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甘霏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lrgB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常被认为是真核生物所独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凋亡;而与真核生物凋亡类似的细菌Cid/Lrg系统近年来也被人们所关注。表皮葡萄球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而表皮葡萄球菌致病与其易在人体内置的人工装置(关节、隐形眼镜、心脏瓣膜、留置导管等)表面形成生物膜密切相关。为评估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溶解死亡和形成生物膜的影响,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荧光定量PCR测定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对表皮葡萄球菌作用后不同时间段lrgB(受lytSR调控的基因B)的转录水平;显微镜下观察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态的影响情况。实验发现,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在作用伊始,对lrgB表达均有显著上调作用(P<0.05);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联用在作用6、12、24和48 h时,对lrgB表达亦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形态学观察亦证实了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实验结果证实,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在特定浓度下可调节lrgB的表达,因此具有抑制和破坏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促进细菌溶解、死亡等作用的可能。
- 官妍许甘霏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鱼腥草素钠红霉素程序性细胞死亡生物膜
- 表皮葡萄球菌总RNA小量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表皮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因细胞壁较厚、难破裂等特点致使其总RNA提取的难度增大,而总RNA提取效率和提取质量等对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以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为实验菌株,分别使用Trizol裂解联用研磨珠破碎法、单酶酶解法、双酶酶解法、液氮研磨法等4种细胞壁破碎方法,对其总RNA进行提取,对比提取效果,旨在寻找一种高效稳定的总RNA提取方法。结果显示,双酶裂解法和液氮研磨法提取的表皮葡萄球菌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重复性好,可有效提高表皮葡萄球菌总RNA提取质量。
- 许甘霏官妍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总RNA
- 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luxS,agr/RNA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细菌的群体感应及特异基因表达调控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luxS,agr均是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调控中的关键基因,RNAⅢ是agr系统的效应器分子。为了评估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荧光定量PCR测定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万古霉素、红霉素等对表皮葡萄球菌作用后不同时间段luxS,agr/RNAⅢ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1/2MIC,1/4MIC鱼腥草素钠,1/2MIC鱼腥草素钠+1/2MIC红霉素,1/4MIC鱼腥草素钠+1/4MIC红霉素,1/8MIC鱼腥草素钠+1/8MIC红霉素等在作用于ATCC 35984伊始,就可迅速上调luxS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作用6,12,48h后,鱼腥草素钠依然存在对luxS的上调作用。鱼腥草素钠在MIC,1/2MIC浓度时对agr表达均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1/2MIC鱼腥草素钠与1/2MIC红霉素联用、1/4 MIC鱼腥草素钠与1/4MIC红霉素联用,在作用6,12,24 h等时间段对agr表达的下调作用也很显著(P<0.05)。鱼腥草素钠在MIC浓度时,对RNAⅢ表达亦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1/2MIC鱼腥草素钠与1/2MIC红霉素联用对RNAⅢ表达的下调效果也很显著(P<0.05)。提示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可以迅速上调表皮葡萄球菌luxS转录水平的表达,在特定浓度下可下调agr/RNAⅢ的表达,具有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之间的相互黏附聚集、抑制膜内营养和输水通道的形成、阻止膜内细菌脱离、并抑制细菌外毒素形成等作用的可能。
- 许甘霏王晶晶吴大强官妍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鱼腥草素钠红霉素LU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