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篇“ 《哈里·波特》“的相关文章
论《哈里·波特》畅销现象与“文学消费”模式被引量:2
2015年
《哈利·波特》在全球的持续畅销以及形成的产业效应无疑构成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立足儿童文学之领域,却延及到广泛的成人阅读世界,它具有精神趋向的经典性,但同时具有强大"悦读"的吸引力,它以文学文本为典范与资源,同时适时开发出关于"哈利·波特"的文化产业市场,形成一种成功的"文学消费"模式。这对于当下文学创造、生产、传播与消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章杏玲
关键词:《哈利·波特》
解析电影《哈里·波特7》中的精彩配乐
2015年
哈里·波特7》是该系列的收官之作,这部电影的配乐重任由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得主——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肩负,迪斯普拉特曾经为多部电影制作配乐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作曲家从影片的人物、器物和场景的音乐描述上着手,加强了影片场景间的起承转合,丰满了剧情的人物形象,烘托了影片的魔幻色彩,是该片配乐的独具特色。
刘超
关键词:器物
基于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以系列电影《哈里·波特》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入手,使用分析描述和对比的方法,以《哈里·波特》系列电影中的汉译字幕为实例,分析了两种策略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综合使用。
邵世翠
关键词:字幕翻译音译意译
为什么个体的永生在世是不道德的?——从《哈里·波特》到儒家之孝
对于现存人类的高科技改造不同于人类的有技术参与的自然进化,因为它是依据在人生经验之外的某种标准和手段来改造人性。这种改造的一个目标是让人类个体在某种意义上永生。通过分析《哈里·波特》的情节和人的生存时间,特别是家时分析,...
张祥龙
文献传递
为什么个体的永生在世是不道德的?——从《哈里·波特》到儒家之孝
对于现存人类的高科技改造不同于人类的有技术参与的自然进化,因为它是依据在人生经验之外的某种标准和手段来改造人性。这种改造的一个目标是让人类个体在某种意义上永生。通过分析《哈里·波特》的情节和人的生存时间,特别是家时分析,...
张祥龙
论《哈里·波特》系列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当代英国作家J. K.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在畅销书榜上高居不下。这部主要以儿童冒险为题材的系列小说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
郑珺子
关键词:哈里·波特魔幻现实主义神话原型社会现实
文献传递
论《哈里·波特》中的二元对立
自1997年以来,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风靡全世界,被儿童所喜爱,很多学者也纷纷研究这部作品,在这篇论文中,将应用二元对立理论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在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罗琳的生平,以及关于哈里·波特系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
战晓微
关键词:二元对立哈里·波特
文献传递
从《哈里·波特》的独创性看儿童文学创作
2010年
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哈里·波特》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而风靡全球。本文对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和介绍,并从其创作视角和想象力角度探究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特点。
吴慧娟
关键词:《哈里·波特》独创性儿童文学创作
在奇幻世界的异界之旅:现代童话型电影的神话性研究——从《千与千寻》和《哈里·波特》说起被引量:1
2010年
《千与千寻》和《哈里.波特》是"异界之旅"冒险的电影典范之作,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幻象性与神话性等艺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依赖心理。通过细致分析,试图揭示出两部电影作品所蕴含的神话性与人类自身的幻象性所存在的内在的共通性。
王真
关键词:《千与千寻》《哈里·波特》神话性
哈里·波特》——粉丝心中的结局(英文)
2008年
哈里·波特》的大结局已经揭晓,但是却让一些粉丝伤心欲绝,来看看粉丝心中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吧!
汤谨阳
关键词:粉丝波特

相关作者

战晓微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二元对立 哈里·波特 《哈里·波特》 儿童文学 人物角色
郑珺子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哈里·波特》 现实主义特征 波特 J. 哈里·波特
张祥龙
作品数:116被引量:646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现象学 儒家 哲理 哲学 《存在与时间》
韩瑜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哈里·波特 绩效管理 绩效 魔法石 文体学
徐玉容
作品数:7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分享阅读 情感教育 儿童文学 教育研究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