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方春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相渗实验等方法进行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微观特征研究,以揭示其与油水分布关系。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粒度较细,以粉砂、细砂为主,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填隙物以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岩为主。凹陷中心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岩石粒度、石英含量、长石含量均低于周边地区,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周边地区。黏土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为主,蒙脱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含量较少,凹陷中心绿泥石、伊利石含量高于周边地区。孔隙度为特低孔—低孔,渗透率为超低渗—低渗,由凹陷中心向高部位区孔渗均增加。孔喉半径0.01~0.45μm,排驱压力为0.35~12.8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1~35 MPa,由凹陷中心向高部位区孔吼半径增加,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减小。凹陷中心为滞留区,斜坡区为油水同层区,构造高部位区为重力分异区,呈环形分布。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变化是油水空间分布的根本原因。
- 曲方春王鸿军佟斯琴李斌罗群李大龙
-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致密油藏
- 古龙页岩油注CO_(2)补能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参数优化
- 2025年
-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是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藏,储层纳米孔隙发育,渗透率极低,弹性开发地层能量衰减快,产量递减快,如何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及提高采收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古龙页岩油储层特征,开展了注CO_(2)补能及提高采收率的分子模拟、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子模拟评价了CO_(2)的置换能力及扩散速率,通过注CO_(2)室内实验评价了CO_(2)与原油接触后的膨胀能力、混相压力,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注CO_(2)的不同注入参数进行了设计优化。结果表明:CO_(2)对孔隙边界层具有较强的置换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膨胀系数和较低的混相压力,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即可实现混相;数值模拟设计优化单井吞吐注入速度为200 t/d,最优闷井时间为30 d,最优吞吐周期为5轮,页岩油注气吞吐可实现能量补充及增油效果,预计单井累计增油4 523 t。研究成果对古龙页岩油注气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古龙页岩油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曲方春刘东旭王青振王青振邓森
-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参数优化
- 乌尔逊凹陷南一段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
- 本论文研究充分利用了乌尔逊凹陷现有的地震解释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质方面的资料,在石油地质学和岩石学等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并借助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一段的构造特征和地层沉积环境等,对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一段的油气成藏和主控因素等进行...
- 曲方春
-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成藏期次成藏模式
- 文献传递
- 乌尔逊凹陷“源、断、势”控藏作用及模式被引量:11
- 2012年
- 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藏和油藏与“源、断、势”之间空间分布关系,以及“源、断、势”对油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模式,得到:“源”控制油成藏范围;“势”控制油成藏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集成藏,反转构造低势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古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基岩的油聚集成藏;“断”控制油的运聚,长期发育的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大磨拐河组中运移,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的聚集。“源、断、势”3个因素空间合理匹配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油成藏与分布。但不同层位表现特征不同,南屯组和铜钵庙组主要集中表现在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上,而大磨拐河组则集中表现在反转构造上,基岩集中表现在古隆起上。
- 曲方春霍秋立付广吕延防李大龙徐丽丽
-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源岩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