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京
- 作品数:31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陶行知社会教育实践思想探析——以育才学校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 2017年
- 陶行知社会教育实践思想在育才学校得到全面演绎。陶行知的社会教育实践思想体现在:在实践内容上,以形式多元的社会服务活动为主要载体;在实践行动上,以缓解国难和校难的社会奔走为主要方式;在实践考察上,以深入民间社会和提高生活技能为主要途径;在实践结果上,以民众智识的提高、民众的广泛认同以及学生的个体成长为主要标识。
- 刘京京
- 关键词:陶行知
- 民国时期大学生的社会服务生活
- 2016年
- 民国时期大学生演绎了一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服务生活画卷,他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募捐和爱国宣传活动,积极组建学生军进行军事训练,为国家重振和社会复兴奔走疾呼。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大学生们广泛开展提高民众智识的文化教育活动。民国时期的大学生成为唤醒民众的先锋队,革命运动的主力军。但是,不可否认,大学生的服务活动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冲动性等特点。
- 刘京京安立伟
- 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学生社会服务
- 郭秉文大学社会服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郭秉文执掌南高师-东大期间,以社会服务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之一,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下,郭秉文积极求学、勇于探索,逐渐形成与完善了其大学社会服务的思想,主要包括:调整学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推广大学科研,推动社会发展;兴办社会教育,扩大教育受众域。郭秉文拓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将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贯穿渗透到办学的各个环节,其社会服务思想对当前大学更好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 刘京京马静仪
- 关键词:郭秉文
- 民国时期师范生修学旅行活动的产生、开展及其特点——以六所高师为中心的考察
- 2022年
- 我国有着悠久的修学旅行传统。受当时日本及欧洲国家学生修学旅行的影响,民国时期师范生开展了内容丰富、范围域广的修学旅行活动。师范生修学旅行活动得以广泛开展,受益于相关制度的支持和经费政策的保障。民国时期六所高师开展了以参观考察国内外教育及实业发展状况和自然风光、文化史迹等为主的修学旅行活动。师范生的修学旅行活动兼具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双重特性,活动目的兼顾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活动空间广涉国内外多场域,活动保障源于经费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多方支持。师范生在参与修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构建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真正结合。
- 刘京京
- 关键词:民国时期师范生修学旅行
- 新文化史学视域下的教师生活史研究
- 2023年
- 新文化史学是在批判与质疑新史学的呼声当中,生发出来的一种新的史学流派,它强调将社会与文化看作一个整体,注重对历史事件进行文化阐释。新文化史学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促进了教育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新文化史学注重研究范围的延伸、史料挖掘的拓展、叙事书写的表达、研究视角的下移以及文化建构的阐释。新文化史学在教师生活史研究中的价值表现在揭示教育的历史图景,解读教师的个体经验,探索教师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文化互动。新文化史学为教师生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研究者应拓宽教师生活史的研究范围,丰富教师生活史的史料来源,重视生活化叙事的语言表达,追溯教师生活史的文化意蕴。
- 刘京京杨贵香
- 关键词:文化阐释
- 专业认证视角下高校师范生实践性课程体系建构被引量:2
- 2023年
- 高校师范生实践性课程是职前教师培养的关键构成,专业认证视角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对师范生实践性课程的资源保障、内容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高校师范生实践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课程资源配置不合理、课程内容形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师范生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对照专业认证理念,保障实践性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丰富实践性课程资源的内容与形式、完善实践性课程的资源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高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水平,助力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 张一刘京京
- 关键词:实践性课程师范生
- 西南联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类型、特征及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西南联大学生继承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优良的文化传统,运用自身的学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新思想、新文化的知识份子形象,开展了文化启蒙、服务当地、变革社会、改良风气的社会服务活动,发挥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联大学生以爱国活动为主旋律,以学生自治会、各种社团等组织为活动媒介,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活动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服务活动。联大学生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对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促进了个体社会化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发挥了大学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推进了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联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价值、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载体等内容,可为当今我国大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供历史镜鉴。
- 刘京京
- 关键词:西南联大社会服务
- 民国时期大学校友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功能研究
- 2023年
- 我国大学校友会组织的发展肇始于清朝末期,在当时教育界先驱对东西方教育经验的求索中,这一组织形式以不同形态被引入到我国教育领域之中,呈现出了集会活动、全体师生联合组织、毕业生联合组织三种历史面貌。在民国时期,大学校友会组织基本经历了以联络情感为目的的交往组织、以关怀母校为取向的服务组织及以“总会—分会”为表征的系统组织三个发展阶段。在校友会组织的历史演进中,其宗旨、结构和职能逐渐完善和拓展。民国时期大学校友会组织主要功能包括联络感情、援助校友、襄助母校、服务社会四个方面,对当时的学校建设、校友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付延刘京京
- 关键词:民国时期
-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与实施路径被引量:26
- 2019年
-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观念薄弱、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内外部条件薄弱等问题。为了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需要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理念,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工作,保障软件、硬件的落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继续推进信息化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 刘京京马静仪
-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现代化
- 民国时期大学校友资源的形成、巩固与运用
- 2024年
- 民国时期的大学校友会是校友资源培育与开发的主要组织。透过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民国时期大学校友会组建与运行背后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对校友关系网络的构建、加强与利用,实现校友资源这一社会资本形式的凝聚、巩固与有效开发。通过校友会的组建以及组织制度的形成,原本松散的校友关系网络得以制度化、规范化。以收集信息、定期集会、迎来送往、创办刊物、营建会所为主要活动形式则使校友关系得以持续的巩固和加强。通过校友会的组织运作,蕴藏在校友关系网络中的校友资源以物力资源、社会影响力资源、公益性资源等多种形式被充分开发,为母校建设、校友发展和社会事业作出贡献。
- 付延刘京京
- 关键词:校友资源校友会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