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新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市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艾滋病
  • 4篇性行为
  • 4篇男男性行为
  • 3篇男男性行为人...
  • 3篇艾滋病病毒
  • 3篇病毒
  • 2篇行为者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梅毒
  • 2篇男男性行为者
  • 2篇高危
  • 1篇性传播
  • 1篇异性性传播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知晓
  • 1篇知识知晓率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知晓率调查
  • 1篇同性恋

机构

  • 6篇温州市鹿城区...
  • 1篇浙江省温州市...

作者

  • 7篇张秀新
  • 5篇赵东设
  • 4篇陈艳艳
  • 2篇郑东方
  • 1篇叶晓丹
  • 1篇胡娟娟

传媒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州市鹿城区2008—2017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鹿城区近年来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7年当地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报告梅毒8152例,其中2010年发病率最高(97.7/10万),2016年最低(32.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6.8/10万。2008—2010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以隐性梅毒报告病例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87︰1,18~39岁人群占比最高,为52.2%,60岁以上占总报告例数的18.5%。职业分布以工人居多,其次是家政及待业人员。结论鹿城区梅毒发病趋势近几年先上升后下降并趋缓,需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干预策略,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薛芳辉张秀新赵东设周承洁
关键词:梅毒
鹿城区2011年-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梅毒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鹿城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及相关危险行为状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更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2013年采用滚雪球法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结果 3年分别调查MSM 401名、402名和401名,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5.7%、7.2%,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5%、7.2%、10.2%。各年度同性性行为时最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3.9%~49.1%,异性性行为时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为19.2%~34.7%。结论鹿城区MSM的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应加大力度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遏制HIV传播。
张秀新薛芳辉金镒华郑东方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高危行为感染率
温州市鹿城区VCT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鹿城区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求询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2010-2013年的求询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高危行为史,并抽血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7463名求询者,其中男4820人(64.6%),已婚有配偶3290人(44.1%)、未婚3924人(52.6%),平均年龄(29.13±8.24)岁。经检测,223人HIV抗体阳性,阳性率3.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求询者来源、求询原因、既往是否检测HIV、年份等与HIV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主动/转介求询、求询原因、调查时间等与HIV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VCT是发现HIV感染者和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干预,扩大VCT覆盖率,采取多种方式更好地推动VCT工作开展。
张秀新薛芳辉郑东方温明权
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影响因素
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温州市鹿城区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为梅毒防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温州市鹿城区2011—2012年酒吧、公园和浴室的MSM人群1 204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39%和9.30%,HIV抗体阳性合并梅毒感染率为1.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年内患过性病、HIV抗体阳性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2.038(1.180~3.517)和2.378(1.332~4.246);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是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280(0.120~0.655)。结论鹿城区MSM人群梅毒感染率较高,应重点对低文化程度者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控。
赵东设薛芳辉陈艳艳张秀新叶晓丹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梅毒艾滋病影响因素
195例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异性性传播的主要方式和分布特征,为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获取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异性性传播方式及性行为特征等。结果:共调查195例经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病例,男性140例,女性55例。其中经商业性伴传播者占60.51%;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者占24.62%;经固定性伴传播者占14.87%。传播方式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以商业异性性伴传播为主(71.43%),女性以固定性伴传播为主(34.55%)。在经商业性伴和固定性伴传播者中,≥5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44.07%、58.62%;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者以<30岁年龄组为主,占41.67%。结论:所调查地区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以商业性伴传播为主,经非商业临时性伴及固定性伴传播同样需要关注。应利用多种平台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是该地区防控艾滋病的工作重点。
张秀新薛芳辉赵东设陈艳艳
关键词:艾滋病异性性传播
温州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及行为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控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分别在2011-2013年的4-6月,对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及抽血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1204人,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84.3%(1015人),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89人)、9.3%(112人)。单因素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与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存在分离现象(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MSM 1年内接受过咨询或宣传、同伴员宣传、6个月内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调查时间,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7%的调查对象(911人)6个月内与男性发生过肛交,32.0%的调查对象(385人)同时拥有男女性伴,17.6%MSM(212人)提供过有偿性服务,5.3%的MSM(48/911)每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MSM存在同时有男女性伴、高危性性行为等感染HIV的潜在危险,同伴教育、咨询、宣传有利于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知晓率与HIV阳性率存在分离现象,提高知晓率可减少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
赵东设薛芳辉陈艳艳张秀新胡娟娟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温州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造成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高危人群之一。资料显示,中国2011年有78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MSM占17.4%。MSM有其经常活动的场所,如酒吧、公园、浴池。为了解温州市MSM人群HIV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将2011-2013年男男同性恋人群哨点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赵东设薛芳辉陈艳艳张秀新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男同性恋人群高危人群艾滋病传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