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萌

张萌

作品数:35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儿童
  • 6篇慢性
  • 6篇慢性活动性
  • 6篇活动性
  • 6篇甲基化
  • 6篇甲基化水平
  • 5篇单核
  • 5篇单核细胞
  • 5篇单核细胞增多
  • 5篇单核细胞增多...
  • 5篇增多症
  • 5篇位点
  • 5篇细胞
  • 5篇细胞增多
  • 5篇核细胞
  • 5篇传染
  • 4篇药品
  • 4篇用药
  • 4篇IM
  • 3篇药物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日本庆应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33篇张萌
  • 19篇王晓玲
  • 8篇谢正德
  • 7篇艾军红
  • 5篇郭春彦
  • 4篇贾露露
  • 3篇倪健
  • 3篇柳静
  • 3篇赵立波
  • 2篇曲昌海
  • 2篇谢晓慧
  • 2篇陈祥鹏
  • 2篇李燕
  • 2篇孟瑶
  • 1篇乔彦霞
  • 1篇权会丽
  • 1篇彭晓霞
  • 1篇李昌崇
  • 1篇靳蓉
  • 1篇樊涛

传媒

  • 3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南药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外儿童药物剂型现状分析及政策建
张萌贾露露
复幼颗粒剂对大鼠的单次给药毒性及幼龄动物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评价复幼颗粒对SD大鼠的非临床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20只SD大鼠(6~7周龄),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和复幼颗粒组(18 g·kg^(-1)),按每次30 mL·kg^(-1)灌胃给药,24 h给药2次(上、下午),给药后观察14 d;检查项目包括临床观察、体质量、大体解剖等。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192只幼龄SD大鼠(出生后4 d)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复幼颗粒组(1.2,2.5,5 g·kg^(-1)),按每次10 mL·kg^(-1)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13周,恢复期4周;检查项目包括一般生理指标、眼科检查、发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激素指标、生殖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观察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灌胃给予复幼颗粒按18 g·kg^(-1)(生药:82 g·kg^(-1)),无明显急性毒性。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灌胃给予2.5 g·kg^(-1)(生药:11.33 g·kg^(-1))复幼颗粒连续给药13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恢复期高剂量组雌鼠孕酮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复幼颗粒对受试动物在临床拟用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的单次给药毒性和重复给药毒性反应。
张萌魏曼莉赵文文柳静郭春彦白国良张欢王景雁梅冬王晓玲
关键词:医院制剂幼龄动物
2018年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病原学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同时研究病原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随机收集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2018年1~12月)的住院患儿脑脊液标本13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脑脊液中的4种病毒核酸进行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2例患儿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男女性别比为1.44∶1。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不具统计学差异(χ^(2)=3.901,P=0.272)。132例患儿中,发热体征的121例、头痛症状的109例、呕吐症状的92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异常的17例、头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15例。病毒被检出的80例,77例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有2例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1例为人疱疹病毒I型(human herpesvirus type I,HHV-I)。其中1~3岁年龄组EV检出率为66.67%,4个年龄组(<1岁、1~3岁、3~6岁、>6岁)的EV检出率无显著差异(χ^(2)=3.147,P=0.369);夏(6月、7月、8月)秋(9月、10月、11月)季节的EV检出率分别为65.52%及70.83%,明显高于春季(3月、4月、5月)及冬季(12月、1月、2月)的33.33%及0.00%,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504,P=0.000)。EV阳性和非EV阳性患儿发热、头痛、呕吐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EV阳性和非EV阳性患儿EEG、头部MRI检查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018年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EV,其在夏秋季检出率高。
樊涛胡川泽韩彦洁权会丽孙一硕马静于盼辉谢正德王巍张萌乔彦霞孙素真陈祥鹏
关键词:病原学肠道病毒
复幼颗粒对SD雌鼠性早熟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复幼颗粒对达那唑诱导大鼠性早熟模型的作用和有关机制。方法:将21窝SD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亮丙瑞林组(0.1 g·kg^(-1))和复幼合剂组(37.9 g·kg^(-1)),复幼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7.0,8.5,4.3 g·kg^(-1))。于5日龄时注射达那唑300μg建立性早熟模型,造模10 d后,开始给药干预。20日龄时开始检查阴道开口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性腺发育情况;通过放射性免疫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的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mRNA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下丘脑GnRH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阴道开口显著提前,子宫,卵巢系数明显增加(P<0.05),表明达那唑诱导性早熟模型成功建立,GnRH,Kiss-1,GPR54表达也均明显增加(P<0.05),表明达那唑模型可以提前启动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从而诱发性早熟。与模型组比较,复幼颗粒中剂量组可显著延缓阴道开口时间(P<0.01),复幼颗粒高剂量可明显减轻子宫壁厚、子宫系数(P<0.05,P<0.01),中剂量可减轻卵巢系数和子宫壁厚(P<0.05),复幼颗粒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下调血清激素E2,LH,FSH的含量(P<0.05,P<0.01),降低下丘脑GnRH,Kiss-1,GPR54 mRNA的表达(P<0.05,P<0.01),降低GnRH细胞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复幼颗粒可通过调节Kiss-1/GPR54系统,下调GnRH的表达从而抑制HPG轴的启动达到治疗性早熟目的。
