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713 被引量:2,203H指数:17
相关作者:杨菁田海宁何桂芳朱海梅秦桂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2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1篇农业科学
  • 171篇生物学
  • 96篇医药卫生
  • 5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2篇文化科学
  • 3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 8篇化学工程
  • 8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水利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5篇基因
  • 50篇胁迫
  • 48篇植物
  • 40篇裸鲤
  • 39篇青海湖裸鲤
  • 32篇草甸
  • 31篇教学
  • 31篇高寒草甸
  • 31篇草地
  • 30篇土壤
  • 30篇青稞
  • 30篇克隆
  • 28篇蛋白
  • 25篇虹鳟
  • 24篇低氧
  • 24篇基因克隆
  • 23篇细胞
  • 21篇三倍体
  • 21篇三倍体虹鳟
  • 21篇牦牛

机构

  • 704篇青海大学
  • 63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0篇青海湖裸鲤救...
  • 15篇青海师范大学
  • 13篇青海省农林科...
  • 7篇青海民族大学
  • 7篇青海省渔业环...
  • 5篇渤海大学
  • 4篇青海省畜牧兽...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西宁海关技术...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冈山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河西学院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青海省气候中...

作者

  • 26篇熊辉岩
  • 21篇段瑞君
  • 17篇李向阳
  • 16篇卢素锦
  • 15篇祁洪芳
  • 15篇张得钧
  • 14篇杨国柱
  • 12篇谢占玲
  • 12篇元王涛
  • 12篇周华坤
  • 12篇晁燕
  • 11篇李希来
  • 11篇李长忠
  • 10篇焦迎春
  • 10篇芦殿香
  • 10篇李小安
  • 10篇田海宁
  • 9篇魏晓星
  • 9篇乔有明
  • 9篇李占强

传媒

  • 37篇青海大学学报
  • 20篇青海畜牧兽医...
  • 20篇草地学报
  • 19篇分子植物育种
  • 19篇中国高原医学...
  • 16篇黑龙江畜牧兽...
  • 16篇基因组学与应...
  • 14篇安徽农业科学
  • 1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2篇青海大学学报...
  • 11篇青海科技
  • 10篇教育教学论坛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草业科学
  • 9篇草业学报
  • 8篇动物学杂志
  • 8篇华西药学杂志
  • 7篇生物学杂志

