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春强
-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形成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 2010年
-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已存在的血管中形成新的血管,涉及内皮细胞、外周的周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生成血管的细胞因子等多个相互作用。具体步骤包括现有血管外基膜的降解,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导致形成新空间,以及血管床的分化和成熟。血管生成初始释放前血管生成因子发起的促进血管形成的因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因素结合到内皮细胞各自的细胞表面受体,导致其激活,其中包括诱导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增加内皮细胞迁移和侵袭。了解蛋白酶在血管生成中的复杂性,对于血管瘤中新生血管的刺激和抑制,有助于认识新的靶点。
- 封旭光胡骥琼司春强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生成血管瘤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腓肠动脉的病理变化与侧支流出道构建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bstruction,ASO)末期利用腓肠动脉构建流出道提供病理学及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1例膝上截肢的新鲜离体标本上向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腘动脉及腓肠动脉的病理改变,提出构建腓肠动脉流出道的设想,并对收治的9例末期ASO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造影,示股动脉、腘动脉及分支均不显影;B超示腘动脉基本闭塞。行腘动脉探查术,完成腓肠动脉成形及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解剖观察结果:①腘(胫)动脉管壁僵硬,动脉粥样斑块填满管腔。②腓肠动脉开口处分3种病变形态:开放型、膜式狭窄闭塞型及柱状闭塞型。③临床上对腓肠动脉开口处成形,建立腓肠动脉流出道,再行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显示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皮温逐渐回升,下肢溃疡两月内逐渐愈合。B超显示腓肠动脉代偿性扩张。结论通过解剖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腓肠动脉流出道的构建是解决末期ASO患者的有效途径之一。
- 胡骥琼梁双超司春强薛清泉夏友传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流出道侧支循环
- 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内皮细胞凋亡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兔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及其在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5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血栓组25只、假手术组25只和正常组5只。血栓组家兔采用开腹手术结扎肾下段后腔静脉建立血栓模型,假手术组模拟手术和正常组直接取材作对照。3组对照分别于实验后第12h及1、2、4、7天取实验段血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血栓组1、2、4天透射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凋亡。TUNEL法标记阳性表达在术后1、2天达高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4、7天降低,不同时相血栓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栓组bcl-2的表达进行性升高,术后2天达到高峰,4、7天有所下降,不同时相血栓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家兔急性静脉血栓形成后1~2天内皮细胞凋亡达到高峰,然后进行性下降。bax与bcl-2基因参与血栓形成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 司春强
- 关键词:血栓形成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内皮细胞凋亡BCL-2BAX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7月总计40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凝组260例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抗凝治疗,非抗凝组140例术后未常规应用抗凝。结果:抗凝组仅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而非抗凝组出现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常规抗凝有助于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夏友传赵国海司春强薛清泉冯桂林梁双超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 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侧支循环流出道重建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总结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效果及侧支循环流出道重建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5例股动脉旁路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单纯的股动脉旁路转流术术后近期发生人工血管栓塞1例,远期随访中发生远端流出道闭塞2例。同时重建侧支循环流出道的病人疗效较好,仅1例在随访中出现肢体皮温低症状。结论:股动脉旁路术中同时行侧支循环流出道重建能起到明显效果。
- 胡骥琼王道明司春强薛清泉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管外科手术血管重建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腓肠动脉的病理变化与侧支流出道构建
- 目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末期构建流出道是血管外科难题。对末期ASO患者膝上截肢的离断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评估腓肠动脉构建流出道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在11例膝上截肢的新鲜离体标本上向动脉内灌注红色乳...
- 胡骥琼梁双超司春强薛清泉夏有传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侧支循环病理改变血管外科
- 文献传递
- 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下肢DVT患者34例,均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患肢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持续导管内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50万u/d和肝素5 000 u/d,交替使用。其中2例患者合并下腔静脉血栓,采用经颈静脉途径释放下腔静脉滤器;2例患者采用大隐静脉置管;其余均采用经皮腘静脉置管。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放置溶栓导管5~7 d。27例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基本消失,活动能力明显改善。5例患者活动后仍有较明显乏力和沉重感。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置管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合并健侧下肢DVT,采用外周血管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DSA了解溶栓情况,26例患者髂股静脉术后连续性通畅,8例患者阶段性通畅。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溶栓治疗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药物剂量个人化以及溶栓率高等优点,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
- 薛清泉胡骥琼司春强夏友传冯桂林梁双超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引导置管溶栓
- 大隐静脉术后出现下肢肿胀和复发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术后出现下肢肿胀和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我院从2006年9月-2008年2月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患肢均行浅深静脉和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合并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1条肢体,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6条肢体,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26条肢体,合并深静脉血栓后遗症6条肢体,合并Cocker综合征2条肢体,合并淋巴瘤2例。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 梁双超胡骥琼司春强薛清泉夏友传
- 关键词:静脉曲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截肢残体的血管铸型及临床意义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所致的下肢缺血是血管外科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SO的外科治疗目的是改善肢体缺血症状和挽救肢体。其方法有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旁路移植术,近几年又开展了经皮腔血管成形或腔内支架置入的介入治疗;...
- 胡骥琼王道明司春强薛清泉梁双超
- 关键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管铸型下肢缺血
- 文献传递
-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临床初步应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ab-dominlaortic aneurysm repair ,EVAR)的手术操作要点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2年6月在我科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应用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治愈25例,术后死亡1例;发生内瘘共4例。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腔内隔绝术(EVAR )是一项革命性的微创技术。术前的精确测量,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及时恰当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命安危。
- 胡秋石梁双超司春强薛清泉夏友传冯桂林胡骥琼
- 关键词: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