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畅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8年我国部分省份抗病毒治疗前HIV-1整合酶抑制剂耐药流行情况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了解我国2018年部分省份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中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株流行情况。方法在我国不同区域的6个省份,收集部分2018年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基因组核糖核酸,RT-PCR扩增整合酶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进化树和HIVdb数据库,分别进行HIV亚型及耐药分析,并比较不同亚型间整合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遗传屏障差异。结果共获得序列755条,其中流行重组亚型CRF07_BC占35.9%(271例)、CRF01_AE为34.3%(259例)、CRF08_BC占15.1%(114例)、CRF55_01B占2.8%(21例)和B′_(CN)占1.7%(13例),其他重组亚型占10.2%(77例);整合酶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的样本有6例,耐药率为0.8%(6例),其中1例对拉替拉韦(RAL)高度耐药,其余5例均对艾维雷韦和RAL低度耐药。相比欧美B亚型标准株HXB2,我国CRF01_AE、CRF07_BC、CRF08_BC和CRF55_01B亚型共有24个固有突变位点;与欧美B亚型比较,CRF07_BC在T66K位点上具有较高耐药遗传屏障,CRF01_AE、CRF08_BC和CRF55_01B在G140S、G140C位点上具有较高的耐药遗传屏障。结论我国2018年部分省份治疗前人群HIV-1整合酶抑制剂耐药毒株流行水平较低,主要流行重组亚型相比欧美B亚型具有较高的耐药遗传屏障。
- 宋畅周佳佳董敖渤康瑞华阮玉华邵一鸣冯毅廖玲洁邢辉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整合酶
- 2004-2022年我国HIV-1 CRF08_BC亚型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了解我国HIV-1 CRF08_BC未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对蛋白酶类抑制剂(P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4—2022年全国耐药调查以及Los Alamos HIV基因数据库中未治疗感染者的CRF08_BC亚型序列,利用美国斯坦福大学Los Alamos HIV基因数据库进行耐药判定,采用HIV-TRACE软件进行HIV-1耐药传播网络分析。结果收集HIV-1 CRF08_BC序列4539条,总耐药率为15.27%(693/4539)。PIs、NRTIs和NNRTIs的耐药率分别为1.70%(77/4539)、1.85%(84/4539)、12.91%(586/4539);其中利匹韦林(RPV)的耐药率最高,为11.28%(512/4539)。多重耐药率为0.1%(44/4539)。结论近年来我国CRF08_BC感染者耐药率不断升高,主要由NNRTIs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引起,其中RPV的耐药率最高,且存在耐药毒株的传播,治疗前耐药对我国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监测和分析。
- 辛沛贤宋畅胡婧刘秀王栋李苗苗李彦潼冯毅阮玉华邢辉邵一鸣廖玲洁
- 关键词:耐药突变
- 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人停药后耐药突变位点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停药后,病毒载量及耐药突变位点变化的情况。方法在河南和安徽两县市,回顾性队列调查接受ART的停药病人,分析停药前后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及HIV耐药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64名停药病人,停药12个月和24个月后分别随访到52人和40人;在停药前,有34人血浆病毒载量≥1000拷贝/mL,CD4细胞中位数为285个/μL,停药后12个月和24个月,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病人分别有48人和40人,CD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23个/μL和282个/μL;停药前共有19人存在耐药突变位点,停药12个月和24个月后,分别有20人和10人有耐药位点;8个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如M41L、K65R、D67G、K70N、L74V、F116Y、L210W、T215Y在停药后12个月即消失,3个非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如K101E、H221Y、K238RT停药12个月消失,Y188HL在停药后24个月检测不到,而有些非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K103NRS、Y181C、G190ARS,在停药后24个月仍然存在。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停药后,病毒载量明显上升,耐药突变位点以不同速度发生变化,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比非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更易消失。
- 李苗苗周佳佳曹丕吴建军闫江舟宋畅冯毅阮玉华邢辉邵一鸣廖玲洁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停药病毒载量
- 一种国产HIV核酸定量试剂与进口试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1型艾滋病病毒(HIV-1)核酸定量试剂与两个进口试剂的相关性和差异,以期应用国产核酸定量试剂评价中国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病毒学质量评价项目(VQA)发放的HIV-1核糖核酸(RNA)血清样品,比较一种国产核酸定量试剂与国内市场常规使用的两个进口试剂,在测定病毒载量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国产和进口核酸定量试剂检测HIV-1病毒载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国产试剂和两个进口试剂的检测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0.93(P<0.000 1);Bland-Altman分析三种试剂病毒载量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国产试剂定量值与VQA病毒载量值线性相关系数R2=0.97,P<0.000 1,定量单位转换系数为1IU/mL=0.79拷贝/mL。结论国产HIV-1核酸定量试剂与进口试剂在定量检测结果上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而且国产试剂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应用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价。
- 赵全壁赵志超宋畅许巍廖玲洁邢辉邵一鸣
- 关键词:病毒载量一致性
