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 作品数:49 被引量:4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移动流行区间法在广东省21个地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利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制定广东省21个地市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阈值,评估全省手足口病所处流行阶段及流行强度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手足口病周发病率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的监测数据,考虑手足口病在本省的流行特点,纳入夏季流行季为研究对象,利用移动流行区间法为21个地市制定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阈值及强度阈值,进行强度分级。计算各地市应用此方法制定流行阈值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估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21个地市中,2018年流行开始阈值(手足口病周发病率)最小的为潮州(1.38/10万),最大的为珠海(13.30/10万);2018年广东省21个地市中19个地市为低流行强度,1个地市达到了中流行强度(深圳),1个地市在整个流行期均处于基线水平(茂名)。该方法在21个地市应用的灵敏度为93.82%(85.83%~98.15%);特异度为92.64%(86.65%~97.70%);阳性预测值为91.35%(85.02%~96.26%);阴性预测值为94.97%(88.34%~99.80%)。结论移动流行区间法在本省手足口病阈值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在广东省各地市手足口病分级预警中进行实际应用。
- 龙遗芳张萌陈旭光谭小华林文青杨芬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2011—2015年广东省基于主动监测的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1-2015年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系统"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8个哨点医院上报的感染EV-A71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监测数据,包括病例的年龄、发病日期和病原学数据等。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及实验室确诊病例数资料,包括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疫情数据、重症和死亡病例疫情数据,以及病例的年龄、发病日期和病原学数据等。结合两种来源的数据估算感染EV-A71手足口病发病率,描述其分布特征;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月份间EV-A71感染手足口病阳性率及估算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2011-2015年8个哨点医院共报告感染EV-A71的普通病例1 855例,其中,2014年最高(31.6%,605/1 916),2015年最低(6.8%,134/1 971)(χ^2=521.85,P〈0.001)。而通过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2011-2015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为1 772 516例,感染EV-A71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为1 902例;2011-2015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中,感染EV-A71的构成比分别达72.6%(1 775/2 444)和97.0%(127/131)。各年龄组EV-A71感染手足口病年均估算发病率随年龄升高呈下降趋势(趋势χ^2=990 273.20,P〈0.001),1岁组最高,为1 697.67/10万,4岁组最低,为705.46/10万。各月份EV-A71感染手足口病年均估算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3,P〈0.001),5月份最高,为15.51/10万,7月份最低,为9.42/10万。结论 广东省EV-A71感染手足口病在各年度流行水平不同,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以EV-A71感染为主,1岁儿童是EV-A71感染手足口病高危人群,5月为EV-A71感染手足口病的高峰时间。
- 谢东生何剑峰何剑峰杨芬李晖康敏张萌谭小华谭小华胡乐孙立梅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71型
- 珠三角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珠三角中小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诺如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定额随机抽样方法,对珠三角3个地级市48所中小学校320名教职工开展诺如病毒基础知识和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珠三角中小学教职工对诺如病毒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35.37%,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为57.63%,总知晓率为48.4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岗位是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影响因素,教师(OR=0.22,95%CI=0.09~0.55)、厨工(OR=0.09,95%CI=0.04~0.23)和保洁(OR=0.02,95%CI=0.00~0.07)对诺如病毒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远低于校医(P值均<0.05)。结论珠三角中小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学校需建立并执行具体防控流程,明确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定位,采取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促使校医所掌握的知识向校内能力的转化。
- 张家儿陈嘉玮万佳张韵张萌
- 关键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暴发流行
- 2010―2022年广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广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探索HFRS高危地区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HFRS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运用Joinpoint 4.6.0.0软件对HFRS报告病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运用GeoDa 1.16软件开展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通过计算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分析HFRS时空聚集性。结果2010—2022年广东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4322例,年均发病率为0.31/10万,利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来评价整体趋势性变化,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4%,95%CI:-12.6%~-3.9%)。3—4月为HFRS高发月份(RR=1.61,LLR=82.78,P=0.001)。珠三角地区、男性、30~69岁人群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家务及待业(973例,占22.51%)、商业服务(726例,占16.80%)、工人(645例,占14.92%)和农民(638例,占14.76%)居多。HFRS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市和佛山市。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1个一类聚集区位于广州市、佛山市的9个县(区),发生在2013年2—3月;2个二类聚集区主要涉及珠三角地区的7个地级市和粤西地区的阳江市的25个县(区),发生在2015年1—2月和2017年5—6月。每年的聚集区均出现在珠三角地区,不同年份涉及的地级市和县(区)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广州市、佛山市,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少数年份在夏季初。结论2010—2022年广东省HFRS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存在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珠三角地区为高发区域,中老年为主要高发人群。
- 韩啸宇谭小华罗傲杨宇威张萌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自相关
- 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抗原检测试剂的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调查登革热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抗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6年11月,从广州、东莞和中山三地登革热监测点医院,共收集核酸检测或病毒培养物阳性者300例。同期同地采集登革病毒核酸阴性的人群血液标本3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分别选用胶体金试剂(国产和进口)、ELISA试剂(国产和进口)在上述3个城市进行登革热抗原检测,计算并比较不同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以中山地区作为第三方检测。结果阳性组男性为133例,女性为167例,年龄为(47.2±13.3)岁,其中登革Ⅰ型为179例,登革Ⅱ型为110例,登革Ⅲ型为11例;对照组男、女病例均为154例,年龄为(40.1±11.6)岁。国产ELISA试剂灵敏度(94.5%)低于进口试剂(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P=0.030);NS1抗原检测Ⅰ型登革病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97.0%;检测Ⅱ型登革病毒时,国产ELISA和胶体金试剂的灵敏度分别为90.0%和95.0%,特异度分别为96.8%和100%,进口ELISA和胶体金试剂的灵敏度分别为100%和98.0%,特异度分别为99.4%和100%。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国产ELISA和胶体金试剂的灵敏度分别为90.0%和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20)。结论NS1检测试剂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登革热病例的早期筛查检测。
- 吴德赵令斋吴衍恒张欢张萌谈琦琪周惠琼张复春何剑峰
- 关键词:登革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原
- 2013—2017年三种基因型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期间广东省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
- 张萌龙逸芳孙立梅
-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型流行病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广东省2006-2017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6-2017年恙虫病报告发病资料,为开展有针对性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6-2017年报告的恙虫病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7年广东省共报告恙虫病...
