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闵华军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沉积相
  • 1篇地层
  • 1篇地层研究
  • 1篇地壳
  • 1篇地壳抬升
  • 1篇地幔
  • 1篇地幔柱
  • 1篇地幔柱构造
  • 1篇页岩
  • 1篇三级层序
  • 1篇石英
  • 1篇四川盆地
  • 1篇抬升
  • 1篇盆地
  • 1篇幔柱构造
  • 1篇筇竹
  • 1篇纳米
  • 1篇古地理
  • 1篇古地理特征
  • 1篇黑色页岩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宜宾学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闵华军
  • 2篇刘治成
  • 2篇杨巍
  • 2篇张廷山
  • 1篇张奇
  • 1篇祝海华
  • 1篇杨雨
  • 1篇陈晓慧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以上扬子西南缘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为例
2025年
【目的】上扬子西南缘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成因、硅质来源及其差异发育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采集不同剖面的筇竹寺组底部黑色页岩样品36个,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页岩的全岩矿物组成,利用普通薄片、场扫描电镜(FE-SEM)分析页岩岩性、微观结构及微纳米石英的结构与产状,采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技术分析矿物的阴极发光特征,采用燃烧法分析岩石总有机碳含量(TOC)。【结果】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岩性多样(雷波马劲子剖面、镇雄Z1井以粉砂岩为主,遵义松林剖面以泥岩为主);页岩中微纳米石英粒径一般几百纳米至2μm,自形—他形,群集或分散产出,阴极射线下不发光—微弱发光;纵横向上,微纳米石英具有非均衡发育的特征(大量共生或少量产出),总体上东部(松林)较西部(雷波马劲子、Z1井)、黑色页岩下段较上段更为发育。【结论】微纳米石英为成岩自生,硅质来源多样,热液硅可能为大量共生的微纳米石英提供了主要硅质来源;研究区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发育程度对上升流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较多指示上升流或热液影响明显的沉积环境,微纳米石英较少则可能指示滞留、缺氧(或上升流影响小)的沉积环境。
闵华军闵华军李季林祝海华祝海华
关键词:黑色页岩
巫溪田坝长兴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
2013年
巫溪田坝剖面长兴组发育齐全,出露连续完整。根据露头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认为巫溪田坝长兴组属碳酸盐台地和斜坡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相及若干亚相、微相。巫溪田坝长兴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层序顶底界皆为Ⅱ型层序界面。
闵华军张廷山杨巍刘治成
关键词:长兴组三级层序
峨眉地幔柱构造对四川盆地栖霞期沉积格局的影响被引量:49
2011年
一系列地质分析表明,上升的地幔柱通常能造成大规模的地壳抬升以及形成穹窿状隆起地貌,并控制区域古地理格局和沉积相带展布。根据四川盆地内钻遇栖霞组的井下资料,以及盆地内部和周边栖霞组野外露头剖面的岩性、古生物组合及沉积构造特征,并结合前人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峨眉地幔柱的研究资料,本文系统讨论了峨眉地幔柱活动对该区中二叠世栖霞期沉积古地理格局特征及沉积相展布的控制。因峨眉地幔柱活动而造成的穹窿状水下隆起影响了栖霞期古地理特征,进而控制了其沉积相及其展布。由于中二叠世栖霞期时峨眉地幔柱的活动,在研究区内表现为西南部地区古地貌较高,并平缓地向东及东北方向降低的水下古地貌特征,不发育较陡的斜坡和明显的斜坡转折带。此种古地貌格局与区域海平面升降一起,直接控制了栖霞期沉积相带分布和地层厚度,形成了特殊的缓坡型碳酸盐台地沉积格局。根据本区穹窿状水下隆起不同部位所沉积的岩性及发育的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组合,可分划分出开阔台地亚相、浅缓坡亚相、深缓坡亚相及相应的微相。研究区西南部位于穹窿状水下隆起的较高处,为开阔台地亚相发育区,并逐渐向东及东北方向古地貌变低的缓坡亚相发育区过渡。本区栖霞期古地理格局特征及沉积相带的展布可视为碳酸盐缓坡逐渐向台地演化的早期阶段,并为峨眉地幔柱的活动提供了部分佐证。
张廷山陈晓慧刘治成魏国齐杨巍闵华军张奇杨雨
关键词:峨眉地幔柱地壳抬升古地理特征沉积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