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磊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1篇蛋白
  • 1篇伊马替尼
  • 1篇伊马替尼治疗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型
  • 1篇启动子
  • 1篇启动子甲基化
  • 1篇人肺
  • 1篇人肺癌
  • 1篇肿瘤患者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间质瘤
  • 1篇乌司他丁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生长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孟磊
  • 2篇许刚
  • 2篇张昊
  • 1篇宋永春
  • 1篇党诚学
  • 1篇徐子森
  • 1篇张昊
  • 1篇党诚学
  • 1篇宋永春
  • 1篇张云锋
  • 1篇张勇

传媒

  • 3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对高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高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恶性肿瘤切除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后当天开始静脉推注乌司他丁1×105IU(10mL生理盐水);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3和7天常规抽取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验肝功能。结果术后第3天,对照组中肝功能异常者人数高于治疗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DBIL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至手术后第7天逐渐降低至正常。结论乌司他丁对高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肝功能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对肝功能的损害。
陈德强李佰营孟磊
关键词:乌司他丁高龄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功能
粪便SPG20、FBN1及VI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粪便标本的痉挛性截瘫-20(SPG20)、微纤维蛋白-1(FBN1)及波形蛋白(VI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及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75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年龄匹配的经结肠镜检查阴性者为正常对照组。提取组织及粪便标本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方法检测组织及粪便标本中SPG20、FBN1及VI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SPG20、FBN1及VI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远癌组织;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SPG20、FBN1及VI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联合检测显示,96%的患者表现为至少有一个基因启动子区呈现异常的甲基化状态,而在健康人群中,仅有4个(13.3%)呈现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因此应用SPG20、FBN1、VIM三个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筛查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86.7%。结论:粪便标本的SPG20、FBN1及VI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尹建浩张昊孟磊许刚周章建张勇党诚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甲基化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高危胃肠间质瘤预后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97例原发高危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7岁。肿瘤位于小肠(45.3%)、胃(42.3%)、结直肠(12.4%)。其中术后随访89例,中位随访时间33(6-96)个月,复发率43.8%(39例),死亡率20.2%(18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83.2%和64.3%。术后43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中位时间为28(9-74)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是否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给予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原发高危GIST患者的预后。
宋润珍孟磊徐子森张昊党诚学宋永春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胃肠间质瘤
蔓荆子黄素抑制p53突变型人肺癌细胞生长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了解蔓荆子黄素对p53突变型人肺癌H32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在不同时间点(24,48和72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1,0.2,0.5,1.0μmol·L-1)蔓荆子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在不同浓度蔓荆子黄素的作用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蔓荆子黄素能抑制H32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4,48和72h的IC50分别为0.577,0.501和0.473μmol·L-1。不同浓度的蔓荆子黄素在同一时间点、相同浓度的蔓荆子黄素在不同时间点对H32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c-myc基因表达与蔓荆子黄素的浓度呈反比。结论蔓荆子黄素能抑制人肺癌H322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myc的表达。
许刚张云锋孟磊周章剑张昊宋永春
关键词:蔓荆子黄素肺癌C-MYC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