年份

  • 26篇2025
  • 105篇2024
  • 65篇2023
  • 70篇2022
  • 48篇2021
  • 48篇2020
  • 60篇2019
  • 64篇2018
  • 47篇2017
  • 37篇2016
  • 58篇2015
  • 24篇2014
  • 26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多刺绿绒蒿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以多刺绿绒蒿为原材料,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多刺绿绒蒿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响应面值,优化超声辅助多刺绿绒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70%、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60min时黄酮得率最高为3.21%。该条件下多刺绿绒蒿清除DPPH、ABTS的IC50值分别为27.064、15.473μg/mL。
马静郭阳张国英张得钧
关键词: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响应面优化抗氧化
蚕豆耐盐相关基因VfHKT1;1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特性被引量:2
2022年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 affinity K+transporter,HKT)能够调节细胞及整株的Na+/K+转运,在植物盐胁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RT-PCR和PCR方法克隆获得蚕豆VfHKT1;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该基因包含16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2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属于HKT第Ⅰ亚家族,命名为VfHKT1;1,且VfHKT1;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苜蓿MtHKT1;1的序列相似度最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VfHKT1;1蛋白结构稳定,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含有8个跨膜区域,且蛋白含有HKT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TrKH,属于典型的跨膜离子转运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VfHKT1;1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盐胁迫诱导下,VfHKT1;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而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上升,且在盐处理1h后达到最高值,随后随着盐处理时间的延长又逐渐下降。
樊有存张红岩杨旭升韩芊刘玉皎武学霞
关键词:蚕豆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细粒棘球绦虫肌醇多磷酸2-激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1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预测细粒棘球绦虫肌醇多磷酸2-激酶(EgIP2K)的结构及抗原表位,为研究细粒棘球绦虫的药物靶点和疫苗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NCBI获取细粒棘球绦虫肌醇多磷酸2-激酶(EgIP2K)的氨基酸序列,采用Protparam预测EgIP2K的理化特性;采用SOPMA预测其二级结构;采用SignalP 4.1 server工具预测信号肽;采用NetPhos预测其磷酸化位点;采用DNAStar软件中的protean程序分析其抗原性指数、亲水性指数及表面可及性指数;采用ABCPred预测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SYFPEITHI和IEDB工具预测蛋白的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EgIP2K由4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4.8×10^(3),分子式是C_(2397)H_(3791)N_(683)O_(730)S_(29),理论等电点为6.41,不稳定指数值为52.20,为不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6.10%,β折叠占16.46%,β转角占5.89%,无规则卷曲占46.54%;EgIP2K无信号肽序列,可能为非分泌蛋白;EgIP2K含有51个磷酸化位点,其中3个酪氨酸位点、13个苏氨酸位点、35个丝氨酸位点;预测EgIP2K具有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并且有3个抗原表位是B、T细胞联合抗原表位,分别位于90-94、411-422、424-438氨基酸区段。结论EgIP2K含有多个潜在的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可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疫苗候选基因。
罗刚李启丹李璞岚龚荣鹏解安霞魏晓星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生物信息学抗原表位
西北地区开展集装箱式鲑鳟养殖的对策与建议
2024年
本试验调查青海省民和集装箱养殖水体的物理因子、化学因子,提出西北地区开展集装箱式冷水鱼养殖的科学管理对策,为虹鳟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调查区域与概况养殖地点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理位置东经102°、北纬35°;海拔1 760米,属于大陆性高原气候。养殖场水流从池塘经过滤坝进入取水井,水流从取水井经水泵依次经过养殖集装箱、微滤机、处理池塘1.
李彩林刘扬苗世玉
关键词:集装箱式高原气候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可持续发展
不同发育期黄牛肺泡结构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期黄牛肺泡发育的结构特点,尝试建立黄牛出生后肺泡发育模型。方法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的平原黄牛(海拔500m以下)各5头,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结果黄牛单个肺泡面积(MSAA...
魏青俞红贤牛海林
关键词:不同发育期肺泡发育
文献传递
高寒草甸链霉菌Qhu-M197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从高寒草甸来源的链霉菌Qhu-M197中发现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首先扩增菌株Qhu-M197的16S rRNA基因并基于测序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开展菌株分类鉴定;其次基于色谱分离技术,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对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最后采用微量稀释二倍法及CCK8法对分离化合物进行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体外评价。结果菌株Qhu-M197为链霉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Streptomyces phaeoluteigriseus DSM 41896T相似度为100.00%。菌株Qhu-M197的MS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mithramycin、aerugine、aeruginol以及2,3,4,5-tetrahydro-3,5-dihydroxy-6H-1,5-benzoxazocin-6-one,其中mithramycin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012和0.095μg/mL,对HepG2人肝癌细胞株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5和0.46μmol/L。结论以链霉菌Qhu-M197为代表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线菌是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
樊嘉凯向信邓佳文邱庆辉马艳张得钧张本印
关键词:高寒草甸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
水母雪兔子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mPAD 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24年
通气组织是水母雪兔子(Saussurea medusa)应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结构,其形成通常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而细胞的死亡与通气组织的形成通常受到PAD 4基因(Phytoalexin Deficient 4)的调控,但PAD 4如何调控水母雪兔子通气组织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以水母雪兔子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mPAD 4,对其序列、系统进化、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并采用hi-TAIL PCR技术扩增其启动子,以探讨该基因在环境适应中的功能。结果表明:(1)SmPAD 4基因cDNA全长为2047 bp(GenBank登录号为OR766038),包括18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21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3163)H_(4906)N_(848)O_(910)S_(26),该蛋白为碱性亲水性不稳定蛋白。(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mPAD 4与刺苞菜蓟CcPAD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3)扩增出1049 bp的SmPAD 4启动子序列,包含有光响应元件、低氧应答元件、干旱和生长素应答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4)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显示,SmPAD 4基因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紫外和低氧胁迫下SmPAD 4基因在叶和茎中表达量均上调,根中表达量下调。(5)亚细胞定位显示,SmPAD 4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膜和叶绿体。该研究表明,SmPAD 4基因拥有独特的蛋白结构域,并且响应低氧和紫外两种环境胁迫,在通气组织的形成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SmPAD 4基因在水母雪兔子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韦鎔宜段鹏李培兰罗丹史国民代吴斌李凤珍何涛
关键词:通气组织低氧胁迫
不同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究不同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以青海省河南县五种典型植物群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EN)人工群落、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KH)原生群落、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KP)原生群落、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KT)沼泽化群落、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退化草地(Degraded grassland,DG)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表征生态系统功能的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测定并计算生态系统单一功能指数与多功能指数(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 index,EMFI),分析土壤因子与各指数间的关系。五种植物群落中KT群落生物量、土壤养分、植物养分含量和生态系统单一功能指数、EMFI较高,KP群落相对较低,土壤容重与EMFI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壤温度与生态系统单一功能指数、EMFI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土壤湿度、水分、电导率与CI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典型高寒草地群落中不同的土壤因子和植被性状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不同。
邓得婷武玉坤赖锋孙建财史惠兰
关键词:高寒草地生产力指数
龙羊峡水库次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层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水库次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um,SCM)层分布特征不仅反映了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垂向分布特征,也反映了水体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状况。通过测定不同水层叶绿素a(Chl-a)指标,探讨龙羊峡水库SCM层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与营养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龙羊峡水库SCM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hl-a浓度垂向分布特征表现出表层含量高于底层,且随着季节变化,SCM层的垂直分布范围逐渐变宽。2)龙羊峡水库SCM层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营养盐浓度是影响Chl-a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SCM层的垂向分布特征对认识龙羊峡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有重要意义。
都慧芳陶馨张艺斐李积萍李月刘扬
关键词:龙羊峡水库影响因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验证研究复方金银花防治牙周炎的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复方金银花防治牙周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分子机制,并结合实验验证复方金银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防治牙周炎的潜能。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结合ADME和Lipinski规则筛选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通过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使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探讨靶点的功能和通路;应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复方金银花对Pg的抑制作用。结果:(1)筛选出38个复方金银花的活性成分,确定了关键靶点如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rbB1,EGFR)和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alpha family class A member 1,HSP90AA1);(2)KEGG分析表明,复方金银花可能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及癌症相关通路发挥作用;(3)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关键成分与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4)体外实验表明,复方金银花对Pg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为5.469 mg/mL。结论:复方金银花通过调控多个靶点和信号通路,展现出防治牙周炎的潜力,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向景陈祁航强晓叶王舒欣张得钧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牙周炎分子对接牙龈卟啉单胞菌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