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抗体
  • 4篇葡萄球菌
  • 4篇球菌
  • 4篇细胞
  • 4篇金黄色葡萄球...
  • 4篇克隆
  • 4篇黄色葡萄球菌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溶血活性
  • 2篇单胞菌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药物
  • 2篇药物靶点
  • 2篇溶血素
  • 2篇噬菌体
  • 2篇噬菌体抗体
  • 2篇噬菌体抗体库
  • 2篇受体

机构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河南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高亚萍
  • 11篇刘成华
  • 11篇杨光
  • 9篇刘玉
  • 4篇刘方杰
  • 3篇李迪
  • 3篇沈倍奋
  • 2篇冯健男
  • 2篇靳鹏
  • 1篇马远方
  • 1篇宋涛
  • 1篇张军
  • 1篇张旭
  • 1篇韩冬
  • 1篇曹润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表达、纯化及中和性抗体的制备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分泌毒素β-溶血素(β-hemolysin,Hlb)及其突变体HlbH-149-N,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并制备其功能性抗体,探讨Hlb蛋白在金葡菌感染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以金葡菌NCTC-8325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hlb,进一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hlb,并转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点突变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hlbH-149-N,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通过Ni2+柱亲和纯化获得Hlb蛋白及突变体HlbH-149-N蛋白;通过溶血实验检测Hlb及突变体HlbH-149-N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并制备Hlb特异性抗体,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Hlb蛋白和突变体HlbH-149-N蛋白,溶血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重组Hlb蛋白能够裂解绵羊红细胞,而突变体HlbH-149-N蛋白不能裂解绵羊红细胞;不同物种红细胞对Hlb敏感性不同;制备了抗Hl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anti-Hlb),ELISA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anti-Hlb能特异结合Hlb蛋白和突变体HlbH-149-N蛋白,同时发现,anti-Hlb可有效抑制Hlb对绵羊红细胞的裂解作用。结论获得了具有良好溶血活性的重组Hlb蛋白以及无溶血活性的突变体HlbH-149-N蛋白,并制备了具有中和活性的特异性抗体,为深入研究Hlb在金葡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刘成华李迪高亚萍靳鹏刘玉杨光
关键词:溶血活性抗体制备
膀胱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初步验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筛选膀胱癌相关基因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以鉴定膀胱癌相关功能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比分析膀胱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选取表达水平差异较大的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在34例膀胱癌患者中检测其表达水平,分析差异基因与膀胱癌患者多种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初步筛选出多个差异表达基因(6 526个),进一步选取其中12个差异较大的基因,在多样本中的验证结果表明,其中4个基因:CEACAM5、LY6D、MYH11及CNN1的表达水平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随后将这4个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年龄、性别、吸烟史和肿瘤侵袭程度)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CEACAM5、MYH11及CNN1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而LY6D则无统计学差异。这4个基因表达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无明显关联。结论 CEACAM5、LY6D、MYH11及CNN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相关,其中CEACAM5、MYH11及CNN1可能参与了膀胱癌肿瘤侵袭过程。
韩冬刘成华高亚萍张旭杨光宋涛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芯片膀胱癌
eLtaS蛋白作为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药物靶点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eLtaS蛋白作为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药物靶点的应用。实验证明,eLtaS蛋白可抑制胰岛素与膜受体蛋白结合、抑制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降低胰岛素介导的受体磷酸化、抑制胰岛素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
杨光刘玉高亚萍刘成华
文献传递
一种抗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单克隆抗体及应用。该单克隆抗体由重链和轻链组成;所述重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所述轻链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本发明以α‑溶血素为靶抗原,从噬...
杨光刘方杰刘玉刘成华高亚萍冯健男沈倍奋
文献传递
抗HU蛋白抗体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实验
2017年
目的探讨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结合蛋白HU的多克隆抗体是否能够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HU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HU,亚克隆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镍亲和树脂纯化获得HU蛋白。利用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获得兔源抗HU血清,利用Protein A树脂纯化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抗体亲和力,并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实验验证抗体活性。结果重组蛋白HU以可溶形式表达,成功制备了高滴度(>1∶100 000)的兔源抗HU多克隆抗体。生物膜形成后结晶紫染色数据显示抗HU多克隆抗体浓度在75μg/ml和0.6μg/ml时OD595读值分别为0.052和1.220,Confocal实验表明抗HU多克隆抗体能够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的形成,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HU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这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策略。
李静静刘方杰高亚萍刘成华刘玉张军杨光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克隆抗体生物膜
抗铜绿假单胞菌PcrV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功能验证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获得能应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的抗Pcr V蛋白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Pcr V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Pcr V,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镍离子螯合树脂亲和纯化Pcr V蛋白。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Pcr V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以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该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至293E细胞,收取培养细胞上清,并利用Protein A树脂亲和纯化抗体。利用ELISA实验检测抗体亲和力,并通过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模型验证抗体活性。结果:获得重组蛋白Pcr V,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并制备了一株全人源抗Pcr V单克隆抗体YG5。ELISA实验结果表明YG5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EC50=61 ng/ml),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YG5能有效抵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降低小鼠的死亡率。结论:靶向铜绿假单胞菌Pcr V蛋白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YG5能够有效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降低其对机体感染,有可能成为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性抗体。
管章春刘方杰刘成华高亚萍沈倍奋杨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单克隆抗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葡菌)是人和动物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能引起从表层皮肤疖痈到威胁生命的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多种疾病。金葡菌分泌的α-溶血素(α-hemolysin,Hla)...
李迪刘成华高亚萍刘玉杨光
关键词:B细胞
文献传递
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李迪刘成华高亚萍刘玉杨光
关键词:B细胞
eLtaS蛋白作为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药物靶点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eLtaS蛋白作为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药物靶点的应用。实验证明,eLtaS蛋白可抑制胰岛素与膜受体蛋白结合、抑制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降低胰岛素介导的受体磷酸化、抑制胰岛素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
杨光刘玉高亚萍刘成华
文献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AprA及其抑制剂AprI的表达、纯化和初步的活性验证
2016年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重要毒力因子碱性蛋白酶(AprA)、碱性蛋白酶抑制剂(AprI)和鞭毛蛋白(flagellin),并检测AprA和AprI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该菌PAO1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pr A、apr I和flic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AprA、p ET-28a-AprI和p ET-28a-鞭毛蛋白,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将包涵体变性、复性后纯化获得AprA蛋白,通过镍亲和树脂纯化获得AprI和鞭毛蛋白。利用SDS-PAGE检测AprA裂解鞭毛蛋白活性。结果重组蛋白AprA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AprI和鞭毛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AprA能裂解鞭毛蛋白,加入AprI可抑制AprA裂解鞭毛蛋白。结论 PAE分泌的AprA蛋白具有裂解鞭毛蛋白的活性,该活性能被AprI抑制。该研究为深入研究PAE的AprA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曹润高亚萍刘玉刘成华靳鹏马远方杨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鞭毛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