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玥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病毒
  • 4篇犬病
  • 4篇伪狂犬病
  • 4篇狂犬
  • 3篇血清
  • 3篇伪狂犬病病毒
  • 3篇抗病毒
  • 3篇狂犬病病毒
  • 3篇藏猪
  • 3篇IFN-
  • 2篇胸膜肺炎
  • 2篇胸膜肺炎放线...
  • 2篇原核表达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猪繁殖
  • 2篇猪繁殖与呼吸...
  • 2篇猪繁殖与呼吸...
  • 2篇猪轮状病毒

机构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动物疫病与人...

作者

  • 12篇殷玥
  • 11篇徐志文
  • 10篇朱玲
  • 8篇樊毅
  • 7篇赵军
  • 6篇李萍
  • 4篇黄剑波
  • 4篇杨凡
  • 4篇吕雯婷
  • 3篇姜子义
  • 2篇吕文婷
  • 2篇刘洪亮
  • 1篇周远成
  • 1篇杨泽晓
  • 1篇郭万柱
  • 1篇刘鹏娟
  • 1篇卓秀萍
  • 1篇李碧
  • 1篇冯宇
  • 1篇陈瑛琪

传媒

  • 5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养猪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猪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藏猪IFN-λ3成熟肽的克隆及表达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藏猪IFN‑λ3成熟肽的克隆及表达方法和应用,通过提取IFN‑λ3总RNA,进行PCR扩增,将产物转化至感受态细胞中培养,以获得的质粒进行PCR扩增,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中培养。通过将pMD19‑T‑m...
殷玥朱玲冯宇徐志文
文献传递
伪狂犬病毒gE、gI和US9三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2017年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疱疹病毒,在自然界具有极广泛的宿主类群,是中国养猪业发展主要威胁之一。为了研究病毒的神经传导机制,实验采用Lipofectamine3 000转染试剂,将PP63质粒与伪狂犬病毒Fa株基因组DNA共转染BHK-21细胞,空斑筛选得到gI/gE/US9重组缺失病毒,并命名为SA215-T。采用PCR、基因测序、Western Blot、电镜检查和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检测重组病毒PRV-SA215-T。研究结果显示,Western Blot未发现gE基因的表达,SA215-T株的电镜形态与野毒株无明显差异,SA215-T株与亲本毒株Fa株在细胞中的生长曲线差异不明显且均达到了较高的病毒滴度。
樊毅李碧郭万柱李萍黄剑波杨凡姜子义赵军许思遥邓益超殷玥毛汐语吕雯婷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重组病毒基因缺失
免疫组化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大鼠后在其组织中分布规律的研究
2017年
伪狂犬病毒(PRV)能够感染神经元细胞并且跨突触传播,该特性使它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神经示踪病毒。为探究PRV在动物体内分布情况,本研究构建了PRV人工感染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PRV在大鼠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增殖分布情况,同时还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在PRV感染72 h、78 h、84 h、96 h、104 h、108 h后开始依次在大鼠的脑、肺、肾、脾、肝、心检测到PRV。同时在总计36个PRV检测样品中,PCR检测的检出率为50%,免疫组化检测的检出率为36%,两者的符合率为72%。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RV感染大鼠后在体内增殖分布规律和病变程度,为进一步探索RV的组织嗜性以及机体抗病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樊毅刘洪亮李萍黄剑波杨凡姜子义赵军许思遥邓益超殷玥毛汐语吕雯婷杨泽晓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大鼠模型免疫组化
藏猪IFN-λ3成熟肽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抗病毒效价测定
2018年
为探究藏猪Ⅲ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以藏猪肠道和肺脏核酸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克隆IFN-λ3基因(ZPoIFN-λ3),经测序鉴定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ZPoIFN-λ3,并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优化诱导时间、IPTG浓度,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表达蛋白,并采用SDS-PAGE验证。纯化蛋白经透析复性浓缩,以此为免疫原制备鼠抗ZPoIFN-λ3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鉴定。通过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表达蛋白在MDBK/VSV系统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成功克隆藏猪IFN-λ3成熟肽基因,经分析发现藏猪IFN-λ3核酸序列与野猪核酸同源性为100%。成功构建藏猪IFN-λ3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成功表达大小为34 ku蛋白,蛋白纯化后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鼠抗ZPoIFN-λ3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免疫原性。p ET-32a(+)-mPoIFN-λ3表达蛋白在MDBK/VSV系统抗病毒效价为10×24.5U·0.1 mL-1,比活力为2×103U·mg-1。研究首次克隆藏猪IFN-λ3基因并原核表达,通过研究其抗病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藏猪IFN-λ3生物学特性和相关基因重组药物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为临床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
李原野殷玥陈瑛琪张继宗杨晓宇王佳煜朱玲徐志文
关键词:藏猪原核表达抗病毒
藏猪IFN-λ3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抗猪轮状病毒活性研究
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能够快速产生强大的先天免疫应答,其中干扰素信号通路最为经典。目前,根据干扰素的来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构、受体以及生物学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Ⅰ型干扰素(IFN-α/β)、Ⅱ型干扰素(IFN-γ)以...
殷玥
关键词:藏猪免疫应答抗病毒活性
