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企业
  • 2篇信息化
  • 2篇企业信息
  • 2篇企业信息化
  • 1篇戴尔
  • 1篇电脑
  • 1篇电脑市场
  • 1篇信息产业
  • 1篇隐痛
  • 1篇营销
  • 1篇营销技巧
  • 1篇营销意识
  • 1篇展会
  • 1篇展位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神舟
  • 1篇神舟五号
  • 1篇手机
  • 1篇皮肤
  • 1篇企业文化

作者

  • 7篇何敏
  • 1篇张里
  • 1篇李琦
  • 1篇李永胜
  • 1篇魏蔚
  • 1篇李刚
  • 1篇周筱荃
  • 1篇许敏

传媒

  • 7篇IT时代周刊

年份

  • 3篇2004
  • 4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个中国发明人与跨国巨头的对抗
2004年
近两年来,中外企业间的知识产权之争可谓风起云涌,很多国际巨头纷纷坐上了中国法院的原告席,坐在他们对面的则大多是一脸无奈的中国企业。而这一次,坐在跨国巨头摩托罗拉和三星对面的,却是山东淄博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尽管在短短20年内,我们建立起了一套知识产权法体系。然而,在跨国公司挥舞着的知识产权利剑的砍杀之下,我们甚至都没来得及在风云变幻中静下心来细想对策。报道范立明状告摩托罗拉和三星侵权一案的目的,在于透过这场蚂蚁与大象的较量,让更多的范立明们和中国企业从此清醒:在通往与国际接轨的强国之路上,产权意识的薄弱让我们的知识产权体系正经受着残酷的洗礼,而如何才能不让跨国公司的利剑砍杀,则需要我们在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同时,走出一条健康、理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之路。尽管范立明与摩托罗拉和三星的这场官司胜败未定,尽管更多中外知识产权之间的纷争还处于煎熬中,但无疑我们应该看清一点:我们如果不想以频频的纠纷为起点,走向整个知识经济的冲突,就需要对知识及其经济进行正本清源的重新思考,需要练好与知识产权配套的组合拳,走出知识产权的冬天。
许敏李琦何敏李锋
关键词:知识产权手机
广药信息化的隐痛被引量:1
2004年
对于曾经笼罩在“成功实施信息化”光环下的广州药业集团而言,风光的背后依然有其难言的隐痛。信息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广药的案例中,本刊记者只是截取广药目前的困惑状况,来说明信息化将如何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应用软件产品的发展而变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药企业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始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广药作为医药行业实施信息化的先行者,无疑为同行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经验。
魏蔚何敏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SAPERP
戴尔为什么一定要让这个人离开——《告诉你一个缺失的戴尔》一文作者的遭遇
2004年
2004年1月5日,本刊第47期“封面故事”刊载读者羲川投书《告诉你一个缺失的戴尔》一文后,新浪、搜狐、网易和Chinabyte等众多知名网站均以第一时间在显著位置予以转载,使得该文在业界和读者群中引起巨大反响,戴尔(中国)的管理模式也首次全方位展示在人们面前。由于读者来信彻底撕开了戴尔(中国)公司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引起了戴尔公司的极大愤懑。《IT时代周刊》新近获悉,《告诉你一个缺失的戴尔》(以下简称《告》文)一文作者羲川(真名“王真”)已于2004年2月4日被戴尔(中国)公司“劝退”。但王真说,他事实上是被戴尔公司解雇的。本刊了解到,《告》文面市后,戴尔公司本无意于深究王真之责,告诉他“问题不大”,并要他“好好工作”。但春节假期过后,事情发展急转直下,直至元宵节前一天,戴尔高层找到王真谈话,说“事情罩不住了”,成胁他如果不愿意在个人履历上出现“开除”二字,最好选择“主动辞职”。在经过是否与戴尔(中国)“对簿公堂”的考虑后,王真选择了“主动离职”。怀着别样的心情离开戴尔(中国)公司。事情发展至此,本刊对整个事件出现这种结局深表遗憾,并对因为此文发表而给王真带来的影响表示最真诚的歉意。员工在媒体公开发表批评所在公司的言论,究竟是属于个人的言论自由,还是属于违反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的行为,公司据此辞退员工是否合法,成为戴尔企业文化风波延伸出来的一个法律问题。作为媒体,本刊只能就事实谈事实。但我们对戴尔此举的态度,诚如在《告》文编者按中所言,就企业运作而言,载尔无疑是成功的,但成功的企业是否就可以抛弃,甚至践踏一切与其主业无关的东西? 通过“王真事件”的发生,“人为什么要工作?”“人在工作中,还有没有其他的追求?”“对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来说,人性化管�
张里何敏
关键词:企业文化
美达锦纶:寻找“皮肤”信息化
2003年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在其14年的探求信息化的历程中,正可谓:经风雨,现彩虹。《IT 时代周刊》记者对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采访,目的在于勾勒出企业实施信息化从理想到迷茫,从艰难到成功的发展轨迹,以触摸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历史脉搏。历史之中饱含着细节,细节之中隐藏着答案。美达锦纶的信息化之路给我们带来这样一种启示:信息化,不应该是企业临时穿上的一件衣服,而应该是企业的皮肤,可以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
