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桂林

李桂林

作品数:52 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1篇动脉
  • 19篇动静脉
  • 19篇动脉瘤
  • 19篇静脉
  • 16篇动静脉瘘
  • 16篇颅内
  • 16篇静脉瘘
  • 13篇栓塞
  • 11篇颅内动脉
  • 11篇颅内动脉瘤
  • 8篇硬脑膜
  • 8篇硬脑膜动静脉...
  • 8篇脑膜
  • 7篇弹簧圈
  • 7篇血管
  • 6篇弹簧圈栓塞
  • 6篇手术
  • 5篇导管
  • 5篇介入
  • 4篇动脉闭塞

机构

  • 5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李桂林
  • 43篇张鸿祺
  • 26篇李静伟
  • 11篇何川
  • 9篇叶明
  • 9篇凌锋
  • 8篇孙力泳
  • 8篇杜世伟
  • 8篇马永杰
  • 6篇胡鹏
  • 6篇陈健
  • 5篇张鹏
  • 5篇任健
  • 4篇洪韬
  • 4篇杨帆
  • 4篇李萌
  • 4篇王宁
  • 3篇吉训明
  • 3篇徐跃峤
  • 3篇卢昊

传媒

  • 29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三例的诊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预后效果等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最早1例首先使用弹簧圈闭塞瘘口及引流静脉起始段,术后第3天突发破裂出血后紧急行患侧椎动脉血管内闭塞治疗及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后两例直接采用介入手段闭塞瘘口及患侧椎动脉,术后恢复。3例患者术后分别随访10、6、1年,症状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结论对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自发性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采用介入手段闭塞瘘口及患侧椎动脉异常节段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刘维钦李桂林张鸿祺李静伟
关键词:动静脉瘘椎动脉闭塞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技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技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5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评分、血管再通分级[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mTICI分级≥2b为血管成功再通]、一次再通率、股动脉穿刺至成功再通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出院NIHSS评分以及患者术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0~2为预后良好)。通过SPSS23.0软件对组间相关数据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6~74岁,平均(57±12)岁,合并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12例,心房颤动6例,卒中史2例,吸烟史8例;ASPECT评分6~10分,平均(8.5±1.4)分;入院NIHSS评分7~16分,平均(12.0±2.9)分。15例患者均实现闭塞大动脉再通成功,自股动脉穿刺至成功再通时间20~120min,中位时间43.6(31.3,47.2)min,一次实现血管再通成功12例(12/15),无严重的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0~12分,中位评分3.4(2.7,3.8)分。术后90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12例。结论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杜世伟李桂林高鹏李静伟尚峰陈健张鸿祺吉训明
关键词:抽吸导管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
卢昊胡鹏张鸿祺李桂林张鹏
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其中7例伴有排尿和(或)排便障碍,4例患者伴有颅神经功能异常,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呃逆、面瘫等;6例接受栓塞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均达到解剖学治愈。术前ALS评分为(6.0±2.7)分,术后3个月为(2.8±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P<0.05)。结论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严重,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若血管条件允许,应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马永杰李传捷卞立松柳江王志潮李桂林张鸿祺
关键词:动静脉瘘岩上静脉硬脑膜动静脉瘘
六枚支架治疗双侧椎动脉夹层伴小脑后下动脉起始处动脉瘤一例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 男,50岁,2014年8月4日因头痛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间断后枕部疼痛20余年,口服止痛药物后可缓解。入院前1个月头痛再次发作,程度较前明显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 血管成像( CTA)检查提示:双侧椎动脉夹层合并多发动脉瘤样改变(图1),未予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既往无明确颅内出血及缺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9年(血压最高160/110 mmHg,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 / d,血压控制为140/90 mmHg)。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发音略模糊,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行全脑DSA提示:双侧椎动脉V4段夹层合并多发动脉瘤样改变,累及基底动脉起始部;右侧小脑后下动脉(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起始处动脉瘤。考虑患者病史较长、症状较轻、病变累及范围广及治疗风险较大等因素,暂予以严格控制血压及口服双抗(阿司匹林100 mg +氯吡格雷75 mg/ d,1次/ d)等3个月保守治疗。3个月后行高分辨MRI提示:双侧椎动脉假腔形成,周径增粗,对脑干形成明显压迫,并且管壁强化明显,提示管壁结构不稳定(图2)。DSA复查提示:双侧椎动脉V4段夹层及多发动脉瘤较前有增大趋势(图3,4),存在破裂出血及脑干缺血等风险,遂决定予以血管内介入治疗。
李静伟吕超杨帆李桂林张鸿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椎动脉夹层小脑后下动脉瘤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培中神经重症培训实践被引量:9
2018年
神经重症培训是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培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重症既是神经外科的亚专业,又兼顾重症医学特点,具有其自身专业特色。结合临床培训和实践经验,从培训基本要求、理论培训、技能培训、科研训练、人文修养提高及考核标准等方面,总结既有培训模式及实践经验,探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培中神经重症的培训模式,以期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和提高培训效果,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提供参考。
齐猛徐跃峤王宁曲鑫李桂林张鸿祺凌锋
关键词:专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学教育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高流量复杂髓周动静脉瘘一例被引量:4
2015年
患者 男,21岁,因排尿困难5年,伴下肢麻木无力及疼痛2周于2014年10月2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5年前出现排尿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并予以抗生素等,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右侧为著)。2周前突发后背部剧烈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上述症状迅速进展并出现截瘫。入院时体格检查示:第11胸椎平面以下感觉丧失,双上肢肌力、肌张力Ⅴ级,双下肢肌力0级并且肌张力降低,跟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
李静伟何雪峰杨帆任健李桂林
关键词:髓周动静脉瘘高流量脊髓血管畸形弹簧圈栓塞
中美两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简介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为代表的中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及美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异同点,探索中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的改进策略。
李桂林任健马永杰张鸿祺
关键词: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对比剂相关短暂性皮质盲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依靠介入手段获得了很好的疗效,而脑血管造影术也是大多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术后短暂性皮质盲作为脑血管造影非常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作者报道1例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短时间内出现双眼视力完全丧失的病例,经相应检查确诊为对比剂相关短暂性皮质盲,对症处理后患者视力完全恢复,并结合文献对短暂性皮质盲的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等进行了分析。
任金林任金林高鹏李静伟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对比剂
寰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治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占脊髓血管畸形的60%~80%,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节段,但以中胸段至上腰段多见,较少发生于骶段,仅有2%发生于颈段和寰枕交界区。寰枕交界区SDAVF瘘口位于枕骨大孔至第2颈椎水平间,最早于1984年由Symon等首次报道。近年来,由于脊髓血管CT血管成像(CTA)、脊髓血管造影术等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SDAVF检出率较前明显增加,但由于寰枕交界区SDAVF发生率低及解剖结构复杂等原因,许多临床医师对其特点仍认识不足,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笔者就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内容综述如下。
李静伟杨帆李桂林张鸿祺
关键词: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