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宏
- 作品数:71 被引量:62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 青海南山隆起的盆地沉积物常量元素记录被引量:5
- 2008年
- 青海南山的隆起过程对解析青海湖-共和盆地地区构造地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共和盆地西北部晚新生代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小水桥剖面上新世地层中存在一期角度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面上覆地层沉积碎屑中含有10%左右的泥灰岩和灰岩,碎屑组成与现代青海南山物质组成基本一致;下伏地层中没有出现碳酸盐岩碎屑。砾岩碎屑成分上的变化显示,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的源区可能发生了变化。角度不整合面上覆和下伏地层常量元素含量的含量显示,下伏地层CaO平均含量(3.74%)明显低于UCC(4.20%),物源区不太可能有碳酸盐岩存在,而上覆地层CaO平均含量是UCC的2倍多,物源区应该有碳酸盐岩存在。而且,元素比值呈现的上覆地层中不活泼元素(Ti,Si)和活泼元素(Ca)同时"富集"的矛盾,也说明了上覆地层物源区可能有碳酸盐岩的出现。元素之间关系和根据元素含量判定的岩石化学分类等特征在上覆和下伏地层中也有明显的变化。剖面位置现在的物源区就是青海南山,青海南山有一定的碳酸盐岩出露,所以,下伏地层的物源区可能并不是青海南山。结合下伏地层变形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断,上新世青海南山的隆起使其南侧地层倾向西南,并改变了原来的盆地地貌,形成上新世地层顶部的角度不整合面。青海南山形成后才成为两侧盆地的物源区。
- 常宏安芷生吴枫
- 关键词:沉积物源区
- 漫反射光谱手工与机器制样方法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2019年
- 矿物含量及其变化有可能蕴藏着环境信息。赤铁矿和针铁矿是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在各种类型的沉积物中基本都有分布。在古气候研究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变化可以用来指示气候的干湿变化。漫反射光谱方法(DRS)可以进行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测算,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这种方法虽然很实用,但是对于样品量比较大的研究来说,其手工磨样速度比较慢,而用机器研磨则会大幅提高样品制备效率,但是机器研磨是否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尚未有研究报道。本文对30个河流相和湖泊相样品进行了漫反射光谱对比分析实验,发现手工和机器磨样在磁性矿物浓度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果研究目的是希望从整体变化趋势来反演气候变化的过程,用机器研磨方法可以达到要求且效率明显提高;如果是进行浓度含量等其它方面的研究,则传统的手工方法是优先选择。
- 李乐意张鹏常宏
- 青藏高原中北部沱沱河盆地新生代古纬度演化及其对构造和气候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古纬度演化可以为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变化以及构造变形过程等提供宏观的构造位置背景。加强青藏高原中北部可可西里盆地的古纬度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构造抬升过程历史以及机制、阐明东亚季风起源和演化与高原隆升变形的耦合关系、探讨可可西里盆地晚始新世孢粉所指示的干旱气候的动力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等选取青藏高原腹地研究相对薄弱的可可西里盆地的一个次级沱沱河盆地(TTHC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古地磁研究,重建其在新生代的古纬度演化历史。岩石磁学研究表明TTHC剖面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但以赤铁矿为主。与同期(约35 Ma)欧亚极期望磁倾角以及研究区西边乌兰乌拉湖地区的火山岩磁倾角对比,TTHC剖面所记录的磁倾角存在明显的浅化现象,经E/I方法校正后,得到在约35 Ma的古地磁方向为Dec=358.5°,Inc=44.4°,a95=5.7°。综合已发表的贡觉盆地、改则盆地、尼玛盆地、囊谦盆地、下拉秀盆地和乌兰乌拉湖火山岩等古纬度数据以及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到沱沱河盆地新生代古纬度演化历史(以TTHC剖面坐标为参考点),沱沱河盆地在约35 Ma古纬度为26.1°N,处于副热带高气压气候带内,可以解释孢粉和岩性所指示的暖干气候。在约24 Ma沱沱河盆地到达现在的纬度位置,盆地上地壳缩短在约24 Ma减小或者停止。
- 李乐意常宏常宏
- 关键词: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新生代古纬度气候地壳缩短
- 中更新世以来新疆罗布泊地区气候演化过程被引量:12
- 2009年
