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娜

作品数:28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种子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玉米
  • 6篇性状
  • 6篇秸秆
  • 4篇栽培
  • 3篇选育
  • 3篇选育及栽培技...
  • 3篇玉米秸
  • 3篇玉米秸秆
  • 3篇玉米新品种
  • 3篇栽培技术
  • 2篇带轮
  • 2篇堆肥
  • 2篇堆肥发酵
  • 2篇玉米自交系
  • 2篇杂交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造粒
  • 2篇揉丝
  • 2篇土壤

机构

  • 28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28篇张庆娜
  • 25篇孙殷会
  • 16篇邵广忠
  • 14篇傅迎军
  • 13篇孟祥海
  • 11篇王佰成
  • 10篇李玉梅
  • 9篇王晓东
  • 9篇王晓梅
  • 7篇王立柱
  • 6篇徐德海
  • 6篇王根林
  • 6篇王金贺
  • 5篇白艳凤
  • 5篇胡颖慧
  • 5篇刘畅
  • 4篇刘文忠
  • 4篇徐峰
  • 3篇侯国强
  • 3篇时新瑞

传媒

  • 11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中国林副特产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对耐密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及间作模式下玉米(Zea may L.)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方法]两种栽培模式分别为: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二比空栽培模式与矮秆作物大豆间作相结合的一种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和常规玉米栽培模式(CK)。[结果]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可改善玉米的通风透光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叶向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干物质积累,从而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分别比单作玉米模式提高16.3%和24.1%。[结论]该研究揭示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的高产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栽培及生理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王晓梅傅迎军王燕平孙殷会王晓东白艳凤张庆娜
关键词:玉米二比空光合特性
有机硒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为筛选马铃薯喷施有机硒最佳用量,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硒喷施量下,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硒用量为6.0 L·hm-2时,马铃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0.63μg·g-1)、SOD(142.62 U·mg-1)、POD(123.03 U·mg-1)、CAT均达到最高值,丙二醛(MDA)含量达到最小,低于对照30.95%,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块茎中淀粉含量与薯块蛋白也显著高于对照。马铃薯淀粉含量变化随着有机硒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喷施有机硒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以及薯块蛋白含量。有机硒喷施量为6.0 L·hm-2的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经方程后拟合有机硒营养液喷施浓度为5.62 L·hm-2时理论产量最高。薯块硒含量随喷施量增加而升高,富硒效果显著。综合来看,当有机硒用量为6.0 L·hm-2时,可有效促进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孟祥海王根林李玉梅王佰成邵广忠胡颖慧孙殷会张庆娜
关键词:有机硒马铃薯生理生化
玉米秸秆还田深度及腐熟菌对虫害的防控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研究秸秆促腐熟制剂的应用效果,采取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不同秸秆还田深度(10,20和30 cm)下,开展不同腐熟菌剂(A、B、C)喷施玉米秸秆还田后的虫害发生规律研究,比较不同菌剂对玉米虫害防控效果的差异性,筛选出最佳防治玉米虫害的腐解菌剂喷施秸秆后的还田深度。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深度的各处理之间食叶害虫为害程度差异显著(P<0.05),同一深度不同菌剂之间的食叶害虫为害程度差异显著(P<0.05)。秸秆还田10 cm菌剂A与对照1相比没有达到降低平均虫害指数的效果,秸秆还田20 cm喷施菌剂C处理的平均虫害指数最低为17.08,较对照2降低了28.92%。菌剂B在秸秆还田10 cm时具有降低平均虫害指数的效果。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增加玉米螟越冬基数,秸秆深翻还田20和30 cm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螟为害程度,百株虫量较对照(秸秆焚烧处理)显著性降低(P<0.05)。不同菌剂喷施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玉米螟的发生数量,但减少玉米螟数量的效果不明显。秸秆深翻还田20~30 cm是有效抑制虫害发生的相对较好的措施。
孟祥海李玉梅邵广忠王佰成孙殷会张庆娜王金贺刘畅
关键词:玉米秸秆虫害
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品质的演变被引量:7
2015年
