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东
- 作品数:29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化工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工程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立足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高需求,针对新形势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本文以国家一流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为出发点,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加强校企合作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育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树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育教育理念,满足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 郭慧娟舒锐史利娟李文吴华东易群
- 关键词:创新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
- 磷酸二氢铵-尿素缩聚法制备聚磷酸铵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磷酸铵盐-尿素脱水聚合法制备聚磷酸铵,通过单一变量的方法讨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配料比等因素对聚磷酸铵产品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重量法测定产品的磷含量,蒸馏法测产品的含氮量,端基滴定法来确定产品的平均聚合度,并通过XRD验证聚磷酸铵产品的晶型。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n(磷酸二氢铵)∶n(尿素)]为1∶1.1,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260℃,在此条件下所得聚磷酸铵产品磷质量分数能达到73.1%,氮质量分数能达到14.6%,平均聚合度为46.9,完全达到I型工业聚磷酸铵要求。
- 钟矿陈华梅军张林锋吴华东周玉新李丽郭嘉
- 关键词:磷酸二氢铵聚磷酸铵尿素
- 晶化温度对ZSM-5-KIT-6复合材料结构及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 2018年
- 为了实现超低硫柴油产品的生产,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和正丁醇为混合模板剂,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了介微孔复合材料ZSM-5-KIT-6(ZK),并将其负载活性组分NiMo,制备出加氢脱硫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N_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柴油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研究了晶化温度从100℃升高到180℃对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100℃~180℃),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ZK复合材料的孔径变大,比表面积及孔容降低,结构的有序性变差;在柴油的加氢脱硫反应中,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当晶化温度为100℃时,催化剂活性最佳,脱硫率达到96.4%。
- 高琦高琦吴华东郭嘉
- 关键词:晶化温度加氢脱硫
-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 2025年
- 以“新工科”建设目标为背景,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特点,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从思政融入毕业设计、多元化选题、年轻教师工程化培养、过程网络化精细管理、设计说明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保障人才培养中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 郭嘉吴华东陆小军梅军蓝传祺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介微孔复合材料ZSM-5-KIT-6的制备及其4,6-DMDBT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 高琦吴华东郭嘉
- 关键词:加氢脱硫
- 金属氧化物对霍林河褐煤催化热解行为的影响
- 2016年
- 选用4种金属氧化物(CaO、Al2O3、Fe2O3、NiO)作为催化剂对霍林河褐煤进行热解,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和动力学模型对褐煤热解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金属氧化物对褐煤热解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加入均能有效提高褐煤热解的转化率,其对褐煤热解转化率的促进作用顺序为:NiO>CaO>Fe2O3>Al2O3;在褐煤整个热解过程中,CaO、Fe2O3及NiO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作用,而Al2O3仅在热缩聚阶段有一定的催化效果;褐煤在活泼热解阶段和热缩聚阶段的热解过程分别可用一级单一反应模型和二级单一反应模型进行描述,4种金属氧化物在活泼热解阶段对褐煤的催化效果为:NiO>Fe2O3>CaO>Al2O3,在热缩聚阶段对褐煤的催化效果为:Fe2O3>CaO>NiO>Al2O3。
- 廖厚琪吴华东於暕张严郭嘉
- 关键词:褐煤催化热解热重分析金属氧化物
- 工业磷酸-尿素缩聚法制备低聚磷酸铵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以工业磷酸与尿素为原料,采用脱水聚合法制备低聚合度水溶性聚磷酸铵,用控制聚合反应时间、聚合温度和原料配比来探讨聚磷酸铵产品的性能。分别采用重量法测定产品的磷含量、蒸馏法测定产品氮含量、端基滴定法来确定产品平均聚合度,并通过XRD分析验证聚磷酸铵的晶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原料配比(工业磷酸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0.9、聚合反应时间为1.5 h、聚合反应温度为150℃,所得聚磷酸铵产品的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能达到62.1%、氮质量分数能达到14.6%、平均聚合度低于20、水溶性良好,完全符合农用聚磷酸铵(Q/CQS 02—2018)优等产品应用标准。
- 梅军钟矿张林锋张林锋吴华东程健
- 关键词:工业磷酸聚磷酸铵尿素低聚合度
- 撞击流反应器制备超细磷酸锌的工艺研究
- 2023年
- 在撞击流反应器中,以氧化锌和磷酸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为分散剂,制备了超细磷酸锌产品。分别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器搅拌转速及分散剂的用量对产品粒径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磷酸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浓度0.86 mol/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 h、反应器搅拌转速2400 r/min、分散剂用量1.0%(相对产品理论产量的质量分数)。在该条件下制备的产品的平均粒径为7.094μm,粒径集中分布在3~15μm之间。产品的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晶体微观形貌呈现出规则的薄片状。
- 袁雪松张林锋吴华东郭嘉张烬
- 关键词:磷酸锌超细粉体
- “双一流”背景下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的优化与突破
- 2024年
-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为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一项国家战略、面对“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契机,武汉工程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通过创新专业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综合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作者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在专业建设方面的思路和措施,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进行探讨。
- 谌伟民吴华东王岩熊春艳宋文静
- 关键词:教育理念
- 硕士生专业课“吸附剂制备及其应用”全英语教学的实践被引量:1
- 2023年
- 分离过程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吸附分离技术在化工中具有广泛应用。该文分析了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开设“吸附剂制备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探讨了全英文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标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问题,就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实施结果表明,本课程全英语教学不仅传授了吸附分离的专业知识,而且从实用角度提高了硕士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 郭嘉吴华东Yoann de Rancourt de Mimérand张林锋何广惠罗晔
- 关键词:吸附剂全英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