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宇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偏好
  • 2篇酒精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依托咪酯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增殖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泡
  • 1篇支气管肺泡癌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植物乳杆菌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乳杆菌
  • 1篇上皮

机构

  • 6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6篇王鹏宇
  • 2篇关艳中
  • 1篇冯玉宽
  • 1篇韩继成
  • 1篇杨旭芳
  • 1篇徐璐璐
  • 1篇李琳
  • 1篇李兴江
  • 1篇刘琳琳
  • 1篇赵琳琳
  • 1篇李艺明
  • 1篇李鑫鑫

传媒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健康之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脑腹侧被盖区MAPK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调节酒精偏好行为中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研究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i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参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调节酒精偏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饮水组(n=6只)和饮酒组(n=36只),采用间歇性主动饮酒(Intermittent access two-bottle choice,IA2BC)范式建立酒精依赖模型,饮水组双瓶自由选择饮水,饮酒组在第21天进行脑立体定位手术,并在VTA内植入套管。饮酒组在术后创伤恢复期继续饮酒至第28日;待饮酒组酒精摄入量达到稳定水平后开始酒精戒断72 h,再将其随机分为Sham组、PBS组、U0126(MAPK抑制剂)组、C16-PAF(MAPK激活剂)组,BDNF组和BDNF+U0126组。每组分别在VTA注射相应的药物,30 min后分别测量大鼠水和酒精的摄入量。结果饮酒组和饮水组大鼠体重以及24 h总液体摄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饮酒组在第28日酒精摄入量达到(42.01±4.35)mL/24 h,且饮酒偏好达到(39.51±2.52)%;与Sham组和PBS组比较,BDNF组大鼠酒精偏好显著降低(P<0.001);U0126组大鼠酒净偏好无显著变化(P>0.05);C16-PAF组酒精偏好降低(P<0.001);值得注意的是,VTA BDNF和U0126联合注射会增加大鼠酒精偏好,即U0126拮抗BDNF对大鼠酒精偏好的调节作用(P<0.01)。结论VTA TrkB-MAPK可能参与BDNF调控大鼠酒精偏好行为,可为酒精依赖中枢调控机制增加新资料并提供可靠依据。
王家晞熊君伟武晓彬王鹏宇王佳佳关艳中
关键词:MAPK
肺原位腺癌的病理研究
2018年
目的:对肺原位腺癌的病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等学术网站收集2000年1月-2017年6月间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10例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等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例(63.64%)患者为右肺病变,其中右上叶4例(36.36%),右中叶1例(9.09%),右下叶2例(1.18%),4例(36.36%)患者为左肺病变,均为上叶,且呈周围型孤立结节。所有患者病变部位最大直径为0.4-2.0cm,平均最大直径为1.2±0.4cm。均无胞浆,且切面为实性,颜色呈灰褐色、灰白或灰红色,其质地中偏硬。经免疫组化检查,10例患者均为Napsin A、TTF-1、CK7、CKAE1/AE3阳;Vimentin、CK20、CD68阴性。其中CEA阴性5例(45.45%),阳性6例(54.55%);P53阴性9例(81.82%)、弱阳性2例(18.18%)。所有患者Ki-67均<1%,呈阳性。结论:对肺原位腺癌进行病理研究,有助于准确的把握肺原位腺癌的临床指征,避免漏诊与误诊的发生,对后续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王鹏宇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病理
肠道植物乳杆菌细胞外囊泡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调控作用
2024年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影响,为酒精依赖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180~200g)利用慢性间歇性主动饮酒(IA2BC)方法建立大鼠酒精依赖模型。当建模21d时,随机将饮酒大鼠分为腹腔注射组和中脑腹侧背盖区(VTA)注射组,VTA注射组给予脑立体定位术在VTA留置套管,继续完成28d建模;建模成功后测量大鼠戒断0h、72h后再饮酒时酒精偏好。在酒精戒断期间向大鼠腹腔或者直接VTA注射L-EVs,测量给药后大鼠的酒精偏好,部分大鼠预先在VTA注射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的拮抗剂K252a。结果 腹腔注射L-EVs后,与戒断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的酒精偏好明显降低(P<0.01),VTA中微量注射L-EVs后,与假手术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酒精偏好均明显降低(P<0.01),而在L-EVs注射前预先注射K252a可以拮抗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抑制作用。注射L-EVs与向VTA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酒精依赖大鼠戒断后再饮酒时饮酒偏好的影响是相似的。并且,腹腔注射L-EVs可以增加酒精依赖大鼠VTA BDNF的表达。结论 植物乳杆菌来源的EVs可能通过BDNF发挥对酒精依赖大鼠的酒精偏好调节作用。
徐璐璐王佳佳王鹏宇王鹏宇李鑫鑫关艳中
关键词:酒精使用障碍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对老年大鼠肝部分切除诱导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对全麻老年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依托咪酯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组,每组12只。2%异氟烷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吸入1.5%异氟烷。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给予6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静注完毕,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给予1.20 mg/kg依托咪酯静注,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静注1.20 mg/kg依托咪酯和6μg/kg右美托咪定(10min静注完毕),模型组全麻气管插管不给予任何静脉麻醉药物,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实验组和模型组分别在全麻气管插管药物诱导后行肝部分切除术,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术前1 d、术后1~5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术后第6天进行空间探索测试记忆能力。取术前1 d、术后1、3、5 d大鼠尾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测定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依托咪酯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比显著增加(P<0.01),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可降低老年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术后认知功能。
李琳韩继成杨旭芳赵琳琳林礼强王鹏宇李艺明刘琳琳
关键词:依托咪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MORRIS水迷宫实验IL-6
基于数据库挖掘:TRIM4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TRIM4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TCGA和GEO数据库结直肠癌中TRIM44的数据进行R语言脚本分析,并通过GEPIA、TIMER等多个数据库进行了差异表达、生存分析、肿瘤纯度与免疫浸润的关系以及相关基因的共表达和GO与KEGG分析。结果TRIM44在结肠癌中有明显的差异表达(P<0.001),TRIM44高表达者预后较差(P<0.05)。TRIM44在直肠癌中无明显差异表达。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TRIM44共表达基因富集于调节干细胞多能性信号传导途径等多个通路。进一步免疫浸润分析提示TRIM44与M 0和M 2免疫细胞基因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TRIM44可通过作用于M 0和M 2细胞影响CCL2基因表达,进而对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调控作用。TRIM44有望成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王鹏宇胡圣晨陈浙南王彦姜莹
关键词:结直肠癌信号通路数据挖掘巨噬细胞
ABCC1促进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的作用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ABCC1对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在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中,通过慢病毒途径过表达ABCC1,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BC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和流式细胞周期检测ABCC1对BEAS-2B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检测ABCC1对BEAS-2B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BCC1对BEAS-2B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重组病毒感染BEAS-2B细胞后72h,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ABCC1组ABCC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Lv-Control组与对照组明显增强,说明成功建立了ABCC1高表达BEAS-2B细胞;流式细胞周期分析表明Lv-ABCC1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进入DNA合成期(S期)的比例明显增加;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Lv-ABCC1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划线法检测显示Lv-ABCC1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ABCC1能够显著增加BEAS-2B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BEAS-2B细胞的恶性转化。
李兴江王鹏宇宋妍婕冯玉宽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