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城市绿地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与减排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LGR-密闭式动态通量箱法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城市绿地花草CO2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白天通量值为负,是CO2的净吸收汇;夜晚为正值,是CO2的净释放源;7:00左右由源转为汇,17:00左右由汇转为源,不同花卉24 h总通量有正负2种结果。冬季草坪作为源的时间延长,而作为汇的时间缩短。光强和温度是影响CO2通量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市绿地CH4通量较小,不足以对温室气体总量产生显著影响。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对城市绿地花草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 邓山陶敏向家璋余龙王婷乐易先杨肖汉骏肖尚斌
- 关键词:城市绿地温室气体通量减排
- 黄土高原区不同地貌类型下入渗水深度研究——以南小河沟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选取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天然荒草地董庄沟和植被恢复的杨家沟对比小流域,利用探地雷达探测、染色和注水入渗试验以及雨后土壤含水量观测,分析了黄土高原区入渗水影响深度及其与覆被、土壤和地形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黄土层10~20 cm内节理、裂隙、大孔隙等垂向异质性强,且呈现沟谷向梁峁坡增大趋势;为地下水补给提供了有利途径;短时段降水入渗影响小于1 m,且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密度增大、饱和入渗系数降低,减少了入渗水向深部运动量;林地覆盖地方大孔隙发育,增大饱和入渗系数和入渗水影响范围大;浅表20 cm土壤水分随坡地成反比、与地形指数成正比,说明沟谷洼地土壤水分高,缺水量小,是主要产流区,为揭示黄土高原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水循环规律和降雨-径流形成机制提供基础。
- 陶敏陈喜张志才刘金涛朱泽韩小乐
- 关键词:地貌类型黄土高原
- 黄土高塬沟壑区覆被变化生态水文效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天然荒坡董庄沟和有植被恢复的杨家沟两个对比流域,利用研究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区覆被变化对径流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植被显著减少径流量,杨家沟流域3 a平均径流量减少37.64%;与此同时,在0~1 m范围内杨家沟流域3 a平均土壤含水率比董庄沟流域大3.40%,均方差大3.11%。森林覆被流域土壤含水率增大,变化范围加大,暴雨洪水调蓄作用显著,洪水过程平缓,峰现时间明显滞后。
- 陶敏陈喜
- 关键词:覆被变化径流土壤含水量黄土高塬沟壑区
- 矩值法和图解法计算山区河流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差异被引量:10
- 2011年
- 在宜昌市山区小河莲沱溪采集一组以粗砂和极粗砂为优势粒度组成的沉积物样品,在筛析法进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用矩值法和图解法分别计算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十分接近,基本上可以互相替代.峰态呈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可互相代替.偏态较为离散,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中的差异性原因与两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及粗粒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关.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粗粒沉积物的偏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图解法偏态值指示了样品主体的尾部,而矩值法偏态值反映了样品总体的尾部特征.对于两种方法所得峰态值,当样品的粒级分布曲线呈单峰且粒级分布比较集中时,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差距不大,而当样品的粒级分布曲线呈双峰且次峰频数较大时,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则具有较大的差异.图解法的计算未能考虑到两端尾部的粒度特征,会导致粒度参数的计算产生偏差,而矩值法计算原理更科学,结果较为准确,因此在资料整合同化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方法计算粒度参数时导致的差异.
- 陶敏邓山王婷乐袁金钊肖尚斌
- 关键词:粒度参数图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