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AP3K1及LS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风险相关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MAP3K1及LS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Snapshot)分析方法,检测280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287例绝经前正常对照者MAP3K1基因rs889312和LSP1基因rs381719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MAP3K1基因rs889312和LSP1基因rs381719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和对照样本之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937、P=0.3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MAP3K1的rs889312位点,与AA携带者相比,AC携带者、CC携带者和AC+CC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的患病危险无关(OR=0.814,95%CI=0.537-1.236,P=0.335;OR=0.999,95%CI=0.627-1.594,P=0.998;OR=0.876,95%CI=0.591-1.298,P=0.509);对于LSP1的rs3817198位点,与TT携带者相比,CT携带者、CC携带者和CT+CC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的患病危险无关(OR=0.832,95%CI=0.565-1.223,P=0.349;OR=0.651,95%CI=0.108-3.936,P=0.640;OR=0.839,95%CI=0.573-1.229,P=0.369)。结论:上述两个基因MAP3K1和LSP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吴昊姜永冬庞达
- 关键词:乳腺癌单核苷酸多态遗传易感性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 2015年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乳腺浸润性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生率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普通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没有显著区别。这种病理类型可与普通浸润性导管癌混合出现,也可表现为单纯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但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及分子结构,决定了其病理学分级较高、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特点。多数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缘不清的不规则肿块影,常伴有微小钙化。其特征性病理形态为细胞膜上皮抗原(EMA)在肿瘤细胞簇外周的细胞和基质中腔隙边缘特异性染色,同时显微镜下瘤细胞表面发现微绒毛结构,说明了瘤细胞簇周围的空隙样结构实际上是管状腔隙,瘤细胞呈"极向倒转"方式排列。IMPC具有高度淋巴血管浸润倾向,局部复发率高,是一种预后较差的类型。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桃丽张国强何川吴昊尹慧子
-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肿瘤
- 月经和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 姜永冬吴昊白夏楠孙姗姗张国强庞达
- 关键词:月经生殖因素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