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雅 作品数:10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25例 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LQ-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张绍虎 祝永福 张东伟 宇明慧 苏雅 王春花 夏黎明关键词:胃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学治疗 癌因性疲乏 中药汤剂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汤剂对于恶性腹水(Malignant ascites,MA)的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数据库,查找运用中药汤剂治疗恶性腹水的RCT试验,检索年限到2020年10月,并使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所纳入研究进行相关的系统分析。结果最终纳入RCT中文文献16篇,共11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药汤剂的参与能够明显提高腹水控制有效率[RR=1.47,95%CI(1.35,1.61),P<0.00001]和生活质量改善率[RR=2.08,95%CI(1.67,2.58),P<0.000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治疗能提高恶性腹水的有效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推荐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临床应用。但此次评价所收入的文献质量一般,有待更加深入、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中医药辅助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性。 杨静怡 夏黎明 祝永福 苏雅关键词:中药汤剂 恶性腹水 META分析 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5年 气血阴阳不足是癌因性疲乏中医的主要病机。针灸作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物理疗法,具有沟通表里内外、联系脏腑经络,从整体上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近年来,针灸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肿瘤的直接作用、肿瘤治疗相关副反应、肿瘤治疗的并发症等方面来改善癌因性疲乏。笔者对近年来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苏雅 夏黎明 祝永福关键词:癌因性疲乏 针刺 艾灸 针刺治疗脾肾亏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脾肾亏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肾亏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Piper疲乏量表评分及外周血象。结果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iper疲乏量表各项评分(行为纬度、情感纬度、感觉纬度、认知纬度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行为纬度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iper疲乏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淋巴细胞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脾肾亏虚型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方法,能升高外周血细胞,增强患者免疫力。 苏雅 祝永福 夏黎明关键词:针刺疗法 癌因性疲乏 脾肾亏虚 针药并用 中医辨证治疗癌症恶病质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癌症患者恶病质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癌症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八珍汤基础上辨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体重、生活质量、实验室检查(血清蛋白、前白蛋白)。结果:治疗后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各个功能领域评分较前均有升高;治疗组在各个领域(除外腹泻、经济困难)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治疗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疲乏、恶心呕吐、纳差、失眠领域的疗效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前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癌症恶病质有助于增加体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长生存期。 苏雅 祝永福 夏黎明关键词:癌症恶病质 中医 辨证 中医辨证分型与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与预后关系及替吉奥(S-1)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探讨进展期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是否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4月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一科住院,病理诊断为进展期胃癌,同时因体质状况原因无法耐受常规剂量化疗,仅行S-1单药姑息化疗的患者87例。通过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参照诊疗规范主要分为以下6型:脾虚痰湿、气血两虚、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热毒伤阴。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临床病理参数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其中以脾虚痰湿型疗效最好,热毒伤阴型预后最差,肝胃不和型化疗不良反应最明显。中医辨证分型、近期疗效均为影响进展期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单药S-1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同时不同辨证分型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张东伟 祝永福 王春花 张绍虎 宇明慧 苏雅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中医辨证分型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性研究,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是较好的方式。该研究通过对2016年度、2017年度在肿瘤科实习的医学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的改进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的方法和意义,初步探索更适合肿瘤学科发展的的考核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初步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比较连续两年的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成绩变化。结果两年度医学生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度的考核成绩及教学质量反馈均高于2016年度(P<0.01)。结论初步构建的细化考核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能提高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增强医学生肿瘤学临床技能,起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张东伟 祝永福 许晓洲 宇明慧 王春花 苏雅 张绍虎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夏黎明经验方对胃癌大鼠的抑瘤作用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通过PTRN-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胃癌大鼠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10只/组。除对照组大鼠,均进行造模。于接种胃癌细胞9~25d后开始给予大鼠相应的药物治疗,顺铂组接受顺铂治疗(0.2g/L,1mL/只),中药经验方组给予中药经验方药液治疗,1mL/只,2次/d;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一般情况、移植瘤质量和抑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胃黏膜组织形态,并采用RT-PCR检测胃黏膜组织中自噬蛋白(Bec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并以Western印迹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TEN-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模型制备过程中,各组大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模型组大鼠活动量显著降低,精神状态欠佳,毛发松散杂乱,色泽暗黄且无光泽,食欲减退,粪便呈溏状。顺铂组大鼠食欲减退,活动量减少,毛发紧贴身体,粪便溏薄;而中药经验方组的大鼠毛发紧密有序,活动量接近正常,精神良好,食欲接近正常大鼠,粪便成形。除正常组以外,余下三组大鼠的胃壁均明显增加,胃黏膜组织被炎性细胞浸润,排列杂乱无序;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经验方组和顺铂组的胃黏膜炎性浸润减少,且排列较为有序。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大鼠的移植瘤质量均显著减轻(均P<0.05)。模型组大鼠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中药经验方组和顺铂组偏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大鼠的胃癌组织中VEGF mRNA水平明显偏低,Beclin1 mRNA水平较高(均P<0.05),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PTEN、p-P13K和p-AKT信号通路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均P<0.05),其中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中药经验方对胃癌 苏雅 夏黎明 刘玮琪关键词:中药经验方 MDT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多学科协作组诊疗模式(MDT)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实习培训的1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4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另外56名学生为观察组,采用MDT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统计和对比两组学员的理论成绩、临床实操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分析和总结学生经过不同模式教学后专业能力的提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实操成绩及理论成绩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对教学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MDT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考虑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教学中推广应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祝永福 张东伟 王春花 许晓洲 吴月月 张绍虎 宇明慧 苏雅 吕祥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教学模式 针刺补虚组穴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观察针刺补虚组穴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地解决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方法。研究方法:将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CRF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针刺治疗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对症治疗组(C组)。针... 苏雅关键词:针刺 癌因性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