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光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奉贤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引导
  • 3篇骶管
  • 3篇骶管阻滞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综合征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功能
  • 1篇心脏收缩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建光
  • 5篇朱新杰
  • 5篇刘海健
  • 5篇翁浩
  • 3篇徐志勇
  • 2篇陈渔
  • 2篇徐振兴
  • 2篇李寿春
  • 1篇何亮亮
  • 1篇张引吉
  • 1篇王文
  • 1篇裴敏
  • 1篇王锋
  • 1篇张谦

传媒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管升压素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评价血管升压素(VAP)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早期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12周龄sD大鼠36只,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二三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仪气管切开插管和右颈总动脉置管;E组(肾上腺素组):窒息致心脏骤停(CA)后用肾上腺素每次0.02mg/kg进行CPR;V组(VAP组):窒息致CA后用VAP每次0.8U/kg进行CPR,记录坶只大鼠窒息前(T0)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即刻(T1)、2h(T2)、4h(T3)HR、SBP、DBP、LVSP、+LVdp/dt及动脉血气情况,每只大鼠CA时间、ROSC时间、ROSC率,每只大鼠T3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素(BNP)水平.结果①与V组比较,E组ROSC时间长,而ROSC率低(P〈0.05)。②E、V组ROSC后各时刻HR、SBP、LVSP、+LVdp/dt及E组ROSC后各时刻DBP较T0降低(P〈0.05);与V组比较,E组T1时HR,T2、T33时SBP,T1、T2、T3时DBP、LVSP、+LVdp/dt降低(P〈0.05)。③E组ROSC后各时刻pH、PO2、PCO2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ROSC后各时刻PO2、PCO2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E组T1时PCO:高,T2、T3时PO2低,T1、T2、T3时pH低(P〈0.05)。④二三组cTnT水平比较以及A组与E、V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程度。
刘海健张谦王建光翁浩徐振兴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功能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对低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低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低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组(U组,n=30)与非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组(N组,n=30)。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2、4和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准确穿刺例数,神经根注射/阻滞区域吻合例数,治疗次数≥2的例数;记录治疗后4、8周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点VAS<4的例数明显增多。治疗后30 min和1周,U组VAS<4的例数明显多于N组(P<0.05);U组准确穿刺例数明显多于N组,神经根注射/阻滞区域吻合例数,U组明显多于N组,U组治疗次数≥2的例数明显少于N组(P<0.05);两组治疗后4、8周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准确率高且治疗次数少,是一种可视化、安全、可靠的治疗技术。
解淑灿何亮亮翁浩朱新杰刘海健何晨辉陈渔李寿春王建光
关键词:超声神经根阻滞
骶管阻滞可疑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2015年
患者,女,63岁,因“腰痛伴右足麻木4d”,于2013年11月14日来我院就诊,自诉咳嗽、打喷嚏时腰痛及右足麻木加重.患者体健,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高血压病10余年,自服药物控制(具体不详),BP 140/70 mm Hg左右.查体:腰部肌肉紧张,腰部活动度:前屈45°,后伸10°,左则屈15°,右侧屈15°,左右侧旋各10°;L3~5棘间及椎旁压痛(+),叩痛(一);左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一),右侧直腿抬高实验及加强实验(+),双侧“4”字实验(一);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双侧足大趾背伸力及趾屈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症(一);右足浅感觉减退,余双下肢浅感觉正常.
何晨辉解淑灿王建光翁浩朱新杰徐志勇刘海健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骶管阻滞直腿抬高试验并发跟腱反射药物控制
传统盲法与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学习曲线的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传统盲法与超声引导下进行骶管阻滞的学习曲线,确定何种方式穿刺成功率高、初学者易于掌握。方法:11名实习医生经高年资麻醉科医生培训,并在其监督指导下采用传统盲法与超声引导,为85名患者进行骶管阻滞治疗。每位实习医生采用两种穿刺方法分别为8名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每种穿刺方法为4名患者进行骶管阻滞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决定采用何种穿刺方式。结果:85名需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痛症或骶管麻醉患者参与本次随机交叉对照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U组,n=42)骶管阻滞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盲组(N组,n=43);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明显低于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与传统盲法相比,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骶管阻滞,穿刺成功率高、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易于初学者掌握。
何晨辉解淑灿王建光翁浩徐志勇朱新杰刘海健陈渔
关键词:超声骶管阻滞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影像学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的传统骶管阻滞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5 min、1周、2周、4周时VAS评分;一次成功穿刺情况;穿刺时间;行二次治疗情况;治疗后1、2、4周的疗效;各时点直腿抬高试验≥75°的情况;患者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5 min和1周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成功穿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行二次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时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5 min、1周时直腿抬高试验≥75°的比例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直腿抬高试验≥75°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准确率高,治疗次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可视化、安全、可靠的治疗技术。
何晨辉解淑灿王建光翁浩朱新杰刘海健徐志勇李寿春
关键词:超声骶管阻滞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对腕管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69个患腕)腕管综合征患者,性别不限,年龄33~61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C组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正中神经阻滞,两组每次阻滞药物均为布比卡因4.5mg、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 100μg混合液3ml。通过Boston腕管问卷调查表(BCT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手症状和功能;记录治疗前后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记录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BCTQ评分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状态评分(FSS)明显降低(P<0.05),且U组SSS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F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运动潜伏期(MDL)、感觉潜伏期(SDL3)明显缩短(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增快(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U组SNCV明显快于C组(P<0.05),其余神经电生理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腕管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手部症状,减少并发症。
李九一徐树明王建光朱新杰
关键词:超声引导腕管综合征
置入不同喉罩患者的呼吸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置入LMA—Supreme(SLMA)和标准型第一代喉罩(CLMA)后患者的呼吸动力学的变化,评价两种喉罩的通气效果。方法200例择期手术患者行全麻诱导后,置入喉罩通气,观察并记录置入喉罩后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和置入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结果呼吸动力学指标中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肺顺应性(c)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rCO:)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3.157,3.985,2.712,均P〈0.05);气道峰压(Ppeak)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5,P〉0.05);SLMA组的总体呼吸动力学指标好于CLMA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CLMA组84%,SLMA组96%。SLMA组的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LMA组(P〈0.01)。结论置入SLMA后患者通气确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徐振兴王建光王锋王文张引吉裴敏王芳
关键词:喉罩置入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