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北地区1999~2004年儿科败血症病原菌变迁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儿科败血症患儿近6a病原菌变迁及近2a常见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4年12月湖北地区15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科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菌,用Kirby-Bauer方法药敏实验的抑菌圈直径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定耐药性。结果 革兰阳性菌检出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表皮葡萄球菌6a间逐年增加,1999年检出构成比为22.7%,至2004年达38.8%,金黄色葡萄球菌逐年下降,从1999年29,3%下降到2004年6.4%。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6,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62.0%;表皮葡萄球对苯唑西林菌耐药率迭79.9%,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8.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沙门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均敏感,而对氨苄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多〉50.0%。结论 儿科血培养检出菌存在严重耐药,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方红李秀云王宏伟孙自镛杜鹏超
- 关键词:败血症耐药率儿童
- 烟碱样胆碱能通路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烟碱样胆碱能通路对胶原性关节炎(CIA)的作用,为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迷走神经刺激(VNS)组和假手术组,VNS组在完全清醒状态下给予持续迷走神经刺激(5v,2ms,1HZ),每天30min,共4周。观察2组大鼠的病理和关节炎指数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检测大鼠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nAChRα7)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关节滑膜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VNS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VNS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nAChRα7、ChAT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各组大鼠AChE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上调nAChRα7、ChAT基因在免疫组织的表达,减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炎症,提示烟碱样胆碱能通路在治疗胶原性关节炎中有重要作用。
- 李秀云方红王宏伟王金荣康闽温宇王丹丹
- 关键词:迷走神经电刺激胶原性关节炎
- 川芎嗪对儿童哮喘中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失衡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30例哮喘儿童T-betmRNA和/GATA-3mRNA的表达强度及上清液中IFN-γ、IL-4水平,评价T-bet/GATA-3的比率与Th1/Th2失衡的关系及哮喘发病机制,研究川芎嗪对儿童哮喘中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失衡的干预作用。方法抽取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哮喘发作组儿童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分离出单核细胞,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4、IFN-γ含量,RT-PCR法检测转录因子T-bet mRNA和GATA-3mRNA表达强度。结果哮喘组儿童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川芎嗪干预组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哮喘(P<0.001),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T-bet/GATG-3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川芎嗪干预组T-bet/GATA-3比值高于哮喘组(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芎嗪能通过上调儿童哮喘患者T-bet mRNA的表达强度,降低GA-TA-3mRNA表达水平,从而逆转Th1/Th2功能失衡,对儿童哮喘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 严鸿方红
- 关键词:川芎嗪儿童哮喘
- 条件免疫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及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建立条件免疫反应(CIR)模型,研究CIR状态下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nAChRα7)、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蛋白和mRNA表达,探讨CIR可能的胆碱能通路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和CIA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分为5组:CIR组;甲氨蝶呤(MTX)+泼尼松(Pred)治疗组;MTX+Pred治疗减量组;单纯闻樟脑气味组;空白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滑膜nAChRα7、ChAT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均显示CIR组关节滑膜nAChRα7、ChAT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空白对照组大鼠表达nAChRα7、ChA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CIR(P均<0.01),而MTX+Pred组、MTX+Pred减量组、单纯闻樟脑气味组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CIR状态下nAChRα7、Ch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表明胆碱能抗炎通路在CIR治疗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李秀云方红王宏伟王金荣王丹丹施虹
- 关键词:条件免疫反应
- 兰菌净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水平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兰菌净对呼吸道黏膜免疫的激活效应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病例 35例 ,根据年龄分为 3组 :<1岁 4例、1~ 3岁 18例、>3岁 13例 ,兰菌净预防呼吸道感染 ,由家长记录或门诊随访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病程。收集用药前后患儿唾液标本经放免法 (DAB -PEG法 )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 ,并计算sIgA提高率。 结果 兰菌净明显提高患儿唾液sIgA含量 (P <0 .0 1) ,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 ,缩短病程 ,减轻病情。用药前后唾液sIgA提高率以 <1岁组最高 ,>3岁组居中 ,1~3岁组最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兰菌净可有效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 ,预防呼吸道感染。
- 方红金红芳董永绥王宏伟
-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
-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20例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儿童患者 2 0例 ,按病情分为缓解期组 8例和非急性发作期组 12例 ,给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 ,疗程 3个月 ,剂量根据病情而定。每天 2次检测峰流速 (PEF) ,记录哮喘症状计分 (日间症状计分、夜间症状计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计分 )。结果 :缓解期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分别为 (1.88± 0 .83 )和 (0 .12± 0 .12 )分 ,PEF检测值 PEF预计值分别为 (89.3 8± 10 .3 9) %和 (10 8.5 1± 7.0 0 ) % ;非急性发作期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分别为 (2 .67± 0 .88)和 (0 .75± 0 .75 )分 ,PEF检测值 PEF预计值分别为 (74.49±9.45 ) %和 (91.82± 7.43 ) %。结论 :气雾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显著缓解哮喘症状 ,改善肺功能。
- 方红金红芳董永绥王宏伟
- 关键词: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哮喘儿童肺功能
- 烟碱样胆碱能通路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 目的:探讨烟碱样胆碱能通路对胶原性关节炎(CIA)的作用,为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和假手术组,VNS 组在完全清醒状态下给予持续迷走神经...
- 李秀云方红王宏伟康闽温宇王丹月施虹王金荣
- 文献传递
- 中西药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34例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对照组 30例用氨茶碱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 34例用参附注射液 1~ 2mL·kg 1 ·d 1 稀释后静脉滴注替代氨茶碱 ,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而副作用小于对照组。结论
- 黄永建张建毅方红方峰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异丙托溴铵哮喘婴幼儿
- 呼吸道感染儿童人细小病毒B19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否存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8月 2 5 6例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及咽分泌物HPVB19 DNA检测 ,并选择同期且检查前 2~ 4月无呼吸道感染的 10 4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①血清标本显示 ,观察组HPVB19 DNA阳性率 18.8% (4 8/2 5 6 ) ,对照组HPVB19 DNA阳性率 5 .8% (6 /10 4 ) ,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观察组 4 8例阳性血清样本中 ,第 1季度阳性者为 15例 ,第 2季度 18例 ,第 3季度 7例 ,第 4季度 8例 ,第1,2季度阳性率高于第 3,4季度阳性率 (P <0 .0 1)。②咽分泌物标本显示 ,观察组阳性率 2 0 .1% (5 4 /2 5 6 ) ,对照组阳性率 3.8% (4 /10 4 ) ,二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第 1,2 ,3,4季度咽分泌物阳性例数分别为 17,2 0 ,8,9例 ,第 1,2季度阳性率高于第 3,4季度 (P <0 .0 1)。结论 人类细小病毒B19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 ,说明HPVB19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 ,对呼吸道感染儿童有必要进行HPVB19的检测 ;HPVB19所致的儿童呼吸道感染在第 1,2季度高于第 3,4季度。
- 聂国明方红余健丁进亚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人细小病毒B19感染血清咽分泌物
- 湖北地区1999-2004年儿童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状况,分析1999-2004年病原菌谱的变迁和2004年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6年间湖北地区15所三级医院儿科临床分离菌,用K-B方法药敏试验的抑菌圈直径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定耐药性。结果革兰阳性菌检出构成比高于革兰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年间逐年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逐年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近两年位居第2位;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4.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50.0%;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4.0%,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6.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1%;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5.1%、98.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均敏感。结论儿科检出菌存在严重耐药问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方红李秀云王宏伟孙自镛杜鹏超
- 关键词:病原菌儿童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