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健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癌
  • 3篇动脉
  • 3篇BEL-74...
  • 3篇K1
  • 2篇动脉狭窄
  • 2篇支架成形术
  • 2篇切除
  • 2篇人肝
  • 2篇人肝癌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颈动脉
  • 2篇蜂毒
  • 2篇蜂毒肽
  • 2篇肝移植
  • 2篇成形术
  • 2篇M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病
  • 1篇胆道病变

机构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巴中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董健
  • 7篇吕毅
  • 2篇冯骏
  • 2篇王吉昌
  • 1篇刘昌
  • 1篇郑幸龙
  • 1篇李慕行
  • 1篇王博
  • 1篇田敏
  • 1篇龙志达
  • 1篇刘学民
  • 1篇张晓刚
  • 1篇张谞丰
  • 1篇刘建林
  • 1篇赵超
  • 1篇吴荣谦
  • 1篇师建华
  • 1篇李青山
  • 1篇蔡惠
  • 1篇朱迎

传媒

  • 2篇器官移植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CD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DCD供肝肝移植供、受体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并且对AKI组行AKI分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非AKI组和AKI组不同分期累积存活率等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184例,术后早期发生AKI 68例(37.0%),其中AKI 1期31例,AKI 2期26例,AKI 3期11例,且发生多在术后3 d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血清钠≤137 mmol/L、手术时间>7.5 h、术中出血量>3 000 m L、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5 U、术中尿量≤100 m L/h这6项指标为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5 U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61,95%可信区间(CI)1.008~1.118,P=0.024]。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随着AKI程度不断加重,其累积存活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程度与受体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万里李青山周颖王丽沙焕臣田敏师建华董健刘学民张晓刚刘昌于良吕毅王博
关键词:肝移植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多肽Melittin-K1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增殖的研究
2020年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蜂毒肽Melittin突变体多肽Melittin-K1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生长的影响,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对比Melittin以及Melittin-K1抑制BEL-7402/5-FU细胞生长作用的差异。通过FITC荧光标记Melittin-K1,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Melittin-K1与BEL-7402/5-FU细胞的结合作用。采用扫描电镜以及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检测评价Melittin-K1对BEL-7402/5-FU细胞膜的作用。通过构建BEL-7402/5-FU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并给予Melittin-K1注射来评价Melittin-K1的体内抑制耐药性肿瘤生长的作用。体外细胞研究结果表明,与Melittin相比,Melittin-K1抑制BEL-7402/5-FU细胞的生长的作用明显提高。Melittin-K1抑制BEL-7402/5-FU细胞的生长,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在24,48,723个时间点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00,0.81,0.62μmol/L。FITC标记的Melittin-K1能够直接与BEL-7402/5-FU细胞结合。扫描电镜以及LDH检测结果显示Melittin-K1具有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的作用。Melittin-K1体内抑制BEL-7402/5-FU细胞肿瘤生长作用明显并呈剂量依赖性。Melittin-K1在0.25,0.5,1 mg/kg 3个剂量组的抑瘤率为分23.95%、76.89%、79.16%。因此,Melittin-K1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BEL-7402/5-FU细胞生长,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治疗耐药性肝癌的新药。
董健赵诗迪柯梦云吕毅
关键词:蜂毒肽
心宝丸预防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心宝丸使用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8例入院心率<70次/min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并按照术前是否使用心宝丸分为心宝丸组(90例)和对照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最低血压、心率、阿托品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心宝丸组患者术中最低收缩压[(106.24±9.98)mmHg vs(95.43±10.26)mmHg,P<0.001]、最低心率[(53.21±6.13)次/min vs(44.61±4.76)次/min,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中使用阿托品的例数(31.11%vs 46.83%,P=0.016)及剂量[(0.85±0.29)mg vs(1.38±0.41)mg,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宝丸组术后低血流动力学发生率(低心率:16.67%vs 29.11%,P=0.029;低血压:23.33%vs 35.44%,P=0.047)、使用升压药物时间量[(12.42±2.48)h vs(23.45±3.62)h,P=0.01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vs 11.39%,P=0.02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宝丸能明显改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低血流动力学情况,缩短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叶远鹏赵超梁亚龙董健王吉昌黄勋冯骏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高压电场不可逆电穿孔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氟尿嘧啶生长的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5-Fu,购自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长、细胞膜完整性以及荷瘤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拍照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来评价细胞膜完整性。构建BEL-7402/5-Fu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来评价体内抗肿瘤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高压电场显著抑制BEL-7402/5-Fu细胞生长并且呈场强依赖性,高压电场处理24 h后,500、750、1000、1500、2000 V/cm组的细胞存活率为(89.56±12.37)%、(66.29±7.47)%、(29.19±3.62)%、(17.66±1.64)%、(11.74±1.08)%(F=77.730,P<0.01)。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在场强为1000 V/cm时,实验组的细胞膜完整性以及细胞器结构损伤严重。高压电场500、750、1000、1500、2000 V/cm各组的细胞培养基上清中LDH分泌水平分别为(35.33±8.74)、(64.33±7.67)、(144.02±12.16)、(194.33±5.13)、(207.33±11.01)、(213.33±20.81)U/L(F=122.690,P<0.01),呈场强依赖性。高压电场能够抑制BEL-7402/5-Fu荷瘤鼠肿瘤的生长,模型组的瘤重为(1.51±0.32)g,高压电场治疗组小鼠的瘤重为(0.28±0.05)g(F=619.870,P<0.01),抑瘤率达81.45%。结论:高压电脉冲能显著抑制BEL-7402/5-Fu细胞生长。
董健赵诗迪徐碧翌柯梦云吕毅
关键词:高压电场