何敏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财务软件ERP系统
柳传志以诚信铸辉煌联想 悼慈父忆教诲引百家共鸣
2003年
2003年9月15日上午10时,北京八宝山新礼堂。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在其父亲柳谷书葬礼上致悼词时悲痛难持,仍念念不忘父亲曾说过的话:“一个人有两样东西谁也拿不走,一个是知识,一个是信誉。我只要求你做一个正直的公民。不论你将来是贫或富,也不论你将来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你就是我的好儿子。”不曾想的是,柳传志先生致父亲的这篇悼词,一时间却引发了海内外众企业强烈的反响。究其原因,聚焦在两个字:诚信。诚信,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然而,在这里,它实实在在地反映出这是中国现代企业家最关键也最需要具备的精神品质。这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在当今正升华成为影响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柳传志创办联想至今已近20载,他曾在多种公开场合提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父亲极重信誉,像不迟到这件事情,真的就是他做得最好。什么时候请人吃饭办事情,从来守时守点,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到。”1993年,国家对国外 PC 品牌进口关税下调了8个百分点,一时间国外著名企业纷纷在中关村安营扎寨,国内电脑市场被潮水般涌进的洋 Pc 冲得七零八落。当时,国内 PC 厂商联想、长城、浪潮都开始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10年创业的柳传志第一次“打了败仗”,联想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没有完成预定的任务,以至有人撰文《联想还能撑多久?》。10年过去了,大浪淘沙后的联想凭什么精神发展壮大到了今天?柳传志是秉持一种怎样的信念渡过联想的冬天?在联想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一直试图探索这位被誉为“中国 IT 教父”的成功之道。然而,越朴素的道理越实用。人们也许不曾想到,在父亲葬礼的悼词中,柳传志一语道破了天机:让他带领联想走向成功的关键力量正是父亲留给他最宝贵的财产——
何敏李永胜
关键词:诚信电脑市场IT业
IT展会一届不如一届——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失败透视
2003年
IT 展会曾经将 IT 业带入空前的高潮,为 IT 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然而,如今的 IT 展会却开始陷入一片尴尬境地。在“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上,《IT 时代周刊》记者于8月8日开始,在4天的展会活动中对参展的企业做了全面细致的调查:95%以上的企业对展会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60%以上的企业表示,以后不会再参加此类展会。“参加一届就怕了,不会再来第二届。”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IT 展会的力量再也无法舒展。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IT 展会往日的风光逐渐消失,沦为昔日的黄花?IT 展会的未来究竟应该往何处去?
何敏周筱荃
关键词:IT展会参展商
“神五”飞天 ——IT企业集体缺席
2003年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从事件本身的意义上讲,这可谓是中国航天史的一次重要转折。然而,不曾想的是,这一振奋人心的盛事却也引导了众多企业的一次转折:蒙牛牛奶、长城润滑油、农夫山泉等指定产品出现旺销现象。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众多企业在“神州五号”事件上的成功策划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积极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一切也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开始拥有强烈的营销意识与营销技巧了。然而,静观百态。在这个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强大科技力量的时刻,与航天航空业同属科技产业的 IT 行业,竟然在此次营销之阵上集体缺席,痛失了一次提升品牌、拓宽市场的巨大商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中国 IT 业此次在营销上的集体缺席,实际上正是暴露了中国 IT 企业市场营销意识的淡薄以及营销能力的(?)弱。中国 IT 企业需要补营销课了!因此,《IT 时代周刊》在听取 IT 企业对此事的回音后,特别采访了众位营销专家,对此事件进行了理性的判断和剖析。策划此文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 IT企业目前在营销意识和技巧上存在的种种缺陷,以及产生缺陷的种种原因。希望能以此对处于慵懒中的 IT 企业带来一份清醒的思考。以促动整个 IT 行业积极稳健地向前发展。
李刚何敏
关键词:营销意识营销技巧IT行业公关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