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程程
- 作品数:25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超重及肥胖与牙周健康状况的相关性调查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究10~11岁儿童超重及肥胖与牙周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成都市198名10~11岁儿童,其中男106名,女92名。检查受试者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记录刷牙习惯和牙周状况。以BMI作为标准纳入超重肥胖组(实验组) 98人、正常组(对照组) 100人,以腰围为标准纳入超重肥胖组(实验组) 94人、正常组(对照组) 104人。牙周检查内容包括探诊出血指数(BOP)、可见菌斑指数(VPI)、牙石指数(CI)和探诊深度(PD)。采用χ2检验、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BMI和腰围标准分组下,实验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均差于对照组(P<0.01),BOP、VPI>0.25人数、CI高于对照组(P<0.01),出现PD>3 mm的人数无统计学差异。控制VPI>0.25、口腔卫生习惯不良作为混杂因素,BMI标准的超重/肥胖是BOP>0.25的危险因素(OR=1.911,95%CI 1.02~3.58),腰围标准的超重/肥胖是BOP> 0.25(OR=1.78,95%CI 1.28~3.39)和出现牙石(OR=1.88,95%CI 1.03~3.58)的危险因素。结论 10~11岁儿童中全身性肥胖与BOP相关,腹型肥胖与BOP和出现牙石均存在关联。
- 郭雨桐庞波张紫涵张芷莲吕欣蔚牛毓龙丁一刘程程
- 关键词:儿童牙周状况体质指数腰围
- 遥感成像技术在口腔疾病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遥感技术是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在疾病空间分析、精细导航定位和实时医学图像终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对病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诊断,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预警。本文综合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微波成像技术、太赫兹成像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等遥感成像技术应用于疾病诊疗的原理和优势,并阐述了常见遥感成像技术在龋病病变组织早期的检测、口腔癌边缘和波及范围评估、口腔软硬组织微小变化的探测等口腔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 曹梦颖石蕊于瀚雯刘程程
- 关键词:微波成像太赫兹成像高光谱成像龋病远程医疗
- 体外牙周微生态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 2022年
- 牙周炎的病因学研究经历了从非特异性菌斑学说、特异性菌斑学说到生态菌斑学说的转变,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多微生物协同和生态失调模型,病原体组作为疾病病因学中的新概念也逐渐引起重视,这些都提示牙周感染中牙菌斑生物膜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构建牙周微生态模型对牙周炎病因及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不同研究构建了多个体外牙周微生态模型,其建模方法和应用存在差异。本文就体外牙周微生态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陈迎白慧敏吴亚菲刘程程
- 关键词:牙周炎病因学生物膜
- 牙龈卟啉单胞菌酪氨酸激酶活性结构域和功能解析
- 目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可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导致牙槽骨丧失,是毒力最强的牙周致病菌之一。研究表明P.gingivalis细胞外多糖的合成和菌毛...
- 刘程程周学东Richard J.Lamont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 文献传递
- 侵袭性牙周炎唾液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侵袭性牙周炎是好发于青年人群,以进展迅速、破坏严重为特征,伴有家族聚集性的一类牙周炎。唾液中生物标记物能实时反映口腔软组织和硬组织、口腔内微生物的状态,在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中有运用潜力,并可监测其活动状态。同时,唾液诊断具有廉价、无创、简便、舒适等优点。因此,唾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早期诊断、实时监测。本文对侵袭性牙周炎唾液诊断标记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侵袭性牙周炎唾液诊断提供思路。
- 杨卓张盛丹刘程程丁一
-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唾液微生物氧化应激蛋白质
- 肠道微生物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人类胃肠道内栖居着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的微生物群,肠道菌群稳态的维持对于宿主正常代谢活动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随着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开展,肠道菌群变化对骨代谢活动的影响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肠道微生物与骨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物影响骨代谢的潜在机制以及肠道微生物对牙槽骨可能发挥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肠道微生物与骨代谢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以及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吴琪刘程程郑黎薇李继遥周学东徐欣
-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骨代谢牙槽骨牙周炎
- 牙内吸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牙内吸收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牙髓疾病,其发病率较低,发病原因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关于牙内吸收的研究较少,多为病例报告,缺乏对牙内吸收的系统阐述。本文主要从病因、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对牙内吸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谢旭东刘程程丁一
- 关键词:牙内吸收成牙本质细胞
- 光生物调节在放射治疗后口腔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放射治疗是头颈癌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大多数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一系列口腔并发症,例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干症、味觉改变、吞咽困难及放射性颌骨坏死等。现有治疗方式主要为对症处理。自1967年Endre Mester发现并开创了光生物调节(PBM)以来,已有较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表明PBM在防治放射治疗后口腔并发症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总结了PBM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干症、放射性颌骨坏死、吞咽困难等放射治疗相关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多头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口腔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式。
- 陈小利张帆刘程程
- 关键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干症放射性颌骨坏死
- 虚拟人工智能在牙周病风险评估和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牙周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牙周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实现全民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意义重大。人工智能赋予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能力,在医疗领域通常使用物理和虚拟两种类型的人工智能。虚拟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赋能传统经验应用于牙周病风险评估和诊断中,有潜力开发多种口腔健康状况筛查工具、为牙周病预后判断提供新证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技术敏感性,进而推动牙周医疗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本文对近期虚拟人工智能在牙周病风险评估和诊断方面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局限性,为未来虚拟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应用的研究提供思路。
- 洪莞菁刘程程丁一
- 关键词:人工智能牙周病风险评估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生长因子是组织修复的基本调节者,在牙周组织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多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GF-β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调节TGF-β信号通路可缓解牙周炎症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为治疗牙周炎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TGF-β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田江雪莫龙义贾小玥刘程程徐欣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