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仁俊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质
  • 2篇地质调查
  • 2篇数字区域地质...
  • 2篇区域地质
  • 2篇区域地质调查
  • 2篇西线一期工程
  • 2篇南水北调
  • 2篇南水北调西线
  • 2篇南水北调西线...
  • 1篇地震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断层
  • 1篇断层探测
  • 1篇新区
  • 1篇玉皇
  • 1篇中段
  • 1篇山前
  • 1篇数字地质调查...
  • 1篇探槽
  • 1篇铜铅锌

机构

  • 4篇四川省地质调...
  • 4篇四川省地质矿...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作者

  • 5篇庞仁俊
  • 4篇秦宇龙
  • 3篇梅刚
  • 2篇谢启兴
  • 2篇徐琳
  • 2篇陈永东
  • 2篇易军
  • 2篇李海
  • 1篇熊昌利
  • 1篇文锦明
  • 1篇杨学俊
  • 1篇刘大明
  • 1篇杨荣

传媒

  • 1篇四川地震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城市地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玉皇沟断层探测与活动性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玉皇沟断裂是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内唯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断层,其第四系活动性对新区规划、建设和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人机航测、地震地质调查、探槽揭露、人工地震勘探、钻探联合剖面等探测方法研究其活动性。探测结果表明:1)该断层倾向SE,倾角20~30°,为一逆冲断层。2)在白垩系基岩区影像上线性构造明显,在第四系覆盖区无线性影像显示。3)人工地震勘探推断其上断点距地表15~20 m,未进入第四系覆盖层。4)钻孔联合剖面揭示断层两侧基覆面无错动。因此,综合判断玉皇沟断层至少在晚更新世以来未活动,其可能形成于喜马拉雅Ⅰ幕造山时期。
徐琳陈永东杨荣杨荣李海李海庞仁俊熊昌利
青海玛考才格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流体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玛考才格铜铅锌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位置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的(北)古特提斯造山系,区内褶皱、断裂等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青海省治多县当江地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为基础,运用野外实际调查、化探、同位素分析等成果的总结,对研究区内的玛考才格铅锌矿的矿床地质和矿石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热液流体活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庞仁俊庞仁俊梅刚
关键词:铜铅锌矿床混合流体MVT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以工程环境为重点的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针对1∶25万阿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涉及的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的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运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数字填图。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适宜于以工程与环境为侧重点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流程与方法。
谢启兴文锦明梅刚易军秦宇龙庞仁俊杨学俊
关键词: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
四川1:25万阿坝县幅区调主要成果与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四川1∶25万阿坝县幅区调,在三叠系多重划分对比与沉积盆地演化、新近—第四纪阿坝盆地演化、主要断裂带的断裂结构及其活动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编制了一期工程区带状地质图、引水线路评价剖面图,提出了引水线路优选方案,为区域地质调查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了经验,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系统应用试点工作,对系统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适宜于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为侧重点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流程与方法,提高了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成果报告的社会实用性。
谢启兴秦宇龙何文劲梅刚易军庞仁俊
关键词:盆地演化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数字区域地质调查
龙门山前山断裂中段古地震研究
2023年
“5·12”汶川地震形成了3条地表同震破裂带,前人以此为线索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中段、前山断裂中段以及小鱼洞断裂开展了系列古地震探槽研究,在古地震识别、年代控制、活动特征和大地震原地复发周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前山断裂中段中北部的探槽因古地震遗迹破坏较严重或未保存而效果不太理想,为补充前山断裂中段的古地震探槽研究基础数据,笔者在该断裂中部的汉旺镇群新村、北部的雎水镇月儿门村一带的Ⅱ级河流阶地上开挖了2条探槽,并进行了古地震研究工作。结果显示:(1)“5·12”汶川地震导致的地表垂向位移量在汉旺镇群新村白溪河南西岸为1.4~1.5 m,在雎水镇月儿门村雎水河东岸约0.53~0.6 m;(2)汉旺镇群新村探槽揭示了包括“5·12”汶川地震在内的至少2次大地震事件,且2次事件的垂向位移量相当,而雎水镇月儿门村探槽仅揭示了“5·12”汶川地震事件;(3)根据AMS^(14)C年龄测定结果,汉旺镇群新村探槽记录的前一次古地震事件应发生在2003±38 cal BP之前,与前人在擂鼓、映秀、小鱼洞、白鹿等地探槽记录的前一次古地震为同一事件,结合前人在地貌、古地震探槽方面的研究及历史记录,笔者认为这次古地震事件可能发生于3100 a BP左右。
官云彬徐琳陈永东秦宇龙秦宇龙庞仁俊刘大明
关键词:龙门山古地震探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