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龙贵

作品数:44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患儿
  • 14篇儿童
  • 9篇脓毒
  • 9篇肺炎
  • 8篇脓毒症
  • 7篇细胞
  • 6篇重症
  • 5篇动脉
  • 5篇预后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5篇重症肺炎
  • 4篇乳酸
  • 4篇小儿
  • 4篇病患
  • 3篇蛋白
  • 3篇动力学监测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42篇湖南省儿童医...
  • 3篇南华大学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44篇杨龙贵
  • 27篇罗海燕
  • 18篇范江花
  • 12篇段蔚
  • 10篇祝益民
  • 9篇肖政辉
  • 6篇袁远宏
  • 6篇贺杰
  • 5篇张新萍
  • 5篇陶艳
  • 4篇李贵南
  • 3篇莫丽亚
  • 3篇蔡姿丽
  • 3篇赵祥文
  • 3篇黄彩芝
  • 2篇仇君
  • 2篇张聪
  • 2篇黄建宝
  • 2篇卢秀兰
  • 2篇李先斌

传媒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儿科药学杂志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顽固性人普通球菌血流感染患儿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杨龙贵范江花
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儿的免疫干预治疗
2007年
【目的】对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儿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方法】以2005年3-12月因重症肺炎收入本院PICU住院治疗的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构成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雾化以及拍背吸痰等常规治疗,并根据其出现的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身炎症反应持续时间3 d以上的患儿例数少(χ^2=7.03,P=0.008),器官功能衰竭个数少(χ^2=6.98,P=0.03),血小板降低例数明显减少(血小板降低例数治疗前分别为19/50、29/52;治疗后分别为10/50、24/52,χ^2=7.846,P=0.005),多项血生化指标的恢复快且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提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干预治疗药物可以用于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患儿。
李贵南杨龙贵祝益民朱之尧
关键词:肺炎脓毒症综合征
儿童类白血病反应临床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类白血病反应(LR)临床特点及与白血病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内科综合病房近两年收治的89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30×10^(9)/L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入院的89例WBC<30×10^(9)/L患者作为对照组(NLR组),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住院时间、出院诊断等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WBC≥30×10^(9)/L患者中类白血病组(LR组)与白血病组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WBC≥30×10^(9)/L组较对照组发热患者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中性粒细胞比值更高,血培养阳性率更高,WBC≥30×10^(9)/L组中除白血病外,最主要诊断为肺炎,两组肺实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血症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率更高(P<0.05)。WBC≥30×10^(9)/L患者中类白血病反应44例,白血病45例,白血病组白细胞计数≥50×10^(9)/L患者占比显著高于LR组,白血病组与LR组在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尿酸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类白血病反应为表现的患儿通常有明确的病因,肺炎、肺实变发生风险高,综合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有助于在白细胞增高患者中早期识别白血病。
宋宇雷罗海燕范江花杨龙贵肖政辉
关键词: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增多白血病肺实变菌血症
手足口病并脓毒症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79例HFMD重症病例分为感染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均于人院时检测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严重脓毒症组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值显著低于脓毒症组(均P〈0.01),脓毒症组的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值均显著低于HFMD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三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和补体C3、C4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值和补体c3明显降低(P〈0.01);将入院前已发热天数相同患儿根据有无合并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与感染组分别进行比较,已发热1d患儿仅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发热2d患儿仅C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发热3天患儿CD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发热4天患儿I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HFMD患儿合并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改变,免疫状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严重程度表现不同,但无论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合并脓毒症时主要表现为抑制状态。
罗海燕黄腾飞曹建设杨龙贵祝益民
关键词:手足口病脓毒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小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74例细菌谱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旨在了解我院PICU重症CAP患儿的细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院PICU的274例CAP患儿痰液进行细菌检测。结果:阳性标本167例(60.95%),排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化脓性链球菌41例(24.55%)、肺炎克雷伯杆菌39例(23.35%)、大肠埃希氏杆菌24例(14.37%)、肺炎链球菌11例(6.5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6.59%);痰液细菌检出率在年龄<3月患儿组明显高于≥3月患儿组(P=0.004);春夏季痰液细菌检出率高于秋冬季(P=0.035);病程在<5天组患儿痰液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5天组(P=0.004)。结论:重症CAP的革兰氏阴性菌呈上升趋势,年龄<3个月的患儿为细菌感染性肺炎的高危人群,病程超过5天细菌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
李贵南杨龙贵罗海燕李先斌祝益民董静
关键词:小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肌钙蛋白水平在脓毒症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有无合并呼吸衰竭(RF)患儿肌钙蛋白(cTnI)水平的变化,了解其与炎症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脓毒症患儿RF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 方法:以2012年8月~2015年6月收住本院PI...
