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40株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分析产ESBLs(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 ,以及患者对产ESBLs菌的易患因素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NCCLS规定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 140株肠杆菌科细菌是否产ESBLs,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ESBLs总阳性率为 36 .4%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产酶率分别为 33.3%、35 .0 %、42 .5 %。产ESBLs菌对 12种抗生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棒酸、复方新诺明 )的耐药率与不产ESBLs菌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三种抗生素 (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 )的耐药性与不产ESBLs菌相比无显著差异。产ESBLs菌与不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1.9%和 0。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病房 (ICU)最高 (5 5 .1% ) ,其次是呼吸科病房 (4 2 .0 % )、神经内科病房 (39.1% )、其他病房(15 .4% )、干部病房 (12 .5 % )、门诊部 (7.2 % )。患者对产ESBLs菌的易患因素有 :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 ;使用免疫抑制剂 ;做过导尿插管 ;动过大手术 ;患慢性消耗性疾病 ;重症监护病人 (P <0 .0 5 )。结论 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 ,应选用碳青?
- 李宪杜鹏超
- 关键词:易患因素
- 常见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分析产ESBLs(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病人感染产ES BLs菌的危险因素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K -B法作药敏试验 ,并按NCCLS规定的表型确认实验检测14 0株肠杆菌科细菌是否产ESBLs。结果 :在检测的 14 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 ,ESBLs总阳性率为 36 .4 % ,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率分别为 33.3%、35 .0 %、4 2 .5 %。产ESBLs菌对 11种抗生素 (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 )的耐药率与不产ESBLs菌相比有显著差异 (χ2 检验 ,P <0 .0 5 )。对四种抗生素 (泰能、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莫西林 /舒巴坦、舒普松 )的耐药率与不产ESBLs菌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 检验 ,P >0 .0 5 )。产ES BLs菌与不产ESBLs菌对泰能的耐药率分别为 1.9%和 0。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 (5 5 .1% ) ,其次是呼吸科病房 (4 2 .0 % )、神经内科病房 (39.1% )、其他病房 (15 .4 % )、干部病房 (12 .5 % )、门诊部 (7.2 0 /5 )。结论 :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泰能、头霉素类以及含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ICU病房是产ESBLs的高发区 ,呼吸科病房和?
- 李宪杜鹏超唐银刘文恩郭思建张晋湘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
- 1998年~2006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以商用培养基及仪器培养血液标本;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1998年1月-2006年5月血培养分离菌19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72株(59.7%),革兰阴性菌661株(33.7%),真菌130株(6.6%)。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比例分别为12.4%(145/1172)和64.5%(756/11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比例为12.4%(18/145)。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88.9%,52.8%;88.9%,32.5%;68.8%,0%;61.5%,1.9%;55.5%,5%;38.9%,11.2%。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73.4%,485/661),其次为非发酵菌(23.8%,157/66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流行率分别为37.3%(90/241)和50.7%(38/75),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2%和17.9%。检出1株美罗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结论血培养分离菌菌种分布广泛,且耐药现象严重,加强感染检测有助于提高血流感染诊疗水平。
- 孙自镛陈静朱旭慧张蓓李丽杜鹏超
- 关键词:血液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湖北地区1999~2004年儿科败血症病原菌变迁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儿科败血症患儿近6a病原菌变迁及近2a常见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4年12月湖北地区15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科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菌,用Kirby-Bauer方法药敏实验的抑菌圈直径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定耐药性。结果 革兰阳性菌检出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表皮葡萄球菌6a间逐年增加,1999年检出构成比为22.7%,至2004年达38.8%,金黄色葡萄球菌逐年下降,从1999年29,3%下降到2004年6.4%。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6,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62.0%;表皮葡萄球对苯唑西林菌耐药率迭79.9%,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8.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沙门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均敏感,而对氨苄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多〉50.0%。结论 儿科血培养检出菌存在严重耐药,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方红李秀云王宏伟孙自镛杜鹏超
- 关键词:败血症耐药率儿童
- 武汉地区61株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门诊腹泻患者鼠伤寒沙门菌(STM)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商用培养基及沙门菌诊断血清分离、鉴定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MIC。结果STM检出率为0.6%(61/10464),其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嗯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1.2%~100%。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对STM仍维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低于3.3%。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61株STM中,多重耐药菌占88.5%。结论本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STM对亚胺培南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嗯唑、庆大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和防治。
- 陈静孙自镛李丽朱旭慧张蓓杜鹏超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最低抑菌浓度多重耐药性
- 湖北地区1999-2004年儿童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状况,分析1999-2004年病原菌谱的变迁和2004年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6年间湖北地区15所三级医院儿科临床分离菌,用K-B方法药敏试验的抑菌圈直径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定耐药性。结果革兰阳性菌检出构成比高于革兰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年间逐年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逐年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近两年位居第2位;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4.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50.0%;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4.0%,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6.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1%;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5.1%、98.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均敏感。结论儿科检出菌存在严重耐药问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方红李秀云王宏伟孙自镛杜鹏超
- 关键词:病原菌儿童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