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3篇酸烧伤
  • 3篇细胞
  • 3篇角膜
  • 2篇烧伤后
  • 2篇内皮
  • 2篇大鼠角膜
  • 1篇蛋白
  • 1篇断伤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形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损伤
  • 1篇血管形成
  • 1篇再内皮化
  • 1篇增生
  • 1篇增殖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治疗
  • 1篇上皮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303...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王红
  • 3篇谢汉平
  • 2篇赵长霖
  • 2篇刘志敏
  • 2篇陈国勇
  • 1篇曾玉晓
  • 1篇任蕾
  • 1篇王玲
  • 1篇殷旭
  • 1篇谢琦
  • 1篇王一
  • 1篇林旭初
  • 1篇叶常青
  • 1篇孙涛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混合晶状体蛋白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混合晶状体蛋白对Long Evens大鼠视神经切断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于视神经切断伤前7 d逆行标记RGCs。将成年Long Evens大鼠2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切断伤后1,2,3周组,每组5只。视神经切断后即刻右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浓度为1×10^(-4)g/L的混合晶状体蛋白5μl(实验眼),左眼注射等渗盐水5μl(对照眼),分别于伤后1,2,3周对实验动物行RGC计数。结果视神经切断伤后1周RGCs数明显下降。混合晶状体蛋白作用眼RGCs数在视神经切断伤后1、2、3周分别下降为正常对照组的71%、32%和15%,但均显著高于参渗盐水作用眼(P<0.01)。结论视神经切断伤后玻璃体腔注射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能够保护RGCs,延缓其死亡,这种作用可以持续到视神经切断伤3周以后。
刘志敏任蕾王一王红曾玉晓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神经横断伤
大鼠角膜酸烧伤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酸烧伤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影响内皮修复的因素。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模型,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水肿、混浊及上皮愈合情况;各组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角膜行内皮细胞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活细胞染色及HE染色,观察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轻、中度酸烧伤角膜内皮细胞未见损伤改变,角膜少量白细胞浸润,上皮愈合及水肿消退均较快;重度酸烧伤损伤区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修复期损伤周边区内皮细胞变形、伸长,向创面移行,角膜大量白细胞浸润,角膜上皮愈合延迟,水肿消退慢。结论重度酸烧伤可直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受损,继发性炎症反应参与了酸烧伤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内皮细胞受损可使角膜溃疡及水肿迁延不愈。
王红陈国勇赵长霖谢汉平
关键词:台盼蓝茜素红角膜内皮细胞酸烧伤
角膜酸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渗出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大鼠角膜酸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与角膜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渗出的关系。方法 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新生血管模型,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直径及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计算新生血管的面积与角膜面积的比例;各组分别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取眼球行HE染色,光镜下计算角膜白细胞浸润的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角膜不同程度酸烧伤后上皮愈合速度不同,损害程度越重上皮愈合越慢。烧伤后可引起白细胞渗出,烧伤程度越重白细胞渗出越明显,有显著的差异(P <0 0 1)。轻度酸烧伤角膜未见新生血管形成,中重度酸烧伤在伤后第3天可观察到新生血管形成。不同程度酸烧伤新生血管形成有显著的差异(P <0 0 1)。酸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缺损(r =0 3 3 0 0 ,P <0 0 1)及白细胞渗出(r =0 1779,P <0 0 5 )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大鼠角膜酸烧伤后CNV的发生与烧伤程度与角膜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渗出有密切关系。
王红谢汉平殷旭刘志敏
关键词:角膜上皮新生血管酸烧伤
转录因子Id1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在损伤血管修复中作用的研究
1.背景与目的: 血管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等多种血管性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尽早促进受损血管再内皮化、恢复内皮功能为抑制血管损伤不良修复、预防或防治血管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有...
王红
关键词:ID1血管损伤内膜增生再内皮化EPCS
文献传递
小梁切除术联合胶原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附15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胶原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胶原膜植入治疗 1 5例难治性青光眼 ,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例 ,先天性青光眼 4例 ,外伤性青光眼 2例 ,滤过手术失败青光眼 6例 ,术后观察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 6个月测量眼压为 :2 .1 2~ 4 .77k Pa,平均眼压为 (2 .35± 0 .6 0 ) k Pa。 1 2只眼术后眼压降至 2 .88k Pa以下 ,仅3只眼压高于 2 .88k Pa。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及胶原膜排斥反应。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胶原膜植入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孙涛叶常青谢琦王玲林旭初王红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胶原膜
大鼠角膜不同程度酸烧伤后MDA与SOD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酸烧伤后角膜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与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模型,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及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酸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的含量。结果轻度酸烧伤MDA及SOD无明显变化;中度酸烧伤MDA轻度升高,SOD无明显变化;重度酸烧伤MDA含量升高,而SOD活力下降。结论自由基生成与清除之间的平衡状态的破坏可能是重度酸烧伤角膜的各种继发性损害的原因之一。
王红陈国勇赵长霖谢汉平
关键词:角膜酸烧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