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宇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峡库区干支流落干期消落带土壤可转化态氮含量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探明三峡支流水体富营养化频发与库岸消落带土壤氮素'源-库'关系转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分级浸提法,分析了三峡库区长江万州段干流、苎溪河支流、密溪河支流消落带落干期土壤可转化态氮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三峡库区万州段干流相比,支流消落带落干期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较高,而阳离子交换量(CEC)和p H值较低.三峡干支流消落带土壤可转化态氮(TF-N)以OSF-N(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且含量上OSF-N>IMOF-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IEF-N(离子交换态氮)>CF-N(碳酸盐结合态氮);而空间分布上,TF-N表现为:密溪河>苎溪河>长江干流,4种TF-N形态中IEF-N和OSF-N在干支流间无显著差异,而CF-N和IMOF-N分布与TF-N相反,是造成干支流消落带TF-N差异的主要因素.
- 何立平刘丹于志国周斌杨振宇兰国新郭冬琴林俊杰
- 关键词:氮形态干支流消落带三峡库区
- 干湿交替下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16年
-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为砂粒(49.75%)>粉粒(36.16%)>黏粒(14.09%),粒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m)在2.612~2.781之间,均值为2.727。随消落带水位高程下降、流域断面自上至下、深度由表至底,黏粒、粉粒比例、Dm降低,砂粒比例升高。TN、TF-N、NO_3^--N含量分布与黏粒、粉粒、Dm正相关,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Dm可作为判断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含量关系的潜在指标。沉积物总体质地结构良好,但频繁的干湿交替使澎溪河下游和低水位高程沉积物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和砂质化,并通过改变粒径组成影响氮分布。落干期上游和高水位高程沉积物TF-N增加,提高了淹水期氮素进入水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 林俊杰杨振宇刘丹张帅赵金杨易于志国
- 关键词:消落带沉积物氮
- 不同深度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及其对增温的响应
- 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