论:一期三柱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安全有效,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刘志昂张陆刘军姜岩高军胜高松明张冲刘杰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脊髓畸形脊髓纵裂脊髓空洞脊髓拴系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90%的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仅有2例术后镇痛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为骨水泥渗漏造成,且均渗透入椎体旁软组织中。患者术前与术后VAS和L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点,减少了对患者的身心伤害,给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
高军胜张陆刘志昂姚帅辉高松明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
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下腰椎管狭窄症36例,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指数比较以确定手术疗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35~14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30~280 mL,平均120 mL。随访时间6~4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次Oswestry功能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恢复快,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同时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刘志昂张陆高松明高军胜
关键词:显微内窥镜腰椎管狭窄症老年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AS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以同期的50例ASCI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受伤后72h内进行减压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炎、脱水、抗感染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腰穿鞘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的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包括ASIA分级与评分、Botsford及脊髓损伤独立量表Ⅲ(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Ⅲ,SCIM-Ⅲ)评分、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观察不良反应(头痛、发热、胃肠功能紊乱、尿路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的ASIA等级改善率、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Botsford评分及SCIM-Ⅲ评分均呈不断增高趋势(P<0.05),CD3+、CD4+、CD4+/CD8+水平呈不断降低趋势(P<0.05),CD8+、Ig G、Ig A、Ig M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的ASIA等级改善率、ASIA运动评分、ASI感觉评分、Botsford评分及SCIM-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CD3+、CD4+、CD8+、CD4+/CD8+、Ig G、Ig A、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1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明显促进AS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不影响体液免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张陆刘志昂姜岩刘军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分析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者实施距下完全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64例马蹄内翻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经为期2年随访得知,优秀82足,良好4足,2足为可。无治疗差者。治疗优良率为97.73%,随访期间无足外翻以及距骨坏死案例。结论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使用距下完全松解术进行治疗,可达到跟骨完全复位的效果以及使其转位至距骨下方,使用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矫正足部畸形之外,也能够良好恢复足部和小腿之间的关系,不失为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公允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张冲张陆刘志昂高军胜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38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9月-2009年10月,病理活检确诊的38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采用Rosen T19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化疗4-6个疗程。随访病例的关节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8-62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ISOLS功能评定标准,术后优良率为83.8%,3例术后出现局部肿瘤复发,2例出现肺转移,2例局部感染。[结论]早期确诊,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有效措施。
高明堂蒋电明鲁培刘军符孔龙张陆高松明
关键词:化疗骨肉瘤保肢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劣差异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夹板组和手术组各50例,小夹板组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手术组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掌倾角、尺偏角与桡骨相对高度及疼痛程度。结果:小夹板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86.00%)明显高于手术组(68.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与桡骨相对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夹板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VAS评分均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在改善腕关节解剖结构方面具有相当的疗效,但小夹板固定治疗患者疼痛程度相对更轻,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临床价值显著。
刘志昂张陆刘军姜岩高军胜高松明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固定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过程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91例,其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患者42例(试验组),经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49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腰痛程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总时间,比较术前与术后伤椎与相邻椎骨的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管直径和计算椎管侵占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椎体前高压缩比与对照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椎管侵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及椎体前高压缩比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较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与常规跨伤椎椎弓根螺钉的治疗效果比较更为有效、安全。
刘军张陆高松明姜岩刘志昂高军胜
关键词:胸椎骨移植
脊柱结核术后感染风险分析与围术期预防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医院11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对其中发生感染的9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结核分枝杆菌6株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0.0%,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病灶范围广(≥2个椎体)、营养不良、未规范治疗、未严格制动、未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是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范围≥2个椎体、营养状况不良、未规范化疗、未严格制动及未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是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术期管理有助于降低脊柱结核术后感染风险性。
刘军张陆高松明姜岩刘志昂
关键词:脊柱结核术后感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