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慧君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透
  • 1篇血透患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透析通路
  • 1篇内瘘
  • 1篇腔内
  • 1篇腔内血管
  • 1篇腔内血管成形...
  • 1篇经皮腔内
  • 1篇经皮腔内血管...
  • 1篇经皮腔内血管...
  • 1篇静脉
  • 1篇静脉内
  • 1篇静脉内瘘

机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黄朝兴
  • 1篇郑尘非
  • 1篇刘毅
  • 1篇孙文学
  • 1篇贾秀芬
  • 1篇潘慧君

传媒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上肢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8±13.2)岁;瘘管平均使用时间(16.5±13.8)月,患者平均透析时间(31.5±30.2)月。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PTA,术后每3个月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AVF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90.0%,其中17例自体AVF和10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术后27例患者首次开通率3个月为100%,6个月为91.3%,9个月为79.5%,12个月为72.6%,15个月为62.2%;术后AVF首次通畅率的单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瘘管类型、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瘘管使用时间、透析时间等临床因素对总生存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PTA是治疗AVF狭窄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近期效果明显。
郑尘非孙文学贾秀芬缪克凯潘慧君刘毅黄朝兴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透析通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液透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