前入路与常规入路右半肝巨大肝癌切除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系统比较前入路与常规入路肝癌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截止2013年4月的相关文献,收集比较前入路切除与常规切除治疗肝癌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采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患者总数615例(前入路肝切除304例,常规入路肝切除311例)。结果显示,前入路肝切除术中失血量[加权均数差(WMD)=-680.2ml;95%CI,-1023.97~-336.43;P=0.0001]、外科并发症(OR=0.59;95%CI,0.38~0.93;P=0.02)、围手术期病死率(OR=0.37;95%CI,0.21~0.67;P=0.0009)、术中输血率(OR=0.38;95%CI,0.25~0.59;P〈0.01)、住院时间(WMD=-4.75d;9500CI,-7.82~-1.67;P=0.002)、肿瘤破裂发生率(OR=0.33;95%CI,0.11~0.97;P=0.04)明显优于常规入路切除术。两种入路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入路肝脏切除术与常规入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外科并发症发生率、肿瘤破裂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两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董健朱迎郑幸龙龙志达李慕行吕毅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前入路META分析
多肽Melittin-K1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蜂毒肽Melittin突变体Melittin-K1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评价Melittin-K1对BEL-7402/5-FU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Melittin-K1能否逆转BEL-7402/5-FU细胞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elittin-K1处理后BEL-7402/5-FU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改变进行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以及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水平评价Melittin-K1对P-gp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结果表明,Melittin-K1显著抑制BEL-7402/5-FU细胞生长。Melittin-K1下调BEL-7402/5-FU细胞MDR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膜表面P-gp的表达水平及功能。结论新型多肽Melittin-K1具有逆转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董健赵诗迪陈婷瑶柯梦云吕毅
关键词:多药耐药P-糖蛋白
蜂毒肽突变体Melittin-K1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的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为了提高蜂毒肽Melittin的抗肿瘤活性,我们设计出新型多肽并将其命名为Melittin-K1。并对多肽Melittin-K1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扫描电镜拍照结合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表达水平来评价细胞膜的损伤水平。构建BEL-7402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来评价Melittin-K1、Melittin体内对肝癌生长的影响以及毒性。结果:与Melittin相比,Melittin-K1抑制BEL-7402细胞生长的作用更显著;与L02细胞相比,BEL-7402对Melittin-K1的杀伤作用更敏感;Melittin-K1体外抑制BEL-7402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以及LDH检测结果均显示Melittin-K1处理组细胞膜的破损情况严重。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Melittin-K1体内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其抗肿瘤作用明显高于同剂量Melittin。Melittin-K1和Melittin体内毒性小,主要表现在,与模型组相比,体重曲线、肝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Melittin-K1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肝癌药物。
柯梦云董健吴荣谦吕毅
关键词:蜂毒肽肝癌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120例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患者的腔内血管治疗策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皮腔内手术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检查方式、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81例术前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患者仅26例提示椎动脉异常,13例在术前接受头颅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中,10例提示椎动脉异常。12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5.47±2.97)%。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及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穿刺口假性动脉瘤,均在短期内好转。11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5年,椎动脉支架3年通畅率为90.74%。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可获得理想的血管重建效果。
岳阳阳叶远鹏董健韩阳黄勋刘嘉欣王吉昌冯骏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腔内治疗
肠道微生态与肝移植及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随着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包括16S rR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肠道微生物作为一个"器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相关研究进展突飞猛进。肠道微生物与肝移植术后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存在相关性,通过干预肠道微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并发症。缺血性胆管病(IC)是肝移植后并发症的最严重类型,引起IC的原因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介导损伤及细胞毒性疏水性胆盐等。肠道微生物与上述IC的发病机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此我们推测肠道微生物可能在肝移植术后I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能需着眼于肠道微生物预测IC的敏感性以及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实现有效治疗。
陆建文董健张谞丰吕毅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颅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切除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术后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术后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69例中21例发生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0.43%。根据是否发生术后神经损伤,将患者分为神经损伤组(观察组,n=21)和未发生神经损伤组(对照组,n=48)。单因素分析显示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Shamblin分型、发病时间、颈外动脉结扎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CBT切除术后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外动脉结扎、Shamblin分型是发生术后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颈外动脉结扎、Shamblin分型是CBT切除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蔡惠林雨昕乔临澜董健王晓燕岳阳刘建林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切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