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
>
赵红
赵红
作品数:
1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庄逢源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李秀峰
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力学研究室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题名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生物学
主题
1篇
动力学
1篇
受体
1篇
配体
机构
1篇
北京工业大学
1篇
中日友好临床...
作者
1篇
李秀峰
1篇
庄逢源
1篇
赵红
传媒
1篇
力学进展
年份
1篇
2000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00年
受体(Receptor)与配体(Ligand)分子之间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可逆性的,其反应动力学特征通常用正向或逆向反应速度常数κf或κr,及亲和力κa表示.κf与κkr,可分别反映受体与配体结合与解离的速率, κa= κf/κr,表示两者的结合能力.当受体或配体分子至少一种处于游离状态时,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是三维的.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研究三维受体配体反应动力学.当受体配体均位于细胞表面时,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则局限于两细胞之间的二维空间.很长时间以来,由于缺乏研究二维动力学的方法,故直到90年代流动腔和微吸管技术的相继引入,关于受体配体结合动力学的研究才由三维转入到二维水平.二维动力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粘附概率与接触时间的相关性求得动力学参数.
李秀峰
曾衍钧
赵红
庄逢源
关键词:
受体
配体
动力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