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宁夏高温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异常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利用宁夏2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分析了宁夏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高温异常对应的大气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地区高温相对多发,大武口和同心为两个高发中心;7月高温出现频率最大;1971、2000、2001年和2005年为高温日数最多的4个年份,而1962、1979年和1989年没有高温日出现;宁夏高温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年代际突变,1997年以来宁夏平均高温日数较1996年以前增加了3.4倍。高温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异常对应中高纬度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即从西欧到白令海峡的大范围地区中高层高度异常场波列分布。亚洲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弱,高纬度冷空气不易南下,宁夏高温日数偏多。高温日数偏少年经向环流强,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
- 杨建玲冯建民闫军王建英郑广芬
- 关键词:高温大气环流异常
- 宁夏高等级公路强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
- 2023年
- 利用2011—2020年宁夏加密自动站逐时降雨资料,在统计、分析不同量级短时强降雨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气象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通及社会经济数据,从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3个方面建立了宁夏高等级公路强降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集,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了评价因子和各指标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开展了宁夏高等级公路强降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不同级别的短时强降雨其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午后至前半夜为短时强降雨多发时段,16:00为短时强降雨出现最多的时刻,后半夜至次日上午为短时强降雨低发时段;8月短时强降雨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7月。(2)雨强≥10 mm/h,≥20 mm/h和≥30 mm/h的高频区主要分布在银川市西部和固原市东南部。其中固原市泾源县和彭阳县雨强≥10 mm/h,其强降雨年均发生频次为5~7次;银川市苏峪口一带和固原市彭阳县南部雨强≥20 mm/h,其强降雨年均发生频次超过2次;银川市金凤区西部及固原市彭阳县南部雨强≥30 mm/h,其强降雨年均发生频次超过1次。(3)宁夏高等级公路强降雨灾害高风险路段主要分布在福银高速和青兰高速固原市泾源段,较高风险路段位于福银高速固原市原州区南段和青兰高速固原市隆德段。
- 雍佳王建英王建英包新宇王坤
-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风险评估
- 宁夏“星空旅游”气候资源适宜度评估被引量:4
- 2023年
- 近年来宁夏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星空旅游产业,而星空旅游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本文利用宁夏25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卫星辐射亮度资料,从云量、光污染、能见度、视宁度、人体舒适度5个方面,构建宁夏星空旅游气候资源适宜度综合评估模型,对不同季节星空旅游气候适宜度开展评估。结果表明:宁夏大部地区一年四季都适宜或非常适宜星空旅游,而市(县、区)城区适宜度相对较低;夏季非常适宜星空旅游的区域最大,大部位于川区,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小。
- 马蕾马蕾杨柳王建英雍佳王建英
- 银川市冬季一次沙尘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文章借助银川市大气环境超级站监测资料,分析2018年2月8~9日银川市冬季一次沙尘污染过程颗粒物的水平、垂直分布特性,并分析沙尘来源及传输过程。结果表明:2月8~9日,银川市沙尘的传输方向为西北方向,沙尘过境阶段近地面总悬浮颗粒物(TSP)、颗粒物(PM_(10))呈快速上升趋势,颗粒物(PM_1)的浓度及颗粒物(PM_(2.5))/颗粒物(PM_(10))比值呈明显下降,能见度由20降至5 km左右。此次沙尘污染过程是以粗粒子模态颗粒物为主的污染过程,污染主要原因是冷锋过境大风携带来自西北方向新疆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上游外源沙尘。
- 杨丽蓉尹伟康王建英张欣荣郭英茹
- 关键词:颗粒物沙尘天气污染过程
- 宁夏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特征及等级预报标准体系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利用2017—2019年期间每年的5—9月宁夏各地臭氧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基于相关性分析和概率统计方法,在分析臭氧敏感气象要素特征基础上,综合各气象因子对臭氧生成贡献大小,并考虑各地海拔高低、污染状况等,建立了宁夏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预报模型及等级预报标准.结果表明,宁夏各地臭氧浓度与气温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0.72,臭氧浓度和超标率随着气温升高而明显升高;与相对湿度呈较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6—−0.55,相对湿度≤55%的较干燥环境臭氧浓度和超标率相对较高;与风速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1—0.32,风速在2—3 m·s^(−1)之间时,臭氧浓度和超标率较高;总云量在3成及以下时,臭氧浓度和超标率较大.宁夏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预报模型主要由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风速评分构成,并将海拔高度引入评分体系,间接代表了太阳辐射对臭氧浓度的影响.预报效果检验评估显示,各地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与臭氧浓度实际等级较为一致,且气象条件等级越高,各地臭氧浓度和超标率也越大,指数预报模型算法及等级预报分级标准可为宁夏臭氧污染气象条件客观精细化预报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对臭氧污染预报有指导意义.
