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勇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禽流感病毒NS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 2012年
- 为制备禽流感病毒(AIV)NS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NS2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His-NS2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该重组蛋白获得大量表达,可溶性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达1∶20 000以上。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多克隆抗体能够与NS2蛋白特异性结合。
- 陈佳宁郭晶李旭勇陈化兰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低剂量感染小鼠发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11年
- 为模拟哺乳动物感染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的发病进程,本研究采用对哺乳动物高度致病的 H5N1 亚型 HPAIV 株 A/bar-headed goose/Qinghai/3/05(BHG/3/05),以低剂量鼻腔接种小鼠,观察发病、存活、病毒复制及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显示,100.4EID50即能够100%感染小鼠,但发病表现缓慢,死亡延迟至8d以后,存活达60%;体内病毒复制可持续10d以上,感染后前3d病毒的增殖限于呼吸道,随后扩散至脑、脾、肾等其他器官;组织病理学观察肺脏早期表现出渗出性炎症,第10d发展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本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禽流感的病理发生机制提供了具有价值的模型。
- 李旭勇郭晶施建忠李雁冰陈化兰
- 关键词:小鼠
-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序列分析及对哺乳动物致病力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本研究选取了2009年~2010年从我国南方地区分离到的6株H9N2 AIV,测定分析了其基因组序列及在小鼠体内的复制能力。HA基因分析显示:6株病毒均属于A/CK/BJ/94谱系,HA均含有人样受体结合位点Leu226。PB2基因分析表明,6株H9N2 AIV分离株均具有AIV低致病力的分子特征(Glu627和Asp701)。对BALB/c小鼠感染试验显示:感染组无任何临床症状及增重;病毒仅局限于小鼠呼吸道复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近年我国H9N2 AIV分子进化情况,并对评估H9N2AIV对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提供参考。
- 王金良李旭勇范俊郭晶邓国华施建忠陈化兰
- 关键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小鼠
- 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特异性单因子血清的制备
- 2015年
- 为制备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特异性单因子血清,以便快速鉴定H4以及H6亚型禽流感病毒,根据GenBank中A/Duck/Hunan/S11090/2012(H4N6)和A/Chicken/Guangdong/S1312/2010(H6N2)的血凝素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并进行密码子优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AGGs,通过双酶切鉴定以及测序确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给每只SPF鸡注射免疫200μg重组质粒,免疫周期为30d,第3次免疫后第10天,通过心脏采血收获单因子血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试验的结果表明,重组质粒中HA基因均被成功表达。利用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抗体效价均在64至128之间,表明制备的单因子血清抗体效价较高,敏感性强。使用其他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为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发现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制备的单因子血清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毒无交叉反应。
- 杨佳运李旭勇贾艳娥郭晶翁少亭高雪朱启运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 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A/Anhui/2/2005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被引量:3
- 2010年
- 为建立H5N1亚型人源禽流感病毒A/Anhui/2/2005(W-AH05)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W-AH05的8重组质粒,拯救出人源禽流感病毒R-A/Anhui/2/2005(R-AH05)。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救获病毒R-AH05与野生病毒W-AH05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动物试验证实,R-AH05保持了W-AH05的对BALB/c小鼠呈高致病力的特性,其MLD50分别为1.5log10EID50和1.2log10EID50。R-AH0与W-AH05分别以106EID50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各个脏器中的病毒滴度基本相同。由此可见,R-AH05保持了W-AH05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人源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及跨宿主传播机制等提供了操作平台。
- 冯华朋钟功勋张月梅李旭勇李雁冰施建忠陈化兰
- 关键词:H5N1反向遗传操作
-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疫苗候选株的构建被引量:2
- 2014年
-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 李媛媛郭晶李旭勇王金良范俊梁立滨邓国华施建忠陈化兰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 两株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研究
- 2014年
- 为比较2株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本研究选取了A/Anhui/2/05(AH/2/05)和A/Sichuan/81/05(SC/81/05)两株病毒,采用低剂量(10 EID50)感染小鼠模型,并就两株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差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H/2/05感染后小鼠出现体重下降和神经症状,并可致死部分小鼠;SC/81/05感染小鼠后,小鼠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体重、食欲、精神状态均不受影响。AH/2/05感染后病毒可在小鼠的全身复制,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可以长达14 d。SC/81/05感染后病毒仅在小鼠的肺脏中复制,并且仅能够在感染后的3 d和5 d分离到病毒。病理学检测显示,AH/2/05感染后病毒存在于小鼠的各脏器细胞并且引起小鼠脏器组织的严重病理变化,而SC/81/05感染后并未对小鼠组织脏器造成明显的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人源和禽源H5N1禽流感病毒低剂量感染对小鼠的致病差异,同时为进一步研究H5N1亚型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和致病能力提供了相关的实验依据。
- 郭晶李旭勇钟功勋施建忠李雁冰陈化兰
- 关键词:小鼠致病力
- 7.2分支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的构建被引量:3
- 2013年
- 为应对clade7.2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持续发生的抗原性改变及其引发的潜在AIV的地方性流行,需要根据流行监测的抗原分析结果挑选合适的供体株制备疫苗候选株。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以A/Puerto 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lade7.2 H5N1 AIV A/Chicken/Liao Ning/S4092/2011(CK/LN/S4092)基因组为模板经RT-PCR扩增其HA及NA基因,并对HA基因进行分子修饰,去除与H5亚型AIV致病力有关的HA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使其获得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即将-PQIEGRRRKR-突变为-PQRETR-),从而构建出clade7.2 H5N1亚型AIV疫苗候选株rPR8-LN/S4092,为动物免疫试验奠定了基础。
- 范俊李旭勇王金良郭晶邓国华施建忠陈化兰
- 关键词:CLADEH5N1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