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7篇“ 药物复律“的相关文章
药物治疗急诊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差异
2024年
目的比较电药物治疗急诊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与电组,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电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将药物组与电组相比,分别33例(100.00%)和40例(93.00%)转化为窦性心(绝对差异6.98%;95%CI:-0.82~0.98;P=0.25)。药物组从开始输注到转换的中位时间为24 min(IQR 21.00~82.00),但只有9例(27.00%)通过普鲁卡因胺转换。两组患者在14 d随访结果相似(P>0.05);无中风或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电,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向窦性心转换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飓项涛
关键词:急诊心房颤动电复律
QRS-T波额面电轴偏转角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效果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QRS-T波额面电轴偏转(fQRS-T)角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2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且于接受药物后24 h内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心房颤动情况将其分为未成功组和成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心电图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药物效果的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fQRS-T角度对住院期间心房颤动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127例患者中共94例患者成功(成功组),33例患者未成功(未成功组),成功组的年龄小于未成功组,P波时间短于未成功组,fQRS-T角度小于未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8、4.026、18.2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波时间、fQRS-T角度均是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的因素(OR=1.212、1.094、1.131,均P<0.05);ROC曲线显示,fQRS-T角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效果的AUC为0.952,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87.2%,fQRS-T角度的截断值为98.2°。结论fQRS-T角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药物效果具有预测价值,当角度>98.2°时心房颤动成功的可能性较小。
王秋燕魏传尧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胺碘酮
药物和射频消融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药物、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后的心房颤动(房颤,AF)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心脏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了 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
钟琦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射频消融术药物复律
房颤患者药物影响因素分析及学服务路径建立
目的:通过摘取患者病历信息,经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影响房颤患者药物效果的因素,探讨房颤患者学服务要点,建立房颤患者学服务路径,并在住院患者中实施学服务路径,验证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使用HIS系统查阅2020年~2...
薛亚洁
关键词:房颤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8
2020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失常,目前用于房颤的有效药物包括Ⅰc类抗心失常药物(氟卡尼、普罗帕酮、吡西卡尼)和Ⅲ类抗心失常药物(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维纳卡兰、尼非卡兰)。氟卡尼、普罗帕酮、伊布利特是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颤的首选;维纳卡兰、伊布利特可用于轻度心力衰竭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房颤;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颤首选胺碘酮。吡西卡尼、多非利特、尼非卡兰在房颤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探究,抗心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是房颤药物治疗的研究方向。
李佼彦洪思婷梁兆光
关键词:心房颤动节律控制药物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
冠心病患者中高度房间阻滞与心房颤动药物发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度房间阻滞(A-IAB)与冠心病(CH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药物发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70例合并冠心病的阵...
陈国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复发冠心病
文献传递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药物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90例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患儿给予心平治疗,B组患儿给予西地兰治疗,C组患儿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转率及平均时间。结果 A组转率与B组、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09,P>0.05);B组转率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A组平均时间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A组平均时间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B组平均时间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5)。结论心平、西地兰、胺碘酮等抗心失常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相近,但药物的特点及适应证不同,用于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要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促进成功,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彭丹青程广书
关键词:药物复律临床疗效
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其对药物成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房颤患者药物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入院的房颤患者94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5例,年龄(61.79±0.79)岁。选取同期住院既往无房颤病史的窦性心患者28例为对照组。将房颤患者依据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63例),持续性房颤组(31例)。检测入选者CRP和PCT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RP、PCT对房颤、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药物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CRP、PC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CRP和PC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患者CRP水平与PCT呈正相关(r=0.465,P<0.01)。药物为窦性心阵发性房颤组为77.78%,持续性房颤组为51.61%。PCT诊断房颤、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药物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79、0.73,CRP诊断的AUC为0.72、0.71、0.62。结论房颤患者CRP和PCT升高,其检测对预测房颤患者药物成功有一定价值。
刘爽崔卫正韩莎莎王鑫杨超李宵任亮李爱军魏晓翠刘家燕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房颤药物复律
药物治疗心房扑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心房扑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永煤集团总医院治疗的心房扑动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伊布利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转时间、转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转时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药物是治疗心房扑动的有效方法,伊布利特治疗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郑艳
关键词:药物复律心房扑动临床疗效
老年人心房纤颤药物的原则
2016年
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特称为老年人心房颤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心房纤颤发病率可达50%。年龄是导致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1],60岁以后每增加十岁发病率增长一倍[2]。鉴于我国正逐渐成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房颤的比例也将会进一步增加[3]。房颤转为窦的方式有自动药物、电及导管消融。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药物可先于电[4]。射频消融术并无明确年龄限制,而是取决于患者身体是否能够耐受。老年人多并存多种基础疾病,对手术及电治疗的耐受性较差,且老年患者偏保守,从心理接受方面来说更倾向于药物治疗,所以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性房颤十分重要的方法。现就老年人心房纤颤药物相关问题的进行探讨。
陈辉王帆戴朝博赵晟珣
关键词:老年人心房纤颤药物复律

相关作者

杨曙光
作品数:89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8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钠肽
苏玉文
作品数:42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药物复律 心房颤动 核素显像 缺血性心肌病
毛建华
作品数:4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药物复律 复律后 心房颤动 远期 C反应蛋白
侯发琴
作品数:17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复律后 远期 心力衰竭 药物复律
张栗
作品数:23被引量:8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铅 背部 关节 外骨骼 结核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