文献传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四川株的分离鉴定及Nsp2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四川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本研究选用2012—2014年四川省不同地区采集并诊断为PRRSV阳性的病料,以Marc 14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蚀斑纯化,病毒基因扩增、测序后与NCBI现有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研究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共成功分离到10株PRRSV,分析证明所有分离毒株均是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株,序列比对显示,其中SC2012、SC2012-2株Nsp2部分基因与众多HP-PRRSV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1%~97%之间,与经典毒株CH-1a株同源性为72.9%,与所有BLAST毒株相比存在新缺失位点,与CH-1a、BJ-4株相比,在Nsp2蛋白485 aa^498 aa处存在14个连续氨基酸缺失,其他8株均含30个不连续氨基酸缺失。氨基酸同源性比对显示,SC2012、SC2012-2株高变区与国内分离株同源性介于61.5%~97.2%之间。通过TCID50法测得SC2012、SCSN2012-1、SCSN2012-2、SCCD2012、SCLS2012、SCMY2012、SCBZ2012、SCXC2012、SCXJ2012和SC2012-2病毒毒价分别为10^(-5.41)/m L、10^(-6.5)/m L、10^(-7.29)/m L、10^(-6.41)/m L、10^(-5.5)/m L、10^(-7.67)/m L、10^(-6.29)/m L、10^(-6.8)/m L、10^(-7.41)/m L和10^(-6)/m L。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SC2012、SC2012-2株是新变异毒株,为四川省PRRSV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毛汐语周远成赵军殷玥吕雯婷邓益超樊毅许思遥朱玲徐志文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生物信息学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菌株体内外培养转录差异的研究
2017年
为揭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菌株在体内外培养转录的差异,将该菌培养至对数期采用滴鼻的方式攻毒SPF级昆明小鼠,取小鼠肺组织及菌体纯培养物采用Illumina Hi 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该菌在体内外培养的转录差异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肺组织中获取该菌的Clean reads与指定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达15.68%,体外培养菌体的比对效率为97.99%;以后者转录组为对照,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333个,其中上调基因113个,下调基因220个,挖掘新基因6个。对DEG进行GO、COG及KEGG等分析可见,DEG主要富集在能量的产生与转化、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方面,主要集中在碳代谢、ATP结合蛋白转运蛋白、嘌呤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硫代谢等通路上。本研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菌株在SPF昆明小鼠体内及体外培养转录差异进行了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菌的致病机制,为后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菌株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李萍樊毅殷玥赵军黄剑波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转录组学差异基因
伪狂犬病病毒四川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gE和gD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解当前四川省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特征,2015年从四川省9个市13个猪场采集了13份疑似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发病病例的脑组织,采用PCR鉴定、PK-15细胞分离培养、蚀斑纯化和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从脑组织中共分离得到4株PRV,分别命名为PRV-SC-1、PRV-SC-2、PRV-SC-3、PRV-SC-4。通过对gE、g D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得到的PRV-SC-3株(G en Bank登录号:KU 605803)与N CBI上公布的中国广东2013年分离株KR051971.1和2015年分离株KT 936476.1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100%),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它与2010年公布的比利时分离株F J605132.1的亲缘关系最远(同源性为97.5%);对PRV-SC-3株gE糖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PRV-SC-3的T细胞抗原表位较2012年后国内分离株未发生变化,但其较比利时分离株减少了2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四川省伪狂犬病最新流行动态及病毒变异情况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军殷玥毛汐语吕文婷邓益超樊毅许思遥朱玲徐志文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生物信息学分析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菌株体外培养PalA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
2016年
为了解对机体免疫反应具有副作用的肽聚糖相关脂蛋白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体外培养中的表达规律,建立了一种SYBR Green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PalA基因在APP血清7型菌株体外培养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监测,并对比分析了菌株生长曲线与该基因的表达曲线。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y=-3.578x+48.982(E=90.3%,R^2=0.999),最低检测浓度为1.1×10~2copies/L,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重复性。菌液生长到第6小时(D_(600)=0.834)进入稳定期,活菌含量最高,达2.38×109CFU/m L,此时PalA基因的表达量较低,为0.609 ng/L,约占总反转录cDNA的0.366‰。菌液生长至第8小时(D_(600)=0.835)达到PalA基因表达最高峰,为0.913 ng/L,约占总反转录cDNA的0.564‰。菌液生长到第6小时满足菌液活性大、活菌含量高且PalA蛋白含量低等特点。本试验为临床APP全菌疫苗的生产提供了一定借鉴。
李萍樊毅毛汐语卓秀萍刘鹏娟殷玥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猪链球菌感染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6年
2016年3月,四川省南充市某规模化养猪场仔猪出现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关节肿大、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即大量死亡。剖检可见心包腔积液,肝脏表面有大量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膜、腹膜粘连。使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治疗无效。根据临床症状、
李萍樊毅毛汐语殷玥赵军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猪链球菌感染心包腔积液纤维素性眼睑水肿腹膜粘连关节肿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