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泽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徐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沉降
  • 1篇地基
  • 1篇地基沉降
  • 1篇堆载
  • 1篇堆载试验
  • 1篇载力
  • 1篇载体桩
  • 1篇软土
  • 1篇软土地区
  • 1篇桩端
  • 1篇桩端承载力
  • 1篇静载
  • 1篇静载试验
  • 1篇荷载
  • 1篇荷载传递
  • 1篇荷载传递法
  • 1篇超大吨位
  • 1篇沉降分析
  • 1篇沉降监测
  • 1篇承载力

机构

  • 2篇徐州市建设工...

作者

  • 2篇张忠泽
  • 1篇郑贺

传媒

  • 1篇河南科技
  • 1篇土工基础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载体桩荷载沉降分析
2014年
针对载体桩的成桩机理和承载特性,引入桩端承载力增强系数,基于荷载传递法推导出载体桩荷载沉降关系解析。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可以有效进行载体桩荷载沉降分析,可以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张忠泽
关键词:载体桩荷载传递法
软土地区超大吨位基桩堆载试验地基沉降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对于超大吨位堆载静载试验,地基土承载力、检测设备能力和施工安全三者缺一不可。采用头顶手提悬挑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码垛高度,减小因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平台倾斜、倾覆现象发生。通过实时监测,支墩下经过打桩处理的地基虽然产生可观的沉降,但沉降均匀,且基本集中在堆载过程中,堆载完成静置一段时间后地基沉降基本趋于稳定。测试过程中基准桩沉降不足5mm,对桩沉降数据影响不大,测试得到的桩沉降是可信的。对于超大吨位堆载试验,试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很难达到或超过3D,对经充分处理后的地基,该距离值得深入研究。
郑贺张忠泽秦志君
关键词:超大吨位静载试验沉降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