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彧

作品数:1 被引量:34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酸性
  • 1篇酸雨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频率
  • 1篇PH值

机构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作者

  • 1篇赵晓莉
  • 1篇陈中钰
  • 1篇孙彧
  • 1篇黄晓龙
  • 1篇郭旭

传媒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2006—2013年四川酸雨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4
2015年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6.6%。安岳K值(电导率)多年平均值最高,达到82.9μs/cm;峨眉山K值多年平均值最低,仅为21.9μs/cm。四川近8 a降水p H平均值为4.74,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总体看两个阶段年均p H值呈阶梯式上升,到2013年四川省酸雨p H值已上升至5.30,酸性降水出现频率已下降至35.2%,K值降至44.9μs/cm。由于四川春季平均风速较秋季偏高,更利于污染物扩散,故月均p H值变化呈现夏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均K值则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这是因为冬季、春季空气中排放的SO2、NOx和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较多,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雨水的酸度,增强了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的离子化,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酸雨酸性强度呈两头小中间大,降水主要呈弱酸性,强酸性降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累计降水量与强酸性降水也无明显联系。
赵晓莉闫军陈中钰黄晓龙郭旭孙彧
关键词:酸雨PH值电导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