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潘芸芸

潘芸芸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天麻
  • 2篇菊花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挥发油
  • 2篇活性
  • 1篇多糖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食用
  • 1篇食用菊
  • 1篇食用菊花
  • 1篇水浸
  • 1篇水浸提
  • 1篇提取率
  • 1篇天麻多糖
  • 1篇甜叶菊
  • 1篇热水
  • 1篇热水浸提
  • 1篇主要化学成分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吴卫
  • 5篇潘芸芸
  • 4篇王庆
  • 2篇侯凯
  • 2篇刘琼

传媒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8年
甜叶菊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菊科植物,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二萜类、挥发油类等;甜叶菊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本文对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为其深度开发和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刘琼潘芸芸吴卫
关键词:甜叶菊二萜类黄酮挥发油药理活性
提取方法对天麻多糖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分别采用热水浸提、超声辅助提取和酶法提取对四川平武乌天麻多糖进行提取,并对天麻多糖提取率及其抗氧化化活性进行比较,为筛选适合天麻多糖提取的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对天麻多糖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其中酶法提取天麻多糖提取率最高(为50.315%),与其他2种提取方法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DPPH和FRAP法抗氧化评价体系中,多糖抗氧化活性表现为超声辅助提取>酶法提取>热水浸提法,而在ABTS抗氧化评价体系中,其活性顺序是酶法提取>超声辅助提取>热水浸提。综合分析,超声辅助提取和酶法提取有利于天麻多糖提取,且能保持其高效的抗氧化活性。
王庆李丹丹潘芸芸吴卫
关键词:天麻多糖热水浸提超声辅助提取酶法提取抗氧化活性
西南地区三种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比较被引量:8
2018年
本文对西南地区三种天麻变型的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不同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含量间差异较大,其中四川广元红天麻巴利森苷A、C含量最高,分别为8. 770 mg/g和3. 827 mg/g;四川北川乌天麻巴利森苷B、E含量最高,分别为11. 461 mg/g和21. 010 mg/g,均与其他天麻材料间含量差异极显著;四川地区3种天麻变型巴利森苷B、E含量显著高于云南、贵州地区天麻变型,巴利森苷A、C含量在3地区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西南地区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含量整体差异较大,其中巴利森苷类含量以四川地区最高,其含量与天麻变型种类无关,总体上以四川北川的乌天麻巴利森苷类成分最高。
王庆李丹丹潘芸芸刘维侯凯吴卫
关键词:天麻变型
加工及贮藏方式对菊花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烘干和冻干菊花密封室温贮藏以及菊花鲜品于4,-20℃贮藏的方式,以鲜菊花为对照,研究不同加工及贮藏方式对菊花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因加工贮藏方式不同,菊花中主要成分含量有所不同。与鲜菊花相比,烘干菊花中氨基酸和绿原酸含量较高,其余各成分含量均明显低于鲜菊花;冻干菊花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鲜菊花;4℃和-20℃贮藏的菊花综合品质明显下降。综合各指标,食用菊花最好现采现食,从保障主要成分含量的角度,烘干菊花密封室温贮藏为食用菊花适宜的加工贮藏方式。
潘芸芸王庆冉聪侯凯吴卫
关键词:菊花贮藏
四种食用菊花主要成分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采用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食用菊花SYJ1、SYJ2、SYJ3和SYJ4主要化学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抗坏血酸、绿原酸、槲皮素和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食用菊花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食用菊SYJ3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其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抗坏血酸、绿原酸、槲皮素和黄芩苷含量分别为15.69、65.03、39.72、156.97、69.95、1.96、3.13和17.62 mg·g^-1。4种食用菊花挥发油成分数量分别为37个、33个、25个和38个,最主要成分为α-蒎烯、1,8-桉叶油素、双环(2.2.2)癸烷-2-烯-5-酮、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4-醇-乙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和α-荜澄茄烯。不同品种食用菊花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挥发油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p<0.05)。
潘芸芸冉聪刘琼王庆肖人峰吴卫
关键词:食用菊花主要化学成分挥发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