- 王建英王建英范彦芳雍佳
- 关键词:臭氧污染气象条件
- 银川市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基于银川高空站2008~2017年的L波段秒级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利用干绝热法计算银川2008~2017年逐时大气混合层高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同时利用银川6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和AQI指数,分析大气混合层高度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银川市的大气混合层高度(MLH)大部时间在600 m以下,占比为68%;银川MLH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07:00(北京时间,下同)最低,16:00最高;各月MLH值在282~936 m,4~6月MLH值最高,12月MLH值最低;季节变化方面,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年变化方面,2012年MLH平均值最高为621 m,2015年最低为566 m;银川市6种污染物除O3外,其余5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与MLH值都为负相关,O3与MLH值的相关性最好;四季中,冬季污染物浓度与MLH值的相关性最好,夏季最差,秋季好于春季;银川MLH值与AQI指数呈负相关。
- 马宁任芝花王建英王建英卫建国杨有林
- 关键词:空气污染
- 不同路径冷空气导致的宁夏沙尘重污染天气特征及传输规律被引量:4
- 2024年
- 为探究不同路径冷空气影响下宁夏沙尘重污染天气的特征及传输规律,利用环境和气象数据及NCEP再分析资料,在对宁夏逐日地面环流分型的基础上,总结了易造成宁夏沙尘重污染天气的环流特征,基于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不同路径冷空气影响下的沙尘重污染天气特征及污染来源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较易造成全区沙尘重污染天气的冷空气路径和环流型为偏西路径型(A、AN、ANW)、西北路径型(AE、ANE、N、NE)和偏北路径型(CE、CSE、E)。(2)偏西路径冷空气影响下,中卫市一般最先出现沙尘重污染;西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中卫市和石嘴山市先出现沙尘重污染;偏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石嘴山市最先出现沙尘重污染。(3)偏西和西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宁夏沙尘传输轨迹以偏西和西北方向为主,沙尘源地主要来自额济纳旗周边戈壁、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沙源地对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分别为80~160μg·m^(-3)和>160μg·m^(-3);偏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的沙尘传输轨迹以西北和东北方向为主,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对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大于140μg·m^(-3),其中偏东方向的毛乌素沙地对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大于160μg·m^(-3)。
- 袁瑞瑞王建英王建英张肃诏王坤雍佳
- 关键词:环流分型
- 宁夏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舒适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指标.基于宁夏2008—2018年25个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人体舒适度指数(k ssd)为指标,计算全省及各市的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全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年、季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主要集中在1~6级,即寒冷、冷、凉、凉爽、舒服、稍热、热,没有炎热及酷热,大部分时间表现为舒适到偏凉的体感状态;舒适度指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冷、凉等级时间上南多北少,而舒适时间却是北多南少;六盘山海拔较高的区域全年体感为冷和凉的状态,不适宜旅游,而中北部4市的4—9月、地处六盘山区的固原市的5—9月为凉爽到舒适的体感状态,适宜开展户外活动;各地夏季适宜旅游的时间最多(68.6~79.0 d),占夏季的76.2%~87.8%,适合避暑;其次是春季和秋季,适宜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别为30.3~51.2,26.8~40.1 d;冬季各地冷不舒适特征明显,不太适宜旅游.
- 杨亚丽王建英王建英缑晓辉
- 关键词:旅游气候体感
- 贺兰山银川段不同重现期山洪灾害风险与影响区划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为评估贺兰山银川段山洪灾害风险程度及其影响,利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行政区划、水系和自动气象站历史降水数据,以及居民点、学校、桥梁等社会经济信息资料,采用FloodArea模型模拟与ArcGIS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贺兰山银川段不同重现期山洪灾害风险分布特征,及其对人口、土地利用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结果表明:(1)贺兰山银川段10〜100 a—遇山洪灾害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为109.5〜276.3 km2、45.0〜231.0 km2,13.4〜204.3 km2,同一风险等级的山洪灾害区划面积随着重现期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2)贺兰山10 a和20 a一遇山洪灾害风险区主要位于海拔1130〜1450 m的山洪沟及其两侧区域,50 a—遇山洪灾害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山洪沟下游和山前海拔1130〜1180 m的冲击扇区,100 a—遇山洪灾害风险区覆盖整个山前海拔1120〜1350 m的区域和冲击扇区。随着重现期增大,贺兰山山洪灾害风险区具有向上游(下游)区域扩展较慢(更快)的显著特征。(3)银川市受贺兰山10a、20a、50a和100 a一遇山洪灾害影响总人口分别为7.30×104人、9.87×104人,1.65×105人和2.39×105人。随着山洪重现期增大,受灾害影响总人口呈显著增加趋势,低、中、高风险区受影响人口增速分别在-12.4%〜20.5%、48.6%〜91.8%、163%〜300%之间。(4)农田、草地受贺兰山山洪灾害影响最大,二者合计占受影响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在82.1%〜86.9%之间;其次是建设用地和耕地,两者占受影响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在4.4%〜9.1%和1.1%〜4.6%之间,是银川市贺兰山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5)银川市受贺兰山10a、20a、50a、100a一遇山洪灾害中、高风险区影响的GDP合计分别为1.12×109元、2.00×109元,4.70×109元、8.74×109元;发生超50 a一遇山洪灾害时,沿山农业和工业产业、基础公共设施等会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 崔洋常倬林左河疆左河疆
- 关键词:山洪灾害ARCGIS
- 中卫市短历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2014-2018年中卫市所有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中卫市短历时强降水年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利用ArcGIS得到中卫市各地短历时强降水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2014-2018年期间,中卫市短历时强降水样本个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最多;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其中7月最易出现,且04:00-08:00和20:00-22:00两个时段最容易发生短历时强降水;中卫市最可能出现短历时强降水的地区主要为海原县,尤其是海原县西南部,且08:00-11:00不易出现,02:00-05:00较易出现,其他时段均最易出现;其次为中宁县南部;最难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地区为沿黄灌区。
- 杨苑王建英党张利王建英
- 关键词:短历时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