- 彭佳张萌彭志强DENG Ai-pingZHANG Yin-tao
-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
- 文献传递
- 广东省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诺如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诺如病毒感染现况,为开展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分阶段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混合的抽样方法,分别于2019年春季开学前1周内、春季开学后第5~6周、秋季开学前1周内和秋季开学后第5~6周,采集广州、珠海、中山、江门4地市9所学校食品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共采集1747份样本,监测地区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诺如病毒总阳性率1.43%(n=25),急性胃肠炎总体罹患率1.26%(n=22);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诺如病毒感染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开学前后、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名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占84.00%;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参与村宴聚餐[比值比(OR)=8.36,95%置信区间(CI):2.27~30.89]和家中有既往感染者(OR=10.94,95%CI:2.92~40.96),患急性胃肠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曾在饭馆酒楼等就餐(OR=4.88,95%CI:1.77~13.51)。结论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诺如病毒感染率总体虽然较低,且多为隐性感染,但易通过污染食物和水等导致传播,引起学校诺如疫情暴发,因此应加强对此类人群诺如病毒感染监测,强化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
- 陈旭光陈凤萍杨芬汪慧焦亮王曼陈茂余方苓李剑森李晖张萌
- 关键词:食品从业人员诺如病毒无症状感染急性胃肠炎
- 广东省EV71疫苗接种水平与手足口病流行分析被引量:40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6-2017年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接种期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方法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取EV71灭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疫情数据、重症及死亡病例疫情数据;在广东省8家哨点医院开展手足口病普通病例EV71感染病原学监测,结合EV71哨点监测结果和网络直报疫情数据来估算EV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结果2016年9月-2017年12月,广东省共报告接种EV71灭活疫苗2304456剂次,其中2017年5-9月为接种高峰,月平均接种量为198315剂次。全省平均估算接种率2016年为3.82%、2017年为10.07%。21个地市中深圳估算接种率最高,2016年为6.05%、2017年为19.76%;汕头估算接种率最低,2016年0.78%、2017年1.39%。2017年广东省EV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率比2016年下降39.97%,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数下降53.33%。结论广东省2016年启动EV71灭活疫苗接种项目以来,疫苗接种水平逐渐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EV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与死亡数比2016年有所下降。
- 杨芬梁文佳孙立梅龙遗芳张萌李晖曾汉日郑焕英郑慧贞朱琦
- 关键词:疫苗接种手足口病
- 广东省2020-2022年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对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0-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入境管理措施)对境外输入性登革热(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并整理广东省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资料、2016-2021年蚊媒密度监测数据、2011-2021年国际航班旅客年运输量及登革热年报告病例数,分析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0日)与实施后(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变化。结果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52例,其输入传播风险强度为0.12,低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1828例,5.29)。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相比较,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在季节、性别、年龄、职业和来源国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隔离点发现病例占59.62%(31/52),在口岸发现占38.46%(20/52),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以医院发现为主(95.08%,1738/1828)。在提供入境日期的51例病例中,82.35%(42/51)和98.04%(50/51)的病例在入境后7 d内和14 d内被发现,略高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72.69%(362/498)和97.59%(486/498)]。2020-2021年广东省伊蚊幼虫密度的布雷图指数月均值与2016-2019年月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P=0.005)。2011-2021年广东省国际航班旅客年运输量与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及本地病例年报告数均存在正相关性(r=0.94,P<0.001;r=0.72,P=0.013)。结论广东省实施境外人员入境后集中隔离14 d,绝大多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在入境后14 d内被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导致续发本地传播风险大幅度降低。
- 谭小华邓爱萍张应涛罗敏邓惠杨宇威段金花彭志强张萌
-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