杨龙贵罗海燕范江花袁远宏段蔚卢秀兰肖政辉
关键词:呼吸衰竭儿童患者肌钙蛋白心肌损伤病理机制
应激性溃疡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应激性溃疡(SU)是重症监护室(ICU)的常见危重症,是ICU住院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对于SU的认识,已从最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逐步深入至神经内分泌异常层面。SU的治疗也逐渐成熟。现对SU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杨龙贵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发病机制
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MRMPP)的临床特征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42例,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果分为耐药组(MR组)92例和敏感组(MS组)50例,其中MR组按初选抗菌药物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67例和非大环内酯类组(N组)25例,分析各组临床指标、疗效、肺外并发症等。结果:MR组和MS组年龄、性别、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S组比较,MR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阿奇霉素疗程、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热时间均延长(P<0.05)。A组和N组年龄、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N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延长(P<0.05)。N组WBC水平高于A组(P<0.01)。MR组总有效率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S组(P<0.05)。结论:儿童MRMPP发病率较高,患儿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延长阿奇霉素疗程治疗仍有效,及早诊断、早期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改善MP耐药尤为重要。
贺杰张新萍赵文姣杨龙贵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阿奇霉素
血乳酸对重症感染患儿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血乳酸(1acticacid,Lac)对重症感染患儿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408例重症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常规查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临床参数并评估脏器功能,在入院时、3d、7d测动脉血Lac值。结果死亡组、未愈组住院1、3、7d血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均P〈0.05);器官功能障碍组患儿住院1d血Lac水平高于无器官功能障碍组(P〈0.01);住院1、3、7d时血Lac值≥4mmmo/L组患儿死亡率、未愈率均高于Lac≤1.78mmmo/L、1.78〈Lac〈4mmmo/L组患JL(P〈0.05);动态监测发现好转组患儿血Lac水平逐渐降低(P〈0.01),死亡组血La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动态监测对重症感染患儿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杨龙贵罗海燕肖政辉范江花袁远宏段蔚
关键词:动脉血乳酸重症感染预后
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和降钙素原对早期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99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典型川崎病(TKD)患儿67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32例。根据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将患儿分为KD-CAL组52例KD-n CAL组(不伴CAL)47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本院健康体检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CRP、ESR、白蛋白、ALT、AST、血钠水平,比较KD患儿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的变化,并对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获得预测CAL的最佳临界值。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为(1 711.78±649.6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23±138.35)ng/L,急性期KD患儿血浆PCT水平为0.98(1.05)ng/mL,高于对照组的0.35(0.4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D-CAL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2 607.66±757.58)ng/L,明显高于KD-n CAL组的(650.00±53.95)ng/L(t=2.294,P<0.05),KD-CAL组血浆PCT水平为1.79(2.10)ng/mL,高于KD-n CAL组的0.56(1.39)ng/mL(t=2.935,P<0.05)。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和0.721,当BNP≥565 ng/L时为最佳界值,判断KD患儿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66.7%;当PCT≥1 ng/mL时为最佳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8%、70.4%。结论:NT-proBNP及PCT水平升高在KD早期预测CAL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范江花段蔚罗海燕杨龙贵陶艳
关键词:川崎病N端脑利钠肽前体降钙素原冠状动脉损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