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晓东

作品数:22 被引量:171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遥感
  • 4篇生态
  • 3篇水生
  • 3篇海岸
  • 2篇氮氧化物
  • 2篇地表
  • 2篇水溶液
  • 2篇水生态
  • 2篇土地资源
  • 2篇汽车尾气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尾气
  • 2篇污染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材料
  • 2篇金属污染

机构

  • 22篇海南省环境科...
  • 4篇生态环境部卫...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中国科学院空...
  • 2篇海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空间信息集成...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作者

  • 22篇穆晓东
  • 8篇王晨野
  • 7篇吴晓晨
  • 6篇王晶博
  • 4篇杨晓姝
  • 3篇莫凌
  • 3篇颜为军
  • 3篇王兴利
  • 2篇黄春
  • 2篇陈表娟
  • 2篇刘阳生
  • 2篇唐闻雄
  • 2篇张翠萍
  • 2篇陈峻峰
  • 2篇钱益斌
  • 2篇盛广能
  • 2篇符瞰
  • 2篇李清贵
  • 2篇姜佳
  • 2篇唐海武

传媒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热带地理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城乡规划
  • 1篇环境生态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空间格网的土地资源压力指数分析——以海南省(本岛)为例
基于格网的土地资源压力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管理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本文基于3万多个空间格网,计算了海南省(本岛)每个格网的土地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海南省(本岛)中部不适宜进行土地建设开发,不适宜和特别不适宜建设...
祝汉收穆晓东胡小飞杨旻翟俊侯鹏
文献传递
海南昌江陆域自然生态空间划定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陆域国土范围为研究区,探讨了市县尺度下自然生态空间的划定方法。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识别重要生态空间类型,综合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统筹协调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3条控制线,对自然生态空间的范围进行了划定,为昌江生态保护提供了空间依据和参考。
穆晓东胡小飞王晨野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19年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已经成为当今生态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受到广泛关注。立足于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前沿,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详细阐述和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针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特点和缺点,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王兴利王兴利王晨野吴晓晨王晶博穆晓东杨晓姝高静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20年
综述了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4种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领域的进展,重点阐述了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蓄积效果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适用范围和不足,并简要介绍了水体中的重金属通过水生植物进入食物网的生态过程,最后展望了提升水生植物蓄积重金属能力的研究方向。
王兴利王兴利吴晓晨王晨野穆晓东王晶博杨晓姝郑晓秋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的城市生态空间划定方法研究--以三亚市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城市生态空间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本文以三亚市陆域生态空间规划为例,以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为技术方法,就城市生态空间规模的划定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为缓解三亚市生态环境问题,保障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洪调蓄等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供给,至少需要878.77km^2的生态空间规模,以便在布局上自然形成城市内部生态空间与外部生态空间的联通,为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系统产品在市域范围内的流通提供承载空间。
柳敏穆晓东李元征刘震宁晓菊李志刚王晶博
关键词:生态服务生态空间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领域难点探讨被引量:13
2019年
近年来,随着原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陆续发布,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已经成为环境科学、技术经济、环境法、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环境损害调查、环境损害基线确定、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环境价值评估等所面临的难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以期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政策制定者和鉴定评估人员提供参考。
王兴利王兴利吴晓晨颜为军王晨野王晶博
关键词:环境损害基线因果关系环境监测
风云四号A星和B星热红外数据辐射一致性研究
2025年
静止轨道卫星对地观测是获取地表温度、大气参数的重要方式。作为中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A星和B星的组网观测可大幅度扩大气象观测范围和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在联合使用之前,需要对两颗星载荷的相同波段的辐射一致性进行探索。本文提出了一种校正静止轨道卫星观测角度效应和光谱响应函数差异的方法,以对地观测热红外波段数据为例,在敦煌定标场、呼伦贝尔草原、巢湖、南海4个研究区开展了风云四号A/B卫星3个热红外波段(中心波长:8.5μm、10.8μm、12.0μm)辐射一致性研究。基于消除了时空差异、观测角度差异和光谱响应函数差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风云四号A星和B星的3个热红外波段观测亮温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亮温的误差较小,辐射一致性较好,但不同热红外波段之间的辐射一致性略有不同。第二热红外波段亮温一致性优于第三波段,第三波段表现优于第一波段。3个波段的亮温均方根误差处于0.28—1.51 K,偏差处于-1.13—0.85 K。第二、三波段的亮温差呈现明显的正偏态分布,第一波段的亮温差呈现负偏态分布。针对本文提出的校正方法,比较校正前后的统计结果,发现校正方法适用,且角度效应的校正方法能够明显降低两颗卫星热红外波段的亮温差异。两颗卫星热红外辐射一致性还受地类影响,在不同的地表类型下,3个波段的一致性表现略有差异。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风云四号A/B卫星热红外数据的联合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王宝震任华忠穆晓东穆晓东刘镕源赵聪
关键词:遥感静止轨道卫星热红外辐射地表温度亮温
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地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如何衡量海南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地表覆盖变化监测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基于遥感分类信息提取,统计分析了海南岛及其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在2000—2017年间海南岛40.838%的自然地表转换成了人工地表;75%的保护区变化量小于面积的30%,接近10%的保护区变化量大于面积的50%;随高程和坡度增加,各类型土地覆盖变化程度均减小;保护区内部变化与其周边3 km和6 km范围内的变化相关,而与较远区域9 km的变化无关。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覆盖变化显著、各自然保护区变化状况并不一致、地形和周边范围均对地表变化产生一定影响。该方法可为海南岛及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李一琼白俊武白俊武穆晓东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遥感技术
一种可用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催化净化的环保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可用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催化净化的环保纳米材料γ‑Fe<Sub>2</Sub>O<Sub>3</Sub>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保净化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环保纳米材料由γ相的Fe<Sub>2</Sub>O<Sub>3</S...
王兴利吴家欢唐闻雄王晶博刘阳生唐海武李清贵吴晓晨陈表娟符式锦符瞰薛易育陈峻峰颜为军王晨野莫凌黄春张翠萍穆晓东钱益斌王海妹黄薇徐诗琴杨晓姝盛广能梁焱李腾崖姜佳符金州刘贤蒋林林
文献传递
海南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评价分析
2024年
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潜在的重要影响,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干扰对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外业调查数据,利用熵值法和“N-E-S”(自然(Nature)、经济(Economy)、社会(Social))模型,构建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海南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评价分析。2017—2020年间,青皮林保护区及不同实验区范围内,林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且距离保护区越远,面积减少幅度越大;人类活动干扰主要来自旅游、农业用地、居民点用地等开发活动频繁的东部地区,在保护区内部以及不同范围实验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以低等级为主,保护区内部干扰强度稍有增加,0—3 km实验区范围内干扰强度下降,3—6 km范围内干扰强度增加最多。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省级保护区的进一步督察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续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撑。
张晓倩穆晓东闫敏闫敏
关键词:熵值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