胡凯丽孙文燕李玉张波张萌郭春彦赵立波王晓玲畅洪昇
关键词:性早熟
用于检测CAEBV和IM的EB病毒基因组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物质、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待测样品基因组中EBNA‑LP、EBNA‑3A、A73、BALF5和BNRF1位点甲基化水平的物质在制备鉴定或辅助鉴定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可以通过利用检测物...
谢正德王然张林琳艾军红张萌
青紫颗粒单次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单次给药以及重复给药13周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临床前安全性。方法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青紫颗粒组(18 g·kg^(–1)),给药体积为每次30 mL·kg^(–1),24 h内灌胃给药2次(间隔至少4 h),给药后观察14 d,通过临床观察体质量变化和病理解剖等确定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4日龄)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青紫颗粒组(1,2,4 g·kg^(–1)),给药13周,给药体积每次10 mL·kg^(–1),每天给药2次,恢复期4周。检查项目包括临床观察、体质量、摄食量、血液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尿液分析检测、激素水平、幼鼠发育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青紫颗粒灌胃给予SD大鼠,无明显毒性,最大耐受量>18 g·kg^(–1)。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灌胃给予青紫颗粒重复给药13周,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为2 g·kg^(–1)。潜在毒性靶器官为肝脏,主要毒性作用表现为肝细胞炎性坏死,没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青紫颗粒对受试动物在拟临床使用剂量范围内未见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赵文文张萌张艳菊杨燕庞丽丽田永章王景雁张欢梅冬王晓玲
关键词:医院制剂幼龄动物
复幼颗粒提取工艺优化及制剂处方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复幼颗粒的提取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为中试放大生产的参数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盐知母中芒果苷、牡丹皮中芍药苷的含量以及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复幼颗粒的提取工艺,开展浓缩工艺和干燥工艺研究,通过筛选辅料、润湿剂和矫味剂种类和用量,开展复幼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结果:复幼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全方11味药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相对密度1.10~1.20,60℃),稠膏60℃减压干燥成干膏,按干膏粉:蔗糖:糊精=10∶7∶3的比例,加入相应辅料,并加入0.5%阿司帕坦、0.2%甜橙香精矫味,95%乙醇溶液为润湿剂制粒,即得。结论:该制备工艺简便,有效成分收率高,成品质量稳定,可以为复幼颗粒中试放大生产提供参考。
庞琳诺马葆睿张萌张欢覃柳莹蔡梦如赵立波王晓玲倪健
一种医用儿童电极片固定背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儿童电极片固定背心,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背心主体和电极片固定装置,背心主体包括背心前片和背心后片,背心前片上设有前肩带,前肩带上安装有子扣,背心后片上设有后肩带,后肩带上安装有母扣,前肩带通...
王亚楠刘阳张萌
文献传递
用于检测CAEBV和IM宿主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物质、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CAEBV和IM宿主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物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位于人基因组中的五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分别为CYFIP1 chr15 22992841‑22992940bp、PTPN6 chr12...
谢正德王然张林琳艾军红张萌
2017-2020年我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病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状况。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东北地区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西北地区的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华南地区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东南地区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和西南地区的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前瞻性儿童ALRTI病例感染RSV的多中心研究,最终共纳入2839例病例。采集儿童ALRTI住院病例的呼吸道样本,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检样本中的16种呼吸道病毒,分析儿童ALRTI住院病例中RSV感染状况。结果RSV总检出率为18.6%(528/2839);各地区RSV检出率5.5%~44.3%。男童的RSV检出率高于女童检出率(20.2%比16.3%)(P=0.009)。<5岁年龄组的RSV检出率(22.3%,501/2245)高于5~18岁组(4.5%,27/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8,P<0.001);<6月龄组患儿的RSV检出率(37.0%)高于其他年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RSV全年均有检出(除2019年6月和7月),冬春季是流行高峰。270例重症肺炎病例中,RSV核酸阳性病例占比为17.0%(46/270),其中36例为单纯RSV感染。结论RSV是引起我国5岁以下儿童ALRTI的常见病毒病原体;全年均可检出,并呈现出冬春季流行高峰。
朱云卢根靳蓉孙云尚云晓艾军红王然陈祥鹏段亚丽张萌李昌崇徐保平谢正德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