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白质疏松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0年
- 脑白质疏松(LA)又称脑白质病变或白质高信号,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其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LA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有关LA的发生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脑缺血低灌注、血-脑屏障受损、静脉胶原增生沉积及遗传机制相关。年龄作为LA的危险因素已被广泛证实,而与LA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仍在积极研究中。LA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不良影响,未来通过对LA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将为LA的临床干预提供可能靶点。
- 杜雪于丹丹赵敬堃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
- 神经元正五聚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20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内β-样淀粉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沉积,高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神经元丢失。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缺损、情感障碍及人格改变等。目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增加,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全球每3秒钟将会有1例AD患者产生。A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主要有Aβ理论、tau蛋白理论、神经和血管理论等假说。随着对AD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氧化应激、炎症等相关理论[2]。
- 于丹丹赵继巍段淑荣于宏丽赵敬堃
- 关键词:人格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纤维缠结AΒTAU蛋白ALZHEIMER
- 骨形态发生蛋白参与心血管疾病形成的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参与心血管疾病形成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的BMP分型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有着显著性差异,主要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诱导且参与血管动脉的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可累及冠状动脉、肺动脉、肾动脉等全身血管系统,从而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管壁硬化,甚至阻力升高、心脏扩大等等。因此,对BMP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 高安琪于丹丹张之然赵鹃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