选用我国北方1950s^2000s这6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为试材,在3个种植密度下比较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单交种更替过程中,1970s^2000s品种淀粉含量在低、中、高密度下分别为0.88%、0.81%和0.77%的增长比率持续递增,1970s品种与其他年代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脂肪、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1970s^2000s品种更替过程中子粒脂肪、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呈降低趋势;容重的变化整体较为平缓,年代间差异不大。我国北方地区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品质指标则自1970s以来逐渐下降,说明品质没有得到正向改良。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侯国强徐德海史振声李凤海
关键词:玉米
灰色关联度对改良后CIMMYT群体自交系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分析
2014年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改良后CIMMYT群体优良自交系产量(单株粒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关联顺序为穗重>行粒数>出子率>穗位高>穗长>株高>百粒重>穗行数>秃尖长。因此,提高穗重、行粒数、出子率的同时也具有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有利于得到产量较高的玉米自交系。本试验利用改良后CIMMYT群体优良玉米自交系,明确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自交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庆娜傅迎军
关键词:CIMMYT玉米自交系性状
一种无害化菌渣及轻简式无害化处理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害化菌渣及轻简式无害化处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将食用菌菌袋进行去袋,得到菌渣;将菌渣进行揉丝处理,随后,在菌渣揉丝表面接种复合微生物进行堆肥发酵;再进行挤压造粒,得到菌渣颗粒,再在菌渣颗粒表面喷施复合功能菌...
孟祥海王佰成于文全王延锋时新瑞王立柱邵广忠孙殷会张庆娜程娟李玉梅王根林王金贺史磊赵鹤徐峰刘文忠刘畅张帅
文献传递
改良后部分CIMMYT种质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更好地改良和利用CIMMYT种质资源,从改良后部分CIMMYT亚热带群体中筛选出10份自交系与测验种测交,进行产量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份自交系中,C-2,C-3,C-8是综合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从其组配的组合中筛选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可根据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交系的利用与改良,如C-4和C-5可降低株高,C-2可增加穗粗。C-3×MO17,C-8×黄早4组合产量较高,抗逆性强,可对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张庆娜
关键词:玉米CIMMYT杂种优势配合力
专用型笋玉米的引进与筛选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地区栽培的笋玉米材料,根据NY/N690-2003指标对18份笋玉米材料进行了外观评价,口感品尝,生物性状调查及室内考种等。2014和2015年两个年度的结果表明:P011-2、黄笋玉3号和甜笋笋玉米外观和口感均达到1级;单株结穗一般在2~3个,个别达4个以上,其余17份都是硬粒型笋玉米;除玉米笋笋长最长,达到103.0mm外,其它笋长均达到中等指标,笋直径都偏低。
张庆娜傅迎军孙殷会王晓东王晓梅
关键词:笋玉米硬粒型
播期对糯玉米新组合牡糯311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不同播期玉米生态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对玉米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以糯玉米新组合牡糯311为试材,研究了在黑龙江省东南部气候条件下7个不同播期对其产量、穗部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穗变短、变细,秃尖程度增加,百粒重降低。以5月11-25日产量较为接近并处于较高水平,此期间播种果穗各性状较优,说明5月中下旬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糯玉米较适宜的播种时间。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侯国强徐德海史振声李凤海
关键词:糯玉米播期穗部性状
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与盐溶蛋白检测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的9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利用盐溶蛋白电泳法与SSR分子标记鉴定法对试验材料进行了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盐溶蛋白电泳法可以很好地鉴定出8个组合,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和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大批量检测。但因一些种子蛋白质水平差异较小,有1个组合难以鉴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SSR分子标记法经过40对引物的重复筛选,仅用3个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鉴定出所有的组合,具有更好的精确性。但因实验条件要求高,成本相对较高,不宜用于大批量检测。因此,可将盐溶蛋白电泳法作为首选大批量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而对难以鉴定的品种可采用SSR分子标记法进行鉴定。
王晓梅傅迎军王燕平王晓东孙殷会张庆娜白艳凤徐德海温义昌李贵全索修改
关键词: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SSR分子标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