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争芬

作品数:2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气田
  • 2篇大牛地
  • 2篇大牛地气田
  • 1篇低产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水采
  • 1篇水平井
  • 1篇排水采气
  • 1篇排液
  • 1篇盆地
  • 1篇平井
  • 1篇携液
  • 1篇管网
  • 1篇管网压力
  • 1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采气

机构

  • 2篇中国石化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2篇刘争芬
  • 1篇杨益荣
  • 1篇何云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牛地气田水平井携液规律及排液对策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针对大牛地气田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生产中井筒积液问题,文章研究了水平井携液理论、井筒流动规律,分析了水平段、造斜段、垂直段流动状态对积液的影响,提出了水平井积液的判断和计算方法,结合大牛地气田水平井的压裂规模、完井方式以及各种排水工艺实施难易程度和投资成本等因素,优选出了目前适合于气田的水平井排水工艺为优选管柱、泡沫排水、邻井高压气举或这几种工艺的组合应用,并通过现场应用及取得的成果,为其他气田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何云杨益荣刘争芬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水平井排水采气
大牛地“低压、低产、低渗透”气田增压集输模式被引量:23
2011年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不断开发,气井压力逐渐下降,目前约有30%的气井压力已接近管网压力(不低于4.5MPa)。为了维持气田的稳定生产,同时保证气田天然气的正常外输,迫切需要采取增压集输工艺。为此,针对大牛地气田的气藏特点,提出了4种增压集输模式:①单井增压模式;②集气站分散增压模式;③区域集中增压模式(多个集气站集中增压);④首站集中增压模式。并分别从生产工艺、投资及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对上述4种增压集输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依次采用区域集中增压和首站集中增压的分步两级增压模式可充分利用气田现有的集输工艺设备,既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气田资源,又能满足管网外输压力的要求,是大牛地气田增压开采最优的增压集输模式。
刘争芬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管网压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