- 综合罗布泊LS2孔的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的多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罗布泊地区沉积环境经历了中更新世的浅湖相沉积(厚度为12m)—滨湖相沉积(厚度约为46m)—浅湖相沉积(厚度为11m)—滨湖相沉积(厚度为28m)—晚更新世至今的滨湖相向风成相沉积(厚度约为18m)环境的演变过程;气候演化过程可以分为7个阶段:阶段Ⅰ(深度115~103m)气候由暖干向冷干气候转变;阶段Ⅱ(深度103~82m)冷湿和暖干交替变化;阶段Ⅲ(深度82~67m)气候相对暖干;阶段Ⅳ(深度67~57m)气候冷湿;阶段Ⅴ(深度57~46m.)气候温暖且偏干;阶段Ⅵ(深度46~18m)气候主要在冷湿背景下夹有3次暖干的气候波动;阶段Ⅶ(深度18~0m)气候干旱化加剧。该研究表明,中更新世时期罗布泊地区沉积环境以浅湖相—滨湖相为主,并在晚更新世发展为以风成相堆积为主;气候变化的水热组合形式主要遵循着"冷湿—暖干"的变化模式。
- 王宁刘卫国常宏安芷生
- 关键词: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沉积环境气候
- 青海湖二郎剑钻孔的粘土矿物学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湖盆地拥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较好地记录了湖盆形成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历史,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过程和东亚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迄今为止,对青海湖沉积物长时间尺度的研究尚不多见,对沉积矿物学的研究较少涉及.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基于麦夸特算法对青海湖1108.95 m长的二郎剑钻孔岩芯开展了系统的粘土矿物学研究,获得了该钻孔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相对含量、化学指数和结晶学特征等方面的信息.结合钻孔的粒度指标,探讨了晚中新世以来高原构造隆升事件和青海湖地区的风化历史与古气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麦夸特算法在粘土矿物含量计算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二郎剑钻孔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含量较低;粘土矿物主要为碎屑成因,指示了化学风化作用较弱而物理风化作用强.各项粘土矿物学指标和粒度组分的变化特征揭示了自钻孔底部沉积以来青海湖地区处在总体相对寒冷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并经历了5次大的环境演化阶段.其中在晚中新世早期气候相对温和湿润,之后具趋冷趋干的特点;在晚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温暖期之后,一直到第四纪气候持续变得寒冷干旱.各项指标可能也蕴含了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过多次构造隆升事件的信息.
- 曾蒙秀宋友桂安芷生常宏李越
- 关键词:粘土矿物古气候构造隆升
- 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 2021年
- 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和重点,它是解决地球深部动力学、地貌地形演化和气候变化等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一个关键突破口。目前以古生物和氧同位素为代表的各种古高度计被用来重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古高度历史,但是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关于青藏高原何时隆升到现在的海拔高度存在晚上新世、晚中新世和始新世等不同认识。因为古高度结果的差异,所以对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构造隆升过程和动力机制也存在大的争议。本文首先详细的阐述了部分古高度计的应用原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收集总结了77条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的成果,梳理了目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高原古高度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即地层年代学、氧同位素和古生物古高度计结果的协调、"以点带面"、区域研究程度差异较大、替代性指标的多解性、古纬度影响、地质时期温度递减率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特点和问题。最后就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指出在恢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时所需要完善和注意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地层年代学的可靠性。
- 李乐意常宏常宏常宏沈俊杰秦秀玲权春艳常小红
- 关键词: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年代学
- 钙结岩记录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较系统地评述了利用钙结岩进行古环境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在国内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土壤钙结岩中有机质的δ13C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建过去的生态环境;土壤碳酸盐包含的C、O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土壤形成的气候,同时也是研究植被演替、古气候变化、水文条件变化的重要手段.国内有关钙结岩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土壤钙结岩及土壤碳酸盐,且集中在相对干旱的北方地区,而来自南方的报道很少.应加强对南方地区钙结岩的研究,特别是对地下水钙结岩的研究.在研究中,应注意区分原生与次生碳酸盐、定量古环境重建、年代测定和钙结岩形成机理等问题.尽管利用钙结岩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来解释古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影响稳定同位素比率组成的因素已经被熟知且它们的影响相对微弱,基于详细岩石学观察的微量取样及相应的同位素测定、测年技术可以避开这种不利影响,因而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肖尚斌魏宝华常宏
- 关键词:第四纪环境碳氧稳定同位素
- 昆仑山北坡鸭子泉河阶地发育及其构造-气候意义被引量:12
- 2005年
- 昆仑山北坡鸭子泉河流阶地系列是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地貌标志. 阶地地貌及沉积学研究证明其为构造成因阶地, 是青藏高原北部构造隆升过程中河流阶段性下切作用形成的. 通过粗颗粒石英(90~125 μm)的光释光单片再生法(SAR)及14C测年研究, 初步确定鸭子泉河各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分别约为57.5, 12.8和6.5 ka BP. 三级阶地特征及年代学研究揭示昆仑山北坡在全新世初期河流下切速率明显提高, 从12.8 ka BP开始下切速率平均值由0.43±0.08 mm/a突变为1.59±0.69 mm/a, 显然, 全新世之初昆仑山开始较为强烈地隆升. 青藏高原北部边界的阿尔金断裂构造运动也存在本次变化, 但其隆升速率明显大于昆仑山, 这种差异表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地表隆升和地壳增厚有大于其内部的趋势.
- 常宏常宏张培震安芷生王旭龙强小科
- 关键词:气候地质构造光释光青藏高原
- 暴露测年样品中^(26)Al和^(10)Be分离及其加速器质谱测定被引量:7
- 2012年
- 在已有实验流程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石英样品中Be和Al提取、纯化等实验流程,设计的流程条件实验包括实验试剂、器皿和离子交换柱选择、离子交换树脂分离Be和Al时酸浓度选择等。结果表明,选择钢铁研究总院研制的9Be标准溶液作为10Be样品制备的载体;使用一次性实验器皿;选用4 cm规格的离子交换柱;用0.05 mol/L草酸和0.75 mol/L盐酸混合溶液洗脱吸附于阴离子树脂上的Al,可有效提取、纯化样品中的Be和Al。加速器质谱(AMS)测量结果显示,13组化学空白的10Be/9Be和26Al/27Al比值平均值分别为7.48×10-15和1.96×10-15,与国内已有宇宙成因核素实验室的结果(5×10-15~8×10-15)具有可比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的测量结果表明,Be、Al回收率分别达90%和60%。基于新建立的实验流程分析了祁连山北侧金佛寺的一个岩石样品,获得了10Be和26Al的暴露年代分别为(10.7±1.0)ka和(10.0±1.2)ka,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 张丽周卫健常宏赵国庆宋少华武振坤
- 关键词:加速器质谱
- 清江流域滑坡发育地质环境特征的统计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地质环境决定了滑坡的空间发育。本文立足于2002年大调查以来的清江流域滑坡灾害统计,研究了滑坡的发育与地貌和岩性等地质环境的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斜坡坡度及岩层倾角与滑坡关系密切,滑坡主要发育在坡度10°~50°范围内,岩层倾角10°~40°范围内;地层时代的影响表现为滑坡主要发生在三叠系地层,其次为二叠系和志留系,其余面积很小;岩性中碳酸盐岩岩组所形成的滑坡占70%以上,松散岩类和碎屑岩类的岩组所形成的滑坡较少。这些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滑坡空间分布、进行群测群防有指导意义。
- 谭建民常宏韩会卿章昱
- 关键词:清江流域地质环境发育规律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