- 广西钦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不同基因型首次CD4^+T细胞计数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钦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HIV基因型构成,比较感染者不同HIV亚型亚簇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钦州市2016-2018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对感染者血浆进行病毒RNA提取、逆转录扩增、测序和亚型亚簇判定。采用Kruskal-Wails H秩和检验比较三种主要HIV亚型感染者的首次CD4,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种主要HIV亚簇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66例HIV感染者。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三种主要亚型的构成比分别是56.7%(945/1666)、9.3%(155/1666)和27.4%(457/1666),其首次CD4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分别是146(37,308)、254(181,375)和218(112,348)个/μL。CRF01_AE(Cluster 1)和CRF01_AE(Cluster 2)亚簇的构成比分别是10.4%(174/1666)和42.0%(700/1666),其首次CD4的M(P25,P75)分别是185(43,344)、128(34,293)个/μL,CRF01_AE(Cluster 2)毒株同国内和越南的参考株成簇。CRF01_AE感染者的首次CD4低于CRF07_BC和CRF08_BC感染者(Z=-6.32,P<0.05;Z=-6.05,P<0.05);CRF01_AE(Cluster 2)感染者首次CD4低于CRF01_AE(Cluster 1)感染者(Z=-1.98,P<0.05)。结论2016-2018年钦州市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中以CRF01_AE为主,其首次CD4低于其他亚型;该亚型中Cluster 2亚簇构成比最大,其首次CD4低于Cluster 1亚簇;以Cluster 2为代表的CRF01_AE基因型毒株在当地造成的艾滋病流行危害大。
- 曹志强王卫军林兆森黄荣叶李梅陈锦妹宁丽梅蒋丽萍吴福宝李剑军陈欢欢邢辉廖玲洁冯毅宋畅邵一鸣阮玉华沈智勇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基因亚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
- HIV-1 CRF08_BC亚型感染者治疗前耐药和多态性位点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了解我国HIV-1 CRF08_BC感染者治疗前耐药情况与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8年全国治疗前耐药调查中的HIV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RNA,扩增蛋白酶和逆转录酶(PR/RT)区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HIVdb软件进行耐药判定,使用χ2检验分析治疗前耐药与非耐药感染者氨基酸位点突变的差异,利用CorMut R包分析耐药位点与多态性位点间突变共变异情况,运用HIV-TRACE软件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共获得来自25个省市的465个CRF08_BC感染者的HIV序列,总耐药率为17.8%(83/465),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蛋白酶类抑制剂(PIs)耐药率分别为16.6%(77/465)、1.1%(5/465)、0.9%(4/465),其中利匹韦林(RPV)的耐药率最高(15.7%,73/465)。位点E138A耐药突变的频率最高(11.6%,54/465),有6个多态性位点(S162C、K102Q、T200A、V179E、I202V、T200M)与E138A具有协同突变关系。分子传播网络显示,含有E138耐药突变位点的感染者在云南和四川地区聚集成簇,其中云南临沧聚集程度最高。结论我国CRF08_BC感染者针对二代NNRTIs药物RPV的耐药比例较高,E138A耐药突变与多态性位点的协同突变是否会对HIV耐药程度和复制适应性产生影响,还需进一步验证。
- 张佳欣胡婧宋畅董敖渤李苗苗冯毅阮玉华邢辉廖玲洁
- 关键词:多态性位点
- 2022年我国部分省份抗病毒治疗前HIV-1整合酶抑制剂耐药流行情况
- 2024年
- 目的了解大规模使用整合酶抑制剂前,我国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整合酶抑制剂耐药流行情况。方法参考WHO推荐使用的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监测抽样方案,采用两阶段集群设计的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系统抽样在我国9个省(市、自治区),收集部分2022年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整合酶区(IN)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对IN区进行耐药判定,分析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流行情况。结果共获得来自9个省(市、自治区)的合格序列2851条,亚型分布以CRF07BC 1437人(50.4%)、CRF01AE 750人(26.3%)为主。整合酶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的毒株有27株,耐药率约为0.95%,其中出现耐药较多的药物是RAL、EVG,分别为24例与26例,耐药株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为R263K(5例)、T66I/A(2例)、E138K(2例)、N155T/S(2例)、S147G(2例)、Q148K(2例)、Y143S(1例);次要位点包括G163K/N/R(4例)、S230R(3例)、V151A(2例)、S153F(2例)、H51Y(1例)。并且监测中还发现针对二代药物耐药的毒株,12例HIV感染者对DTG耐药,15例感染者对CAB耐药。结论我国2022年部分省份治疗前HIV感染者中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株流行水平较低。
- 胡红萍郝静静刘秀陈宏利胡婧宋畅王栋李方园冯毅阮玉华廖玲洁邢辉
- 关键词:整合酶抑制剂耐药突变
- 艾滋病患者更换二线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更换二线抗病毒药物后的病毒学、免疫学效果和耐药情况及病毒抑制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75名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且更换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比较其换药前后病毒抑制率、CD4细胞数及耐药情况。结果换二线药物12、24及36个月的病毒抑制率(VL<1 000 copies/m L)分别为73.4%、79.3%及92.8%(趋势检验,P=0.04),CD4细胞中位数由换二线药物前的193 cells/μL上升到318、371及378 cells/μL(P<0.01)。患者在更换二线药物前及换药后3个时间点的耐药率分别为81.1%、17.3%、14.0%和9.6%(趋势检验,P<0.01)。更换二线药物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类耐药率为70.9%,出现频率较高的NRTIs类耐药突变为T215CFYI(45.7%)、M184V(42.3%)及M41L(40.0%);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类耐药率为81.1%,其中频率较高的NNRTIs类耐药突变包括K103NST(47.4%)、Y181C(40.0%)及G190AS(28.0%)。在更换二线药物前后未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相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更换二线药物后有漏服情况的患者更易在36个月发生病毒抑制失败。结论艾滋病患者更换二线药物后的治疗效果较好,提高服药依从性可进一步提高病毒抑制效果。
- 曹丕吴建军苏斌王哲闫江舟宋畅阮玉华邢辉邵一鸣廖玲洁
- 关键词:艾滋病二线药物病毒载量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