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栋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康复训练图谱量化联合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图谱量化与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35例THA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图谱量化联合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89±0.14)分,低于对照组的(1.24±0.25)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49.53±4.29)分,高于对照组的(42.87±4.2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中的关节功能评分、畸形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分别为(39.76±3.82)分、(3.05±0.41)分、(35.17±4.14)分、(3.91±0.46)分、(81.62±5.4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3.69±3.63)分、(2.67±0.35)分、(30.55±3.92)分、(3.12±0.42)分、(70.23±5.3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图谱量化联合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可加快TH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局部疼痛,改善机体平衡能力.
- 陆栋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 经皮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股骨头旋转及固定钉滑脱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7年
- 背景:临床中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则优先考虑髓内钉治疗;但患者为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髓外固定或髓内固定均可起到较好的修复效果,因而临床中如何选取内固定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患者术后股骨头旋转、固定钉滑脱情况,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皮加压钢板组患者进行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在术后4周时使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此外对患者术后4周时股骨头旋转率、固定钉滑脱量和术后6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均显著高于经皮加压钢板组(P<0.05);(2)2组患者术后4周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经皮加压钢板组(P<0.05);(3)术后4周时经皮加压钢板组患者股骨头旋转率及固定钉滑脱量均显著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4)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经皮加压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修复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在患者股骨头旋转率和固定钉滑脱量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具优势。
- 张磊周正明顾家烨殷小军陆栋
-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
- 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初步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0例,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失血量为600ml,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该治疗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顾家烨黄国伟周正明陆栋沈建国张云庆杨惠光
- 关键词:髋臼骨折钢板内固定
- 万向锁定钢板治疗髋臼骨折的初步体会
- 顾家烨黄国伟周正明陆栋沈建国张云庆杨惠光
-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
- PCCP、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陆栋杨惠光殷小军顾家烨独行业王亚斌张海林
- 关键词:髋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接受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内翻角、后倾角、活动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45±0.56)、(3.01±0.34)、(2.5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8±0.61)、(3.37±0.33)、(2.9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间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85.11±4.32)°、(5.03±0.35)°,均低于对照组[(88.98±3.16)°、(6.11±0.36)°],活动度为(113.26±13.66)°,高于对照组[(106.56±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有冠状面半脱位�
- 陆栋黄国伟周枫汤志军王思奇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 肩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8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6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开展研究,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3),在完成常规检查后进行肩关节镜下清创减压术治疗,观察组(n=53),在完成常规检查后进行肩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术后肌腱再撕裂)。结果:术后,观察组恢复运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K、IL-6及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A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肌腱再撕裂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对患者肌肉损伤较重,增高血清CK、IL-6及hs-CRP,但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改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及功能,降低肌腱再撕裂发生率,值得优选。
- 陆栋徐军
- 关键词:肩关节功能
- 中医综合疗法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PFNA内固定配合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改善股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组,先就诊的44例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其后45例采取PFNA内固定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PFNA内固定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骨折愈